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张志秋运用大黄的经验:多种疾病临床成果

张志秋运用大黄的经验:多种疾病临床成果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志秋经验张老临诊治病,选方用药,颇为严谨。张老既根据大黄的主要作用,注重配伍,适时用药,又因人因病而异,调节剂量,讲究用法,恰到好处。因此,临床上张老常以大黄治疗多种疾病,如急腹症、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口腔溃疡、消化道出血、肿瘤、皮肤湿疹、瘙痒症、妇人经闭等。张老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中,颇为后辈之师。[顾祖敏,史正芳.张志秋老中医运用大黄的经验.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12]

张志秋运用大黄的经验:多种疾病临床成果

张志秋经验

张老临诊治病,选方用药,颇为严谨。擅用大黄,有胆有识。认为大黄味苦性寒气香,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以其气香,故兼入气分,少用能调气,多用能破气,可治气郁作痛;其力沉而不浮,以攻逐为用,能下一切癥瘕积聚。在临诊中,紧扣大黄攻下之义,着眼于宣通气机,疏利肝胆,清热除湿,推陈致新诸功。

张老在临床上习用大黄通腑清热,他认为六腑以通为用,大便一通体内热毒就能外泄,退热贵在邪有出路,开门放贼,诚为上乘之法。通泄不仅可清热,也可解毒、祛瘀、利尿,还可补虚。张老既根据大黄的主要作用,注重配伍,适时用药,又因人因病而异,调节剂量,讲究用法,恰到好处。如用于健胃为主的剂量一般是0.3~6g;通便为主用6~12g;排除积滞(结石等),一般用15~30g;虚弱者,一般用1.8~2.4g;体质中等者用3g;体质强者可6g起用。用法宜生用后下或泡饮,以保存有效成分,提高药效。依此法度,无不得心应手,每获奇效。

喜用生大黄泡饮,将其他药煎汁后浸泡大黄0.5~1小时,取汁饮服,使大便次数保持在每日4~5次为宜,根据病情与便次增减大黄用量。少数人服大黄后发生短时间腹部隐痛,无须另行处理。[张继烈,杨福泰.张志秋老中医临床经验举隅.江西中医药,1987(4):14] [陈湘君,何红.著名老中医张志秋应用大黄验案四则.辽宁中医杂志,1985(4):12-14](www.xing528.com)

张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大黄既能清热泻火利湿,又能利胆退黄,活血祛瘀,促进新陈代谢;既有促进胃液分泌而健胃消化,又有促进大肠蠕动,排除有形积滞而得到缓泻作用,可谓“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所以,大黄常用于清湿热、下瘀血、破癥瘕、推宿食、调中焦、和五脏。张老还认为大黄不同于西药中的泻药,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下寄生虫、解痉、降压、降胆固醇、健胃、利尿、收敛、止血等多种功能。因此,临床上张老常以大黄治疗多种疾病,如急腹症(阑尾炎、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肠梗阻)、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口腔溃疡消化道出血、肿瘤、皮肤湿疹瘙痒症、妇人经闭等。他不仅善用大黄,也注意药物的配伍应用。而达到药尽其用,“祛邪”“安正”之目的。例如便闭,常与全瓜蒌同用;阳明腑实、实热积聚常与枳实、川厚朴等同用;热毒内盛常与黄连黄芩、黄柏同用;肝胆结石常与金钱草、郁金、鸡内金同用;黄疸病证常与茵陈栀子同用;血瘀经闭常与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同用;瘀血阻滞积聚常与img21虫、水蛭、虻虫等同用;寒积便闭常与附子、干姜、细辛同用……临证时,一旦辨证明确属于热、湿、火、积、瘀或大便秘结者,张老能果断处方用药,运用大黄等药往往能起到“将斧关开”“立竿见影”之效。

张老用大黄时。对其剂量和服用方法,颇为讲究。他认为:用大黄1~3g有健胃作用,现常用于慢性胃炎;用6~12g泻火通便;15~30g攻积导滞。通过临床观察,一般服用6g大黄即能起缓下作用,6~10小时后就会排便。因为大黄仅对大肠有刺激作用,而对小肠营养吸收并无影响,只要掌握好剂量,应用得当,并不会引起伤津脱液之弊。如一例胆色素代谢功能障碍患者。每日用大黄9g左右,现已连用3年余,使黄疸指数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病情稳定且无副作用。张老喜用生大黄,主张后下、泡饮的用药方法或直接碾粉吞服(用于消化道出血)。这一见解与有关资料指出的大黄含有蒽醌类衍生物,久煎易破坏,其作用会明显减弱的说法是相一致的。可见。张老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中,颇为后辈之师。[顾祖敏,史正芳.张志秋老中医运用大黄的经验.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4):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