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梧州:广西文化名胜概览

梧州:广西文化名胜概览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梧州>>>百年商埠、文明古城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珠江之滨,与广东一山之隔,一水相连,千百年来就是广西乃至中国大西南地区沟通粤港澳的咽喉之地,交通要冲,素有“小香港”、“小广州”之美称。梧州市古为百越之地,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名城。梧州市文物古迹众多,国家级、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21处,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梧州:广西文化名胜概览

梧州>>>百年商埠、文明古城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珠江之滨,与广东一山之隔,一水相连,千百年来就是广西乃至中国大西南地区沟通粤港澳的咽喉之地,交通要冲,素有“小香港”、“小广州”之美称。传说还是舜帝到过的中国最南边的城市。距广州270公里,距香港400公里,桂江、浔江、西江交汇于此,是广西的“水上门户”。现辖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3县3区,代管岑溪市,总面积12588平方公里,总人口320万(2009年末数据)。全市人口中,汉族占98%以上,少数民族有壮、瑶、回、苗、侗等21个。

梧州市古为百越之地,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名城。汉代建苍梧王城,为梧州建城开始。交趾刺史部移治广信县城后,成为岭南首府。两汉至三国初长达300多年间,梧州一直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621年称梧州。宋代以后,商业有较大发展;明末,已是著名的“水上门户”,至清中期成为仅次于广州的重要商埠。1470年,在这里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辖广西、广东两地,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1921年设立梧州市政厅,1927年12月梧州市政府成立,为广西最早的省辖市,1929年广西省政府曾一度设在梧州。

梧州市文物古迹众多,国家级、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21处,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神奇的系龙洲、被苏东坡赞誉为“鸳鸯秀水世无双”的鸳鸯江、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公园、世界上最大的黑叶猴珍稀动物繁殖中心、世界上最大的活蛇储养场梧州蛇园、龙母太庙、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明成化七年(1471年)铸造的桂江浮桥铁柱、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铸造的铜钟、佛教圣地西竺园、蒋介石题写的“儒将风猷”牌坊、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的白鹤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时始建的英国领事署旧址、叙述收回英国领事署经过的“还我河山”碑、河东骑楼城、明桂王墓地等。市辖苍梧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济深故居,岑溪市有邓公庙、关帝庙,蒙山县有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等。

孙中山三次驻节梧州

1921年10月至1922年4月,时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为了筹划北伐,曾三次驻节梧州。

第一次:从广州到梧州。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在广州乘“宝璧”号军舰出巡广西,17日下午到达梧州,随行人员有胡汉民廖仲恺、陈少白、邓家彦及总统府参军等20余人,受到梧州各界群众热烈欢迎。18日,孙中山一行又乘浅水巡轮“广明”号溯浔江而上,23日到达南宁

第二次:从南宁回梧州。1921年10月29日,孙中山由南宁抵达梧州,在西门口码头(今中山码头)登岸,组织北伐行动大本营,内设文官、参军、幕僚、党务四个处和辎重、电讯、卫士、侦缉、卫生五个队以及庶务部、供给局、金库等机构,具体负责指挥北伐军的行动。这一次,孙中山驻节梧州16天,曾到北山等处观察地形,亲自绘制地形图;在梧州的国民党员欢迎会上发表题为“党员须研究革命主义”的演讲;在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有魏邦平、刘震寰等率领的粤桂军队1万多人参加;筹集军饷;征雇准备北上桂林的船只。11月14日,孙中山命大本营文职人员、辎重大队和警卫团分乘官方巡船7艘及征雇民船300余艘,由梧州溯桂江而上桂林,同时指挥粤、桂、滇、黔、赣诸省军队共3万余人沿桂江两岸浩浩荡荡北上桂林。15日,孙中山离开梧州,于12月4日到达桂林,准备北伐。

第三次:从桂林下梧州。1922年4月12日,孙中山率改道北伐的主力部队3万人抵达梧州。16日,孙中山偕许崇智、胡汉民、宋庆龄等从桂林抵达梧州,立即召开扩大军会议,决定“出师江西,悉命诸军集中韶关”。孙中山在梧州行营接见《华盛顿邮报》记者,指出北伐目的在于“推翻北廷以撤销日本之外府”,并下令免去阻挠北伐的陈炯明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及总统府内务部长三项职务。20日,孙中山偕许崇智、胡汉民、魏邦平等乘“江汉”号军舰离梧回广州。

周恩来秘密来梧州

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委书记周恩来秘密从广州乘船来梧州,主持召开梧州党团骨干会议,就广西的革命运动和建党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此后,梧州和广西的革命面貌迅速发生变化,中共梧州支部、梧州地委相继诞生,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和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梧州和广西主要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高潮。

陈玉成(1837-1862)

