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观舌辨病:舌苔染色特征及舌象解析

观舌辨病:舌苔染色特征及舌象解析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气血而言,心主血,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舌又为心之苗,所以舌头能反映人体气血运行及盛亏和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舌苔被食物或药物染色者,称为染苔,如食橄榄、杨梅,可将舌苔染为黑色,食牛奶、豆浆可将舌苔染为白色等。1.淡红舌舌象特征是舌体颜色淡红而润泽,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即便有病,病情也大多较轻,预后较好。齿痕舌多见于脾虚舌体失养,或水湿内盛,舌体胖大的病人。

观舌辨病:舌苔染色特征及舌象解析

望舌,中医称之为“舌诊”。历代医家对舌诊非常重视,因舌黏膜上皮薄而透明,其血液供应极为充足,舌乳头变化极其灵敏,所以舌象是体内变化的非常灵敏的标尺,犹如人体内脏的一面镜子。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脏腑虚实、气血盛衰、津液盈亏、病性寒热及病位深浅、病情进退、病势预后等。

舌象能够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为什么会这样呢?前面就提到了舌为心之苗,为火苗的苗,苗头的苗。说火苗,在动画片里面,人的舌头都画成火苗状,说苗头是因为从舌可以看出疾病的征兆。这是字面上的理解,深入到中医理论来解释,可以从两个角度,一个是气血,一个是经络。在气血而言,心主血,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舌又为心之苗,所以舌头能反映人体气血运行及盛亏和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在经络而言,脏腑通过经络与舌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连于舌根,因经络的作用,舌头也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变化。

舌尖红赤是心火,舌两边红为肝经有热。古人将舌头分为四区,即:舌尖为一区,主上焦心肺;舌中为二区,主中焦脾胃;舌根为三区,主下焦肾;舌两边为四区,主下焦肝。所以,根据分区舌象,有时候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一个湿疹病人舌尖发红,此乃心火亢盛,所以,在投方的时候医者加入了一些清心火的药物,效果很不错。

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脏腑虚实、气血盛衰、津液盈亏、病性寒热及病位深浅、病情进退、病势预后等。

望舌的内容主要分望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为脏腑气血之所荣;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是胃气上蒸而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统称舌象。望舌质包括诊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几个方面。望舌苔包括苔色、苔质两个方面,因此,舌象的内容极为丰富。

古人将舌头分为四区,即:舌尖为一区,主上焦心肺;舌中为二区,主中焦脾胃;舌根为三区,主下焦肾;舌两边为四区,主下焦肝。

望舌时患者应取坐位或仰卧位,面向自然光线,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望舌的顺序为:舌尖→舌中→舌边→舌根,先看舌质,再看舌苔。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等;察舌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在望舌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伸舌的时间。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察看舌下静脉。

正常舌象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是指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薄白苔是指舌面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颗粒均匀的、干湿适中的白苔。此外,判断舌象正常与否,还需排除染苔之假象。舌苔被食物或药物染色者,称为染苔,如食橄榄杨梅,可将舌苔染为黑色,食牛奶、豆浆可将舌苔染为白色等。

异常舌象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下面仅从单纯舌质或舌苔的某一方面的异常变化加以描述和分析,以便理解和掌握。

(一)望舌色

临床常见的舌色主要有淡红舌、淡白舌、红绛舌和青紫舌。

1.淡红舌 舌象特征是舌体颜色淡红而润泽,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即便有病,病情也大多较轻,预后较好。

2.淡白舌 是缺乏血色的浅淡舌,其中舌色较白,几无血色者,称为“枯白舌”。淡白舌多见于气血两虚,或阳虚的患者,因气血不能上荣于舌所致,其中枯白舌主脱血夺气,即短时间内大量气或血的丧失。

3.红绛舌 指较正常舌色红的舌色,或呈鲜红色,或呈绛红色。红绛舌多见于实热或虚热证的病人,或里热炽盛,或阴虚火旺,颜色越深,热势越甚;而局部舌色的红绛往往提示病位的特殊性,如舌尖红赤,多见于心火亢盛,舌两边红赤,多见于肝胆火盛。

