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因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因

时间:2023-02-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中国高校平均收费在5000元左右,加上其他生活、学习、交通等费用,中国家庭供养一名大学生每年至少需要支付1万元的成本。政府进行了系统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建设,其中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因

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因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国家统包统分政策,大学生上学所需的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毕业后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这一统包统分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保证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一统包统分的旧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按照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它兼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成分。“既然高等教育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与消费者(受教育者)应共同负担其成本,受教育者直接负担的形式就是学费。”[3]“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国际上一般由受教者个人或家庭分担一部分费用,实行全部或部分成本补偿。”[4]可见,个人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这是由高等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并且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这与教育资源的稀缺形成供需的尖锐矛盾。在国家无力全揽教育成本的情况下,寻求多渠道的教育投资,就成为必然的趋势。1994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对高校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制度、奖学金制度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同年7月,实行“公费”和“自费”招生“并轨”。1997年全国高校实现并轨收费。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规定:“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随着收费政策的逐渐落实,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可从学费在学生人均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中得到反映,如表3-1所示:

表3-1     我国高校近年的学费占学生人均成本的比重

img7

数据来源:胡瑞文,陈国良:《中国高教筹资多元化:成就、挑战、展望》,《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7期。

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收取学费已经得到社会公众的基本认同。虽然目前普通高校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只占其培养成本的一小部分,主要还是依靠国家投入和学校自筹,但随着高校学费的逐年上升,学费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开始实行并轨收费制度的1997年,学费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77.51%,1999年达到了125.27%,2001年更是高达164.59%。见表3-2所示。目前中国高校平均收费在5000元左右,加上其他生活、学习交通等费用,中国家庭供养一名大学生每年至少需要支付1万元的成本。而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为2253.4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0元[5],这相当于农村家庭一年总收入的2倍,也几乎等同于一个城市家庭一年的所有收入。学费上涨速度过快,已远远超过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消费能力。1999年,李永生老师在合肥对农村和城市的高三毕业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统计表明,农民、下岗工人、工人、公务员家庭对子女上大学的可承受力分别为1462.5元、1000元、1983.3元、2224元。[6]以上表明,供养子女上大学,对于绝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而言,都将意味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www.xing528.com)

表3-2     学费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重

img8

数据来源:1997—2001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

诚然,从宏观上讲,对高等教育进行成本补偿的政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从微观上讲,高昂的学费对低收入家庭来讲,在分数或能力面前人人平等的选拔制度下,无疑又多了一条标准即金钱的标准,成为其难以逾越的障碍。即使他们东拼西凑勉强进入高校学习,他们不仅要承担直接成本,还要承受机会成本的损失,即因上大学而不再劳动,家庭所失去的隐性收入。因而,实行成本分担政策对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来讲是极为不公平的。

当前,一方面我国贫富差距拉大,低收入阶层家庭的经济地位在短期内无法改观;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学费又激剧增长,不仅超过了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而且也使中等收入家庭倍感压力。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形成后,贫困大学生的就学问题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资助这一特定群体,保障他们受高等教育的权益?政府进行了系统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建设,其中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