首页 理论教育 臭豆腐制作技术详解:传统工艺制作

臭豆腐制作技术详解:传统工艺制作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致和臭豆腐制作技术详解王致和臭豆腐是清康熙年间出世的,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是北京特殊风味中的名品,臭中有奇香是特色。2个月后取出,即臭豆腐。如浸入臭豆腐汤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可保存1年。以往,吃玉米面贴饼子或窝窝头,配上臭豆腐,曾是老北京市民的传统“快餐”。如今,城乡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许多人对臭豆腐仍然是津津乐道,间而食之为快。

臭豆腐制作技术详解:传统工艺制作

王致和豆腐制作技术详解

王致和臭豆腐是清康熙年间出世的,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是北京特殊风味中的名品,臭中有奇香是特色。

制作方法

1.选料考究。过去所用黄豆均精选自北京郊区所产和伏豆。磨豆腐用的水也是取自甜水井中。

2.把含水分较少的豆腐切成长、宽各3.3cm、厚1cm的方块。

3.将豆腐块分层排列,入屉发酵,温度在20℃时,需经5天左右时间,即可全部长白而带绿的菌毛。

4.取出将菌毛去掉,装在罐内,一层豆腐撒一层盐。过7天倒罐,改为放一层豆腐,撒一层五香料,最后灌入豆腐浆,将罐封好。2个月后取出,即臭豆腐。

5.贮存。应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如浸入臭豆腐汤汁,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可保存1年。

食用方法 (www.xing528.com)

臭豆腐作为一种佐餐的小菜,宜在春、秋和冬季食用,加入些香油花椒油、辣椒油等调味品,味道更佳。

以往,吃玉米面贴饼子或窝窝头,配上臭豆腐,曾是老北京市民的传统“快餐”。如今,城乡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许多人对臭豆腐仍然是津津乐道,间而食之为快。

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规格:按生产术语区别为:“门丁”(5cm见方)、“顶华”(4.5cm)、“伏丁”(4cm),还有每块2~3cm的,最小的只有手指甲盖大。现在北京市场上出售的,只有一个长、宽各4.5cm、厚1.5cm品种。

色泽:呈豆青色,表面一致。组织:毛茸密实,方块完整。

味道:闻有臭味,吃有香味,但无恶味,咸变适口。

2.理化指标:蛋白质含量不低11%,可溶性无盐固形物80%以上,氨基酸态氮0.7%以上,盐分12%,酸度1.3%以下,不可检出致病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