4.紫舌 指全舌紫色,或局部现青紫斑点。其中舌淡而泛现青紫者,为淡紫舌;舌红而泛现紫色者,为紫红舌;舌绛而泛现紫色者,为绛紫舌;舌体局部出现青紫斑点,大小不等,不高于舌面者,为斑点舌。紫舌的病理机制总属气血运行不畅,也就是瘀血内阻之证。因热盛伤津,血液浓缩而瘀滞者,多表现为紫红或绛紫舌;因寒邪凝滞,血行缓慢而瘀滞者,多见淡紫或青紫舌;肝胆血瘀者,多见舌边有青紫斑点。

入门歌诀

望舌色

舌为心苗脾外候,脏腑经络紧相通。

一望舌质二望苔,舌质要望色形态。

正常舌质淡红色,气血不荣舌淡白。

舌尖红赤心火旺,舌边色红肝火亢。

阴虚热炽红舌绛。寒凝血滞舌紫暗。

(二)望舌形

1.老嫩舌 包括老舌和嫩舌两种,其中老舌指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舌色较暗而没有光泽;嫩舌是指舌质纹理细腻而湿润有光泽,舌色多浅淡。一般而言,老舌多见于实证、热证;嫩舌多见于虚证、寒证。也就是说,临床可根据舌质的老嫩大体判断证候的寒热虚实。

2.胖大舌 指舌体较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舌体肿大满嘴,甚至不能闭口,不能缩回者,又称为肿胀舌。胖大舌多因水湿内停,或痰湿热毒上泛,充斥舌体所致;而肿胀舌多为心脾热盛,热毒上壅而成。

3.瘦薄舌 指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为舌体失养的表现,多见于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的病人。其中舌色浅淡而瘦薄者,多主气血两虚;舌色红而瘦薄者,多主热盛伤阴,或阴虚火旺。

4.芒刺舌 指舌乳头突起如棘,摸之刺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的舌质,其芒刺多见于舌尖部,患者舌色亦呈现鲜红或绛红色。临床看到芒刺舌,往往提示脏腑邪热炽盛已极,或血分热盛。

5.裂纹舌 指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沟裂中并无舌苔覆盖,其裂纹可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可见于全舌,亦可见于舌前部或舌尖、舌边等处。裂纹舌多见于邪热炽盛,或阴液亏虚的患者,舌质多红绛;亦有血虚舌体失润所致的裂纹舌,舌质多淡。需要指出的是,正常人群中约有0.5%的人也可以见到裂纹舌,但其裂沟中多有薄白苔覆盖,以此可与病理性裂纹舌相鉴别。

6.齿痕舌 指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多与胖大舌并见。齿痕舌多见于脾虚舌体失养,或水湿内盛,舌体胖大的病人。

入门歌诀

望舌形

老舌嫩舌辨光泽,老是实热嫩是虚。

胖大舌厚肿满口,不是水湿即热毒。

气血两虚阴火生,舌失所养舌薄瘦。

芒刺裂纹舌少见,邪热炽盛阴液损。

(三)望舌态

望舌态是指舌的动态的异常,临床常见的有痿软舌、强硬舌、歪斜舌、颤动舌、吐弄舌和短缩舌6种。(www.xing528.com)

我们知道,舌的运动是十分灵活的。如果出现了软弱无力、伸缩回旋不利,就说明气血虚衰或者阴液受损。如果不但有力,而且还比较强硬,多见于高热伤津或者风痰阻络。如果突然出现舌强直并伴随肢体麻木、眩晕者,则为卒中先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卒中除了强硬舌外,还可出现歪斜舌,就是舌头歪向一边。如果舌体不自主地颤动着,就是动风,要不为血虚生风,阴虚生风,要不为热极动风、肝阳化风。还有吐弄舌。这种舌象我们有印象电视里面基本上将吊死鬼的形象就定格为吐舌。可见,吐舌标志人体生命终结了,中医认为这是心气已绝。弄舌就是舌头一进一出,吃到了辣的食物后由于不适应或者难受就会出现这种动作。辣与辛互用,五行属火,五气属热,所以,弄舌是热到了极点,生火生风。智力低下的儿童也会出现,这个不难鉴别。舌体还有短缩的,这个时候的病情就十分危重了。

