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形态及肝门结构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形态及肝门结构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肝的脏面凹凸不平,与一些腹腔脏器相连接,肝脏面中部有略成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横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称为肝门即第一肝门。出入第一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在肝门处,肝的纤维膜较发达,并缠绕在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和肝管及其分支的周围,构成血管周围纤维囊或称Glisson囊,进入肝内成为Glisson系统。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形态及肝门结构

肝脏呈不规则的楔形,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4缘。肝上面膨隆,与膈相接触,故称膈面。肝膈面有矢状位的肝镰状韧带将肝分为左、右两叶。右叶厚而钝圆,左叶扁而薄。膈面后部没有腹膜被覆的部分称裸区,裸区的左侧部分有一较宽的沟,称为腔静脉沟,内有下腔静脉通过。肝的脏面凹凸不平,与一些腹腔脏器相连接,肝脏面中部有略成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横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称为肝门即第一肝门。出入第一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肝蒂中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是: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左侧的纵沟较窄而深,沟的前部内有肝圆韧带通过,称为肝圆韧带裂。后部容纳静脉韧带,称为静脉韧带裂;肝圆韧带由胎儿时期的脐静脉闭锁而成,经肝镰状韧带的游离缘内行至脐。静脉韧带由胎儿时期静脉导管闭锁而成。右侧的纵沟比左侧的宽而浅,沟的前部为一浅窝,容纳胆囊,故称胆囊窝;后部为腔静脉沟,容纳下腔静脉。腔静脉向后上深入膈面,此沟与胆囊窝虽不相连,但可视为肝门右侧的纵沟。在腔静脉沟的上端,有左、中、右静脉3支主要静脉,出肝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故临床上常将此沟上端称为第二肝门。除了肝左、中、右3支主要静脉外,尚有直接汇入下腔静脉的分散小静脉,一般总称为肝短静脉或肝背静脉,其数目及大小不等,管径>1mm则有一定意义,3~31支不等,平均有14支,有人称此区为第三肝门。

肝的脏面,借H形的沟、裂和窝将肝分为4个叶:左叶位于肝圆韧带裂与静脉韧带裂的左侧,即左纵沟的左侧;右叶位于胆囊窝与腔静脉的右侧,即右纵沟的右侧;方叶位于肝门(第一肝门)之前,肝圆韧带裂与胆囊窝之间;尾状叶位于肝门之后,在静脉韧带裂与腔静脉沟之间。脏面的肝左叶与膈面的一致。脏面的肝右叶、方叶和尾状叶一起,相当于膈面的肝右叶。

肝的前缘(下缘)是肝的脏面与膈面的分界线,薄而锐利。在胆囊窝处,肝前缘上有一胆囊切迹,胆囊底常在此处露出肝前缘;在肝圆韧带通过处,肝前缘上有一肝圆韧带切迹,或称脐切迹。肝后缘钝圆,朝向脊柱。肝的右缘是肝右叶的右下缘,也钝圆。肝的左缘即肝左叶的左缘,薄而锐利。(www.xing528.com)

肝的表面,除膈面后部分与膈愈着的部分(即肝裸区)以及脏面各沟处以外,均覆有浆膜。浆膜与肝实质间有一层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在肝门处,肝的纤维膜较发达,并缠绕在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和肝管及其分支的周围,构成血管周围纤维囊或称Glisson囊,进入肝内成为Glisson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