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国的经济-周公旦与西周礼治文明

周国的经济-周公旦与西周礼治文明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总的状况说,与夏、商族的同期发展史相比,周国的发展速度是比较缓慢的。豳地周国的社会经济情况,只能从《诗经》中略知一些。其中以公刘、高圉、亚圉、公亶父等国君较为贤明,对周国社会的发展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国的经济-周公旦与西周礼治文明

三、周国的经济

公刘建立的奴隶制方国,经历了370年左右的发展,尤其是在高圉、亚圉时期,生产有所发展,经济、军事实力随之增强,地域扩大,人口增多,被殷王承认并称为“周侯”国。后来,由于殷人的征伐、戎狄的侵犯和掠夺,国力逐渐衰弱。至公亶父继位后,不得不放弃经营数百年的豳地,向西南迁徙。从总的状况说,与夏、商族的同期发展史相比,周国的发展速度是比较缓慢的。从考古资料看,当时豳地的周人,在生产中使用的工具仍是以石器为主,有石铲、石刀、石斧等。此外还有骨铲、蚌铲、蚌镰、蚌刀及木耒、木耜等。对土地的整理方法有所改进,用沟渠引水或排水,种植作物上已知选种、育种,田间管理知识也有所增加。收割庄稼,粮食储存、加工等已形成一套办法和工序。

豳地周国的社会经济情况,只能从《诗经》中略知一些。《诗经·豳风·七月》篇所反映的周人社会阶段,学术界认识不一。范文澜先生说:“把《七月》篇说成西周中叶或春秋中叶以后的诗篇,是缺乏根据的。《七月》篇如汉经师所说,是西周初年人追述周先公时农事,那时候周社会正经历着很不发展的奴隶制阶段。”[45]诗云:“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饣盍彼南亩,田img12至喜。”译曰:“正月赶着修农具,二月插足把田犁。老婆孩子一同走,送酒送饭到南亩,酒饮田官来享受。”诗云:“蚕月条桑,取彼父img13。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img14,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译曰:“养蚕月季桑树,双手举起那大斧。砍掉桑树长条枝,攀着嫩枝摘叶儿。七月伯劳叫叽叽,八月丝成把麻绩。染色有黑又有黄,我染朱红更漂亮。”诗云:“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赞武功。言私其豕从献豜于公。”译曰:“八月去把早稻割,十月风吹树叶落。冬月打貉上山坳,要把狐狸来捉到,取皮去做公子袄。腊月大家聚一起,继续打猎练武艺。打得小猪自要它,三岁大猪献官家。”诗云:“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译曰:“六月吃李和葡萄,七月煮豆和葵苗。八月打下树上枣,十月收获田里稻。酿成春酒香又清,老人喝了添精神。七月吃的瓜和茶,八月又把葫芦采。九月拣起麻子来,挖些苦菜打些柴,农夫才能把锅开。”诗云:“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img15,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素淘纟。亟其乘屋,其时播百谷。”译曰:“九月筑好晒谷场,十月晒好收进仓。早稻晚稻高粱米,禾麻豆麦都收起。庄稼人啊真可怜,地里活儿刚干完,又给公爷修大院。白天你得去割草,夜里草绳要搓好。赶紧上房盖好屋,春一开始种百谷。”[46]郭沫若先生对《七月》篇“嗟我农夫”一段的解释说:“这些收获完毕了的农夫们,冬天来了又要服工役,白天在做工,晚上也在搓绳子,我相信工作时间是不少于十八个小时的。”[47]即农夫们的劳作是很繁重的。孙作云先生认为《七月》篇,“从歌词的内容上说,从歌词的体裁上讲,它是《诗经》中最早的一首诗”;“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是真正劳动人民的歌谣,在文学史上应该大书、特书。又全诗以十二月为序,自周正一月(旧历十一月),唱到周正十二月(旧历十月),按月歌讠永农夫生活,是我国民歌‘十二月小调’之祖”[48]。(www.xing528.com)

从《诗经·豳风·七月》中可知,周国豳地的山林中有野貉、野猪等动物,可供人们打猎,补充生活资料的不足和供应献贡。广阔的原野上种植有黍、稷、小麦、稻、高粱、豆类等农作物及蔬菜、瓜果,还栽有桑树、枣树李树、葡萄树等。经济作物有麻、葵(向日葵)等,河、湖及泉水旁有芦苇,河中有鱼、虾等水产。手工业有丝织、酿酒,生产工具、打猎用具、兵器、制陶、制玉、建筑等手工业生产也日益增多。但这些劳动成果都被大、小贵族所占有,农夫们生活却十分困苦。范文澜先生说:“从公刘到古公亶父凡十代,都住在豳地。《诗经·豳风·七月》篇就是追述周先公居豳时的农事诗。诗中叙述公子和田img16(督耕人)早晚监督农夫农妇整年不息地为公家做工。农夫种地、打猎、修宫室、凿冰块,农妇养蚕、纺织、制衣裳狐裘。公家给农夫农妇衣服(九月授衣)、饭菜柴火(采茶薪樗,食我农夫)。只有打猎时所得小猪,允许农夫私有,其余生产物均归公。这样的生活,很像是奴隶的生活。”那时周先公“不像一般奴隶主对待奴隶那样残暴。农夫出耕的时候,周君带着妻子到田地上举行馌礼,表示给农夫亲自送饭。农事完毕的时候,农夫到公堂上饮酒吃羊肉,欢呼‘万寿无疆’,让农夫一年勤苦得到慰劳”[49]。由此可知,从公刘到古公的周奴隶制还处在缓慢的初期发展阶段,统治机构还不够严密,且有一定的公社部落遗俗,“公家”给衣食,农夫与农妇同为“公家”做工,生活虽苦,但比较自由,还未完全变为农奴。其在370年间之所以发展缓慢,原因一是殷王朝的压迫、剥削沉重;二是周国的西方、北方有戎狄族的侵犯和掠夺,统治者不可能全力发展、壮大自己的国家。

综上所述,周国先公的代系为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辟方、高圉、夷侯(又写作侯侔)、亚圉(弟云都)、公叔祖类、公亶父,共十二代。其中以公刘、高圉、亚圉、公亶父等国君较为贤明,对周国社会的发展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