入门歌诀

望舌态

阴液不足气血亏,舌体痿软缩无力。

热入心包痰阻络,舌体强硬屈难伸。

言语不利舌歪斜,卒中先兆迹象明。

舌体震颤不自主,滋阴潜阳息肝风。

吐舌弄舌口流涎,心脾有热及痴呆。

舌体短缩弱无力,寒凝筋脉动风态。

(四)望舌下络脉

正常人舌下位于舌系带两侧各有一条纵行的大络脉,称为舌下络脉。正常舌下络脉颜色暗红,脉络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且排列有序,绝大多数为单支,极少有双支出现。舌下络脉是分析气血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舌下脉络不显,是指舌下络脉短而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兼舌色偏淡,多因气血不足,脉络不充所致。但临床更多见的是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络,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等改变,其病理意义归结起来只有一个,就是瘀血内阻。

(五)望舌苔

舌苔就好像苔藓。大家都见过苔藓,在一块大石头上,如果条件合适的话,苔藓的各种状态就可以看到,就像“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那么苔藓有哪些形态呢?从质地上看,有厚有薄、有润有燥、有腻有腐、有剥落;从颜色上分,有青绿、有灰白、有灰黑。舌苔与苔藓,其实有很多类似之处。

1.望苔质 首先是厚、薄苔。苔藓厚则看不到石头附着面,薄则隐约可见。舌苔同样,厚苔者看不到舌体,此为“不见底”,薄苔者能够看到舌体,此为“见底”,“不见底”与“见底”是划分舌苔厚薄的标准。苔藓厚,则积累了较多的养分和水分,薄则提示养分和水分不足。在舌苔而言,厚苔提示邪气亢盛于里,或为痰湿或为饮食积滞;如果厚苔布于舌中部和根部,则提示胃肠内有宿食或痰浊停滞,薄苔提示胃有生发之气,即使病人,也比较轻浅。如果舌苔由厚变薄,提示正气胜邪,病退,由薄变厚,提示邪胜正退,病进。所以,苔藓厚薄体现营养改变,舌苔厚薄提示正邪进退。

苔藓也有润、滑、燥、糙四种形态。这四种形态与苔藓所含水分营养多少密切相关。水分多则润,水分过多则滑,水分少则燥,进一步发展则为糙。舌苔也有这四种形态。意义也就在于反映人体津液盈亏以及输布情况。

腻、腐是由于其自身代谢功能出现了障碍,水分等物质积滞于内而成。腻苔,表现为舌苔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中厚边薄、紧贴舌面而不容易擦去。如果颗粒疏松明显则为松苔;颗粒粗大,根底松浮、如豆腐渣铺于舌面,可以擦去,这就是腐苔的表现。还有一种霉苔,舌苔象饭粒或者凝固的牛奶堆积在舌面上,可以擦去,马上又可以出现。腻苔主积滞,例如脾虚引起的湿浊积滞和饮食积滞,还有阳气被阻,引起水湿积滞而成痰饮。腻苔为病象,而松苔则是一种吉兆,提示人体阳气宣通,邪气将解。腐苔也是胃气衰败、胃中秽浊之湿邪上犯而积聚于舌。松苔提示病退,霉苔则提示病更进了一层。食物发霉了,这食物也只有丢弃了,人的舌头出现了霉苔,便也意味着生命垂危。当然,营养不良的幼儿也可出现霉苔,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这也对幼儿的生长发育都不利,所以,对有这样舌苔的幼儿一定要加强营养。

