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难经译注》第十七难:病死与自愈的特征

《难经译注》第十七难:病死与自愈的特征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七难十七难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病人假使胡言乱语,身体应当发热,脉象应当见洪大为顺证,如反而手足发冷,脉象沉细而微的,这是死证。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曾以《八十一难》作为文献依据,并用大量临床实践验证了《内》《难》的理论,可以说《伤寒杂病论》的相关论述更值得关注。

《难经译注》第十七难:病死与自愈的特征

第十七难

【原文】

十七难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可尽知也。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1]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2]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涩而微者,死也。

病若吐血,复鼽衄[3]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逆[4],脉沉细而微者,死也。

病若大腹[5]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也。

【提要】

本难主要讨论疾病过程中证候与脉象相应与否直接关系病情轻重缓急的问题,并以五种病证与脉象为例,说明证与脉相应与否对预后判断的意义,突出了脉诊的重要性。

【注释】

[1]强:《脉经》作“弦”,似是。

[2]心下牢:心下按之坚硬。牢,《释名·释宫室》:“牢,坚也。”《广雅·释诂》:“牢,固也。”(www.xing528.com)

[3]鼽衄(qiunǜ):鼽,鼻塞。衄,鼻出血。

[4]手足厥逆:指手足冰冷的症状。厥,冷也。《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厥,谓足逆冷也。”逆,手足寒冷。《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谓逆者,手足寒也。”故“厥逆”为同义复词。

[5]大腹:即腹大、指腹部胀大的症状。

【白话解】

十七难问:医经上说,患病或有趋于死亡,或有不经治疗而自然痊愈,或有连年累月地拖延不愈。病人这些死生存亡的不同转归,可以通过切脉的方法来知道吗?

答:都可以通过切脉而知道的。诊察的时候,病人假使闭眼不愿看见人的,脉象应当见肝脉弦急而长为顺证,如反而出现肺脉浮短而涩的,这是死证。

病人假使眼开而又口中作渴,心胸部以下坚硬的,脉象应当见紧实而数为顺证,如反而出现沉涩而微的,这是死证。

病人假使吐血,又鼻塞出血的,脉象应见沉细为顺证,如反而出现浮大而坚牢的,这是死证。

病人假使胡言乱语,身体应当发热,脉象应当见洪大为顺证,如反而手足发冷,脉象沉细而微的,这是死证。

病人假使腹部膨大而大便泄泻的,脉象应当微细而涩为顺证,如反而见紧大而滑的,这是死证。

【解析】

本难主要讨论依据脉象及其证候表现判断疾病轻重的规律。注家多数认为本难文字所述,有《灵枢·玉版篇》的内容,从文例来看与《伤寒论》的“辨脉法”和“平脉法”有些相似,如:“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伤寒论·平脉法》:“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脉属木,应得濡弱,反得毛浮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又如:“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冷,脉沉细而微者,死也。”《伤寒论·伤寒例》:“谵言妄语,身微热,脉浮大,手足温者,生。逆冷,脉沉细者,不过一日,死。”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曾以《八十一难》作为文献依据,并用大量临床实践验证了《内》《难》的理论,可以说《伤寒杂病论》的相关论述更值得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