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国西域史学精粹:合卜合纳斯部的地望及历史情况

法国西域史学精粹:合卜合纳斯部的地望及历史情况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合卜合纳思部的地望可以相当准确地确定,虽然据我所知,此名在汉蒙典籍之外的其他史料中,均未曾出现过。合卜合纳思部属于形成1270年敕封刘好礼治辖的“五部”之一。这并不是一种不完整的对音,而是由于撼哈纳是一种单数形式,而憨哈纳思或合卜合纳思则是蒙古文的复数形式。

法国西域史学精粹:合卜合纳斯部的地望及历史情况

二、合卜合纳斯

合卜合纳思(Qapqanas)是一个生活在谦河上游的部族,在有关他们的各种汉文文献中,此名都伴随乌斯部而出现。《圣武亲征录》在第57节中提到该部名称时,作憾哈纳思(Qamqanas);《元史》中有时对其对音为“撼哈纳”(Qamqana,卷63,第34—35页),有时又作“憨哈纳思”;《元朝秘史》第239节中作“合卜合纳思”(Qabqanas),旁注以小字“卜”,用以指第一个音节的唇音。Qamqanas的单数形式即为Qamqana,这就是《元朝秘史》中Qabqanas的鼻音化形式。后者又用以指一个突厥名词Qapqanas,其鼻音化程度与Tabra>Tamra(坛合赤)的程度一样;或者是像汉文对音名词“钦察”为Kima[q]一样,来自Qimg1136p aq的蒙文化之后的形式Kib aq。憨哈纳思汗中的han也如同“钦察”中的K’in一样,在元代发音时仍带有一个尾音-m的读音。大家同样也请参阅《亚细亚学报》,1920年,第1期,第149页。

合卜合纳思部的地望可以相当准确地确定,虽然据我所知,此名在汉蒙典籍之外的其他史料中,均未曾出现过。合卜合纳思部属于形成1270年敕封刘好礼治辖的“五部”之一img1137。《元史》卷63中记述了这种构成,此名出现在他的封地名称之中,在地理志中一直作撼哈纳,即等于合卜合纳(Qampqana=Qapqana)。这并不是一种不完整的对音,而是由于撼哈纳是一种单数形式,而憨哈纳思或合卜合纳思则是蒙古文的复数形式。这篇地志中是这样认为的:“撼合纳犹言布囊(突厥文为qap)也,盖口小腹巨,地形类此,因以为名。在乌斯东,谦河之源所从出也。其境上唯有二山口可出入,山水林樾,险阻为甚,野兽多而畜子少。贫民无恒产者,皆以桦皮作庐帐,以白鹿负其行装,取鹿乳,采松宝,及属山丹芍药等根为食。冬月亦乘木马出猎。”

这里所指出的辞源证明了此地名的写法,但它与同一篇地志中认为的“吉利吉思”出自“女四十人”一样,没有多大价值。如果希望为合卜合纳寻找一个辞源,那还要作许多工作,我们觉得似乎更应该到突厥文qapqan(蒙古文为qabqa,意指捕兽的陷阱)中去寻找img1138。乌斯以东和谦河之源这样一种方位,就会将该部驻地确定在萨彦岭东部以南和库苏泊以西或西北。但是,文献之中的任何地方都未曾指出人们应把“谦河之源”理解为贝克姆(Bei-Kimg1139m)河或华克姆河(Hua-Kǎm)。屠寄在其著(《蒙兀儿史记》卷160,第34页)中认为,可以具体澄清这两个山口的位置,但他的资料经不起在地图上的核实。(www.xing528.com)

正如我们在前面的一条目中所看到的那样,刘哈剌八都鲁的传记告诉我们,在1292—1293年,许多憨哈纳思人被迁至满洲地区的肇州。无论是在《元史》的这一篇传记中,还是在卷59的一段文字中,所使用的都是该部族名称复数形式的对音。

在有关駮马部(即后来斡罗斯人所说的别斯特拉亚鄂尔达)的段落中,拉施特提到了一座位于谦河和昂可剌河支流上的城市。克拉普洛特将此名读作Kaǐkas(见《亚细亚学报》,1832年,第9卷,第523—524页),他对这段文字的译文如下:“此河(指昂可剌河)流经一座叫做Qaiqas的城市附近,它位于此河与谦河的支流上,地处吉利吉思部界域”。曾有人试图把其中的Qaiqas校正为Qabqanas,即哈卜哈纳思,虽然其方位与《元史》中的记载并不相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