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肺系病证妙谛》:解析咳嗽病因

《肺系病证妙谛》:解析咳嗽病因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咳嗽吐痰,气血已乱矣。治之,当推其三因,随脉证治疗,散之、下之、温之、吐之,以平为期。病者咳嗽,吐白涎,口燥,声嘶,此因叫呼伤肝。病者咳嗽,烦热,自汗,咽干,咯血,此因劳神伤心,并属不内外因。内因方面,指出了七情对五脏六腑的影响及症状表现。不内外因记述了不便归类的病因,这是病因学说新的归类方法。

《肺系病证妙谛》:解析咳嗽病因

咳嗽叙论

人之所以滋养其身者,唯气与血。呼吸定息,卫气之常,失常则为咳嗽。津液流润,荣血之常,失常则为痰涎。咳嗽吐痰,气血已乱矣。顾世治嗽之药极多,而卒不能遍效者。盖其致病之因不一,世谓五嗽,且以五脏而言之,要之内因七情,外合六淫,饮食、起居、房劳、叫呼,皆能单复倚互而为病。故《经》云:五脏六腑感寒热风湿,皆令人咳。又微寒微咳,厉风所吹,声嘶发咳。热在上焦,咳为肺痿。秋伤湿,冬咳嗽,皆外所因。喜则气散,怒则气激,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紧,恐则气却,惊则气乱,皆能发咳,即内所因。其如饮食生冷,房劳作役,致嗽尤多,皆不内外因。岂可一法而治之。治之,当推其三因,随脉证治疗,散之、下之、温之、吐之,以平为期。

1.外因咳嗽证 伤风咳者,憎寒,壮热,无汗,恶风,口干,烦躁。伤寒咳者,憎寒,发热,无汗,恶寒,烦躁,不渴。伤暑咳者,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涎沫,声嘶,咯血。伤湿咳者,骨节烦疼,四肢重着,洒洒淅淅,并属外所因。诊其脉,浮为风,紧为寒,数为热,细为湿,随其部位,与人迎相应,推其脏腑,则见病源也。

2.内因咳嗽证 喜伤心者,咳而喉中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痹,名为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与气俱失。怒伤肝者,咳而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名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思伤脾者,咳而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名为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则长虫出。忧伤肺者,咳而喘息有声,甚则唾血,名为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恐伤肾者,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则咳涎,名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此等皆聚于胃,关于肺。(www.xing528.com)

3.不内外因咳嗽 病者咳嗽,发作寒热,引腰背痛,或复喘满,此同房劳伤肾。病者中满,腹胀,抢心痛,不欲食,此因饥饱伤脾。病者咳嗽,左胁偏痛,引小腹并膝腕疼,此因疲极伤肝。病者咳嗽,吐白涎,口燥,声嘶,此因叫呼伤肝。病者咳嗽,烦热,自汗,咽干,咯血,此因劳神伤心,并属不内外因。诊其脉,随其类,假如尺脉浮涩而数,则知伤肾。右关濡,则知饮食伤脾。左关脉弦短,则知疲极伤肝。但不应人迎气口者,即是不内外因,皆类推。

按语:宋代陈言的著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中医论述病因方面的典籍,对后世影响很大。这里提出的咳嗽三因,曾为后世医家遵循的指南。外因方面,提出了风、寒、暑、湿致病的特点。内因方面,指出了七情对五脏六腑的影响及症状表现。不内外因记述了不便归类的病因,这是病因学说新的归类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