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文化名胜:神形兼备的象鼻山

广西文化名胜:神形兼备的象鼻山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象鼻山>>>神形兼备的“粤西奇山”广西众多名山中,山体形象逼真、名如其形的应当是桂林的象鼻山。半枕江水,半依陆地,象鼻山素以“粤西奇山”著称于世。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名山之一。传说,象鼻山是天上的神象变化成的。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象鼻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广西文化名胜:神形兼备的象鼻山

象鼻山>>>神形兼备的“粤西奇山”

广西众多名山中,山体形象逼真、名如其形的应当是桂林的象鼻山。隔着江水远远地看上去,象鼻山酷似一头巨象俯下身子,伸长鼻子在漓江与桃花江交汇处临江吸水。半枕江水,半依陆地,象鼻山素以“粤西奇山”著称于世。象鼻山的“象鼻”与“象腿”之间天然造就一个半月洞,东西通透,流水穿洞而过,倒影如浮江满月,巧夺天工,因名水月洞。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名山之一。它集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等于一体,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

传说,象鼻山是天上的神象变化成的。原来,这只象是为天帝驮宝瓶的大象。天帝南巡途经桂林时,随从的一头象突然患病,奄奄一息,天帝将它留在桂林,自己一行继续南行。这头象在一位医生的精心治疗及当地老百姓的细心照料下康复了,它与当地百姓同耕同作,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天帝听说神象康健如初,想带它重返天庭,而神象已与当地百姓难舍难分,不愿返回天上,于是天帝派下天兵天将来捉拿它。神象与他们鏖战了七天七夜,疲惫不堪,在江边喝水时,遭天兵暗算,死于江边,最终化作象鼻山,鼻子探入江中,身子直立江岸。

象鼻山景区 (黄吉遇/摄)

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象眼岩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互相贯通,高约2米,宽5~10米,长52.8米,呈扁长形,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半城山芭历历在目;从右眼远眺,江波帆影,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它是在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而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水月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www.xing528.com)

水月洞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每行中用了“水、月”二字,构思精巧,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让人浮想联翩。象鼻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据记载,在水月洞内宋时建有朝阳亭,但亭已早废。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写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刻在水月洞北壁。其后,乾道九年(1173年),范成大离开吴郡入桂林府接任广西帅任。九月,与广西提点刑狱林光朝游水月洞,作《复水月洞铭并序》,便恢复了水月洞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张孝祥与范成大这场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命名的笔墨“官司”,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盛传不衰的佳话。

被誉为广西第一部风物志的《桂海虞衡志》,是范成大所作于离桂赴蜀途中。他在书中称“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并将桂林山水“图其真形寄吴中,故人盖无深信者”。他将自己到桂林称为“今朝真做游仙梦,不似骚人赋子虚”,从中我们可感受到范成大对桂林这方土地的热爱和赞美。

乾道八年(1172年)范成大在桂林任职两年,他采取措施革除宿弊、改革盐法、安抚边民、赈旱减租等,为巩固边防,缓解民族矛盾,减轻民生疾苦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一位值得桂林人永志不忘的古代官吏。离任时,范成大特向朝廷“申八札而后行,均系措置军民问题之大端,俾后来接任者行之”,表现了他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他作《大通界首驿》一诗,用“余悃无华敢自欺,寸诚珍重吏民知”来表白自己在桂林任职期间的敬业精神及他与百姓间相互的信任和理解。范成大在静江知府任期(1172年)内所留下的诸多题刻、诗词赋铭及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复水月洞铭并序》这件石刻为范成大真书作品,字体凝重遒劲,与清新妩丽的文章堪称双绝,为桂林石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范成大热爱桂林山水,并为之宣传介绍,这对于还处在闭塞落后状态的广西、桂林为天下人所知,起了积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使桂林山水扬名于天下的第一人,当是范成大。

(佚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