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葡萄牙电影艺术家的执着人生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葡萄牙电影艺术家的执着人生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平:本名曼努埃尔·坎迪多·平托·德·奥里维拉,1908年12月11日出生于葡萄牙波尔图。也许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最出名的是那令人震惊的事实,即当他接近百岁时,依然保证着每年至少导演一部电影。虽然奥里维拉的几部影片受到了大量的好评,但直到《弗兰西斯卡》,他才成为了一个国际知名的艺术家。然而,奥里维拉的作品更为复杂,因为他对自己取笑的精英阶层还有一些同情。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葡萄牙电影艺术家的执着人生

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 MANOEL DE OLIVEIRA

代表作

Espelho Mágico 2005

A Talking Picture 2003

La Lettre 1999(The Letter)

Party 1996

O Convento 1995(The Convent)

O dia do desespero 1992(The Day of Despair)

Le soulier de satin 1985(The Satin Slipper)

Francisca 1981

O passado e o presente 1972(Past and Present)

Acto de primavera 1963(Rite of Spring)(www.xing528.com)

The Artist and the City 1956

Aniki Bóbó 1942

Famalicão 1941

Douro, Faina Fluvial 1931(Labor on the Douro River)

“我拍电影只按我最单纯的喜好去拍,不会去考虑它会收到什么样的评价。”

生平:本名曼努埃尔·坎迪多·平托·德·奥里维拉,1908年12月11日出生于葡萄牙波尔图

导演风格:葡萄牙戏剧性讽刺剧导演,喜欢用静态镜头和长镜头;作品对话密集,主题多探索文化传说和罗马天主教;表演通常为极简主义。

也许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最出名的是那令人震惊的事实,即当他接近百岁时,依然保证着每年至少导演一部电影。

在早年的生活中,奥里维拉有过许多职业兴趣,1927年看过华特·鲁特曼(Walter Ruttmann)的纪录片后,他决定投身导演行业。这让奥里维拉拍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无声纪录片《多罗河上的辛劳》(Douro,Faina Fluvial,1931)。他将对新现实主义的兴趣拓展到了他的第一部故事片《阿尼基·博博》(Aniki Bóbó,1942)里,但后来经济环境让奥里维拉的导演生涯受到了阻碍,他没有大规模回归电影业,直到杰作《春天的活动惊人》(Acto de primavera,1963)的诞生。

虽然奥里维拉的几部影片受到了大量的好评,但直到《弗兰西斯卡》(Francisca,1981),他才成为了一个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从《缎子鞋》(Le soulier de satin,1985)开始,奥里维拉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拍片,并发展出了自己的导演风格:静态摄影,运用长镜头,以及朴实、自然的表演。

他的风格常常被拿来与路易斯·布努艾尔或罗伯特·布列松作比较。奥里维拉鼓励简约的表演,让人想起布列松概念化的“演员模型”,而像布努艾尔一样,奥里维拉经常讽刺中产阶级。然而,奥里维拉的作品更为复杂,因为他对自己取笑的精英阶层还有一些同情。因此,他使用的语言和视觉讽刺没有那么明显,也更谨慎。其他反复出现的主题包括对文学的兴趣和严格的、涉及他天主教信仰的基本神学信条,《魔镜》(Espelho Mágico,2005)就是其中一个例子。然而,异常明晰和充满激情力量的《缎子鞋》似乎能够显示他在这个主题上采取的最终处理方法。N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