剥苔。就苔藓而言,就是一片苔藓中出现了光秃秃的石面,东缺一块西缺一块,有时候整个苔藓看起来就像地图。出现剥苔有两种情况:一是本身就没有长出来,二是长出来了,但是后来被风吹掉了、被雨打掉了。不论何种,都责之苔藓本身营养不足,还不足以布满,不足以抵抗风雨。在舌苔里面,苔为胃中生气所现,因此,剥苔实际上就体现了胃中生气不足和胃阴匮乏。另外,气血两虚以及全身虚弱者也可出现剥苔。总之,剥苔主虚证,而且,剥苔的消长及剥落也能反映邪气胜衰、判断疾病预后,剥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甚至全部剥落成为镜面舌,就意味着邪气日渐亢盛而胃气日渐虚弱,剥苔面积从大到小、从小到无,便是邪气渐退、胃气渐复的佳象。

2.望苔色 看舌苔的颜色也是临床舌诊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舌苔的颜色主要是白色、黄色和灰黑色三大类。

正常舌苔的颜色是白色的,颜色较淡薄,如果生病后舌苔依旧薄白,说明病证为表证初起或里证病轻或阳虚内寒。如果变厚说明湿浊内阻、痰饮内停或者食积。黄苔和灰黑苔都是从白苔演变而来。黄色主热证,黄色还分为淡黄、深黄和焦黄,黄色越深,热越盛。另外,黄色还主里证,黄白相间则为外感表证处于化热入里、表里相兼阶段,而纯黄无白则为里证。淡黄为风热表证或者风寒化热,深黄为湿热蕴结、痰饮化热、食积热腐,焦黄为邪热伤津、燥结腑实证。而且,黄苔多与红绛舌同时出现。灰黑苔既主寒证又主热证。临床区别灰黑苔的寒热属性,苔质的润燥是重要指征,一般而言,苔灰黑而润者,多为阳虚寒凝,水饮内停。苔焦黑干燥者,多为热极津枯,阴虚水涸。但亦有苔灰黑而病轻,甚至无明显症状者,如吸烟过多者,可见舌苔灰黑,此为染苔。

入门歌诀

望舌苔

舌苔本是胃气生,苔色厚薄应相宜。

正常舌淡苔薄白,即使有病邪在表。

湿浊痰饮舌苔厚,水湿食积邪气蒸。

伸舌欲滴为滑苔,多是湿邪痰作怪。

舌苔干燥扪无津,实热虚热已伤津。

(六)舌象的综合分析判断

对舌象的综合分析判断,可以判断邪正盛衰,区别病邪性质,辨别病位浅深,估计病情轻重和病势进退。

1.判断正气强弱 如舌体活动灵活,舌色淡红润泽,说明正气强盛,津液充盈;舌质淡白不泽,晦暗不鲜,说明阳虚气弱,阴血不足;若舌质暗淡无泽,舌苔全无,多属胃气衰败。

2.分辨病邪性质 如虚寒病人舌质多淡,舌苔多白;实热病人,舌质多红绛,舌苔多黄燥;痰湿内盛,舌多淡胖,苔多白腻;瘀血内停,舌多青紫,或有瘀斑等。

3.区别病位浅深 舌苔的薄厚足可反映病位的浅深,特别是外感病更为明显,如舌苔薄白,多见病之初,病位尚浅(表证);苔厚则表示表邪渐而入里,或里滞已成。又如舌质红病多在气分,舌绛则温热之邪已入营血。

4.推断病势进退 察舌苔常可推断病势进退,如舌苔由薄变厚,表示病进。由厚转薄,表示病邪渐退;舌苔由白转黄,由润转燥,表示由寒化热,热渐伤津。舌苔由燥转润,常表示津液渐复。

5.判断病情预后 诊察舌质、舌苔可借以推断病情,估计预后。如舌苔由厚渐退,是邪气渐退,正气渐复,预后良好。本有厚苔,突然舌苔剥落,舌面光莹,不生新苔,多属胃气衰败,预后不佳。

望舌在临证中虽然能诊察疾病的虚实、寒热、表里,推断病势的进退和估计预后,但还必须结合其他各诊,互相参照,全面分析,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