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奇经八脉的起继与作用-难经译注

奇经八脉的起继与作用-难经译注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十八难二十八难曰:其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继也?指出奇经犹似湖泽蓄洪,对十二经脉气血起着调节的作用。阳跷脉,起于足跟之中,沿着足外踝向大腿外侧上行,进入项上部的风池穴。如果八脉受到病邪的侵袭,蓄积于内就会发生肿、热,可用砭石射刺放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奇经八脉的起继与作用-难经译注

第二十八难

【原文】

二十八难曰:其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继也?

然: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1],并于脊里,上至风府[2],入属于脑。

任脉者,起于中极[3]之下,以上至毛际,循腹里,上关元[4],至咽喉。

冲脉者,起于气冲[5],并足阳明之经[6],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7]

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

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8]。故阳维起于诸阳会[9]也,阴维起于诸阴交[10]也。

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11]也。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还周[12],故十二经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气,畜[13]则肿热,砭射之[14]也。

【提要】

本难主要阐述奇经八脉的起点、终点和循行部位。指出奇经犹似湖泽蓄洪,对十二经脉气血起着调节的作用。

【注释】

[1]下极之俞:下极,指躯干最下部。下极之俞,即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也有医家有不同的看法,如吕氏曰:阳脉之海,此为奇经之一脉也。下极者,长强也。

[2]风府:穴名。在枕骨粗隆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3]中极:穴名。在前正中线脐下四寸。

[4]关元:穴名,在前正中线脐下三寸。

[5]气冲:穴名,一名气街。在腹股沟部,当天枢穴垂直线与耻骨联合上缘水平线交点处。

[6]并足阳明之经:《素问·骨空论》作“少阴之经”。《难经本义》:“当从《内经》。”《难经经释》则认为:“虽阳明与少阴经文互异,然两经不甚相远,皆冲脉所过,义无害也。”可参。

[7]风池:穴名。在枕骨粗隆直下的凹陷处与乳突之间。(www.xing528.com)

[8]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难经汇注笺正》认为是衍文,《难经本义》认为此“十一字,当在‘十二经亦不能拘之’,之下”可参。

[9]诸阳会:指足太阳膀胱经的金门穴处,在外踝的前下方。

[10]诸阴交:指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处,在内踝之上。

[11]拘通:拘,限制,约束;通,流行通畅。

[12]不环周:《难经经释》:“不环周,言不复归于十二经也。”实指奇经八脉对气血只有贮蓄调节作用,不像十二正经那样环绕周流。

[13]畜(xu旭):畜,通蓄。储蓄之意。

[14]砭射之:即用砭石刺射放血的疗法。

【白话解】

二十八难问:奇经八脉,既然不限制在十二经之内,那么它们的循行是从哪里起始,又延续到达哪些部位呢?

答:督脉,起于下极的会阴穴,沿着脊柱里面,上行到风府穴,进入脑部。

任脉,起于中极穴的下面,向上经过阴毛处,沿着腹壁深处再上行经过关元穴,到咽喉部。

冲脉,起于气冲穴,伴随足阳明胃的经脉,挟脐两旁上行,到胸中而分散。

带脉,起于侧胸的季胁部,横行环绕腰部一周。

阳跷脉,起于足跟之中,沿着足外踝向大腿外侧上行,进入项上部的风池穴。

阴跷脉,也起于足跟之中,沿着足内踝向大腿外侧上行,到咽喉部,交会贯通于冲脉。

阳维,阴维脉,联络周身阴阳各经脉,所以阳维脉起于各阳经相会之处的金门穴,阴维脉起于各阴经相交之处的筑宾穴。

譬如圣人计划开挖沟渠通畅水流一样,当沟渠里的水量充满外溢了,就会流入湖泊之中,所以圣人也不能限制水的流通。当人体经脉中的气血充盛时,就会进入奇经八脉,而非需要时不会回入正经周流,所以十二经脉也不能限制它。如果八脉受到病邪的侵袭,蓄积于内就会发生肿、热,可用砭石射刺放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解析】

本段经文通过论述奇经八脉的起止和循行部位,进而阐释其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内容基本与《灵枢·经脉》、《灵枢·经别》等篇相同,文字小有出入。徐灵胎认为:“气冲,《骨空论》作‘气街’,即气冲别名也。并足阳明之经,《素问·骨空论》作“并少阴之经”。《灵枢·逆顺肥瘦》云:“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虽阳明与少阴经文互异,然两经不甚相远,皆冲脉所过,义无害也。又《灵枢·五音五味》篇:‘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可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