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周公旦与豳国的诸公:从周侯到诸侯的转变

周公旦与豳国的诸公:从周侯到诸侯的转变

时间:2023-12-0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殷墟甲骨文已有“周侯”二字,说明豳国晚期已成为周诸侯国。高圉、亚圉为“周侯”时期,应是周由方国至诸侯国的正式形成阶段。公叔祖类时期及公亶父在豳部继位后,周民已较多的移居泾水以西地区,当与避戎狄侵犯有着密切关系。

周公旦与豳国的诸公:从周侯到诸侯的转变

二、豳国的诸公

1.八代与十一代之说

史记·周本纪》载:“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从皇仆至古公亶父的八代,注释不一。“毁隃”,《系本》作“伪榆”;“公非”,《系本》云“公非辟方”。皇甫谧云“公非字辟方”;“高圉”,《系本》云“高圉侯侔”;“亚圉”,《世本》云“亚圉云都”。皇甫谧《帝王世纪》云:辟方、侯侔、云都,都是其字;“公叔祖类”,《系本》云“大公组绀诸盩,字叔类,号曰太公”。唯有东汉班固汉书·古今人表》称“辟方,公非子”。“夷侯(即侯侔),高圉子”,“云都,亚圉弟”。这样一来,从皇仆至古公亶父就成了十世,加上公刘、庆节共十二世,恰与从商汤至武乙的十三代约相当。因此,班固之说是比较可信的。殷墟甲骨文已有“周侯”二字,说明豳国晚期已成为周诸侯国。

2.高圉与亚圉时期的周国(www.xing528.com)

公刘下传的四代未称“公”,是因事迹失载,只知名字,非不是周方国君主之义。另一种可能是因这四代时期,周方国无什么发展,史家或时人未遵奉他们为“公”。传至第五代姬非时,国家逐渐强盛,时人和史家又尊称其为“公非”。公刘传至第六代的高圉和第七代的亚圉时,又未称“公”,情况与第二至第四代的未称“公”却不同,应是周方国日益强盛,自称或已被殷王承认为“诸侯国”了。这从与高圉、亚圉相当的武丁时代卜辞中可知一二。《殷虚书契前编》卷四(第32页,片1)载:“令旅族璞周。”卷七(第3页,片4)载:“页令旃从仓侯璞周。”《殷虚书契后编》卷下(第37页,片4)有“璞周”之载。《殷契卜辞》(片641)载有“仓侯”、“璞周”。这些皆表示武丁经常征伐周国。其后终于征服了周国,使周国成为商的附属国。周国多次被殷王武丁征伐,说明高圉、亚圉为“周侯”时期,国家比较强盛,对殷构成了威胁,故殷王才征伐周国。“周侯”国臣服后,殷王与之建立了正常的友好关系。《铁云藏龟》、《殷契拾缀》都有武丁向“周侯”许诺邻近的方国不会再侵犯周国,周国不会再遭受灾害的记载。高圉、亚圉为“周侯”时期,应是周由方国至诸侯国的正式形成阶段。《国语·鲁语》记载展禽(柳下惠)云:“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高圉与太王相提并论,二者又与殷王上甲微相媲美,可见“高圉”地位之高和贡献之大。《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周景王派img11简公去吊卫襄公,追赐命辞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亚圉。”可见在周景王的眼里,高圉、亚圉都是周族创业的贤明国君之一。

3.公叔祖类与公亶父

亚圉去世后,子公叔祖类继位。公叔祖类去世后,子公亶父继位。他们二人的年代,相当于殷王帝祖庚、帝廪辛两代(4个王)。《史记·周本纪》仍称他们为“公”,依据殷墟甲骨卜辞称高圉、亚圉为“周侯”的记载,公叔祖类与公亶父,无疑是也应称“周侯”。孙作云先生根据《诗经·大雅·公刘》诗的记载认为,“太王以前,周人早已经建立了国家;因为我们不能说太王在迁岐之时,在颠沛流离之际,才开始‘营筑城郭居室’,‘作五官有司’。”[42]“因为和当时的情况不相合。由此,必须说,这些国家机器,在迁岐以前就有了,到迁岐以后,继续行用。”[43]前已述,公刘时代就建立了国家,公亶父继位后,自然是“周侯”国,且当时国家的领土已扩展到泾水以西的地区(今陕西长武县)。许倬云先生说,“在泾水上游与岐山之间,确有一片海拔一千多公尺的高地,横亘在泾水河谷与渭水河谷之间”,“先周文化第一期在长武一带泾水上游发展”,“可推溯到古公亶父的时代”[44]。公叔祖类时期及公亶父在豳部继位后,周民已较多的移居泾水以西地区,当与避戎狄侵犯有着密切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