陈玉成,梧州市藤县大黎镇西岸村人,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领。初名丕成,洪秀全嘉其忠勇,改名玉成。其出身农民家庭,幼时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不久担任童子军首领。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后,他被提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主管军粮。1854年6月,西征军进取武昌,由于清军顽抗,久攻不下。陈玉成亲率五百“天兵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因奇袭武昌勇立首功,被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位在丞相以下),统领后十三军及水营前四军。1856年被提升为冬宫正丞相。同年,随燕王秦日纲去救援镇江,大败清军,镇江之围遂解。接着率部参加击溃江南大营之战,解除威胁天京长达三年之久的肘腋之患。

1856年天京事变后,洪秀全自任军师总理国政,组建新的领导核心。1858年恢复五军主将制,陈玉成为前军主将。1858年8月,与李秀成等诸将一举摧毁清军江北大营,缓和了天京危机,太平军军威得以重振。

不久又与李秀成协同作战,取得浦口、三河两役的胜利。由于军功卓著,1859年夏,被封为英王。1860年,与李秀成部连破清军营垒五十余座,再次击溃清军江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

此后洪秀全执行先东进、后西上战略方针,陈玉成与李秀成率部东进,迅速攻占江浙大部地区,江南清军几乎全部瓦解,清主将和春在绝望中自杀。

1861年9月太平军安庆失陷后,陈玉成退守庐州(今合肥),后弃城北走,被盘踞在寿州(今安徽寿县)、已暗投清军的苗沛霖诱往寿州,遭擒送到清帅胜保营中。胜保想以荣华富贵诱降,陈玉成喝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1862年6月4日,就义于河南延津,时年25岁。

李秀成(1823-1864)(www.xing528.com)

李秀成,梧州市藤县大黎镇人,出身农民家庭,太平天国重要将领,被封为忠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杨秀清保举他为右四军帅,不久升任为后四监军。同年秋,跟随石达开赴安徽“巡查民务”,得到石器重。1856年,他在救镇江和破清军江南大营之战中立功,被委为地官正丞相,1857年10月被封为合天侯,“任副掌率之权,提兵符之令”。1858年,任后军主将,和陈玉成等一起主持军事,次年被封为忠王。1860年夏,和陈玉成、李世贤再破清军江南大营。不久,率领一支太平军攻到上海近邻。次年1月,他再次率军进攻上海,由于天京告急,6月撤兵回救。1864年天京陷落后,被俘写了“供状”。在他写完“供状”的当天,即被曾国藩杀害。

李世贤(1834-1865)

李世贤,梧州市藤县大黎镇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被封为侍王。与李秀成为堂兄弟,并一起加入太平军。他跟随大将罗大纲出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直捣南京,一路上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太平军定都天京后,留京担任民政管理事务。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的次年5月,石达开率数万精兵出走,使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后来,洪秀全恢复了早期的五军主将制度,李世贤被封为左军主将。曾与陈玉成、李秀成联手,一破清军江北大营。在二破江北大营的战斗中,他自庐州返回江南,担任牵制清军的任务,有效地配合了陈玉成、李秀成部二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的大捷。不久,由于各路大军协同,再次将清军苦心经营多年的江南大营彻底摧毁,使天京之围全解。1864年7月天京失陷,天京周围的太平军纷纷撤向江西,由李世贤领导继续高举反清旗帜,与清军进行战斗,后兵败为康王汪海洋杀害,年仅31岁。

两广三总府驻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全国改路为府,梧州设府。府衙在德政门内(今民主路维新里),辖领苍梧、藤县、容县、岑溪、怀集博白北流陆川、兴业和郁林州。景泰三年(1452年),王翱总督两广军务,驻扎于此。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设两广总兵,韩雍任左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驻扎此地。成化五年(1469年),明宪宗在此创建总督府,这是中国史上第一个总督府。由此,形成了总督、总兵、总镇三总府汇集一地的现状:韩雍复任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总督节制两广,以都御史宪任;总兵佩将印出兵,以勋臣充任;总镇以内监宪充任。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两广总督由梧州改治广东肇庆

三总府驻地在今东正路、东中路及建设路一带,近年出土了1510年的《总府题名记》碑及一对大石龟。据史书记载,三总府建于1470年冬,其建筑布局以总督府为主体建筑。总督府在城内东北土埠上,为城内最高点,总兵府在总督府右,总镇府在总督府左,三府会政厅在总督府前。在三总府周围,还广建厅堂楼阁,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总督府正堂门前有楹联曰:开府梧州,总制百粤。大门前还建坊,南坊曰“节制两藩”,东坊曰“岭海肃清”,西坊曰“民物康阜”。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是国内最早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建筑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山公园中心的北山顶上。1921年10月15日、10月29日和1922年4月12日,时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为了筹划北伐,曾三次驻节梧州,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

龙母太庙

龙母太庙是一座为纪念战国时期南方百越民族一支古仓吾族的女首领“龙母”(西江河神)而兴建的庙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梧州市河东旧城区。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万历、清康熙和雍正年间均重修,兼有宋、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是广西少有的保留宋代建筑特色的文物古迹。

梧州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宋代的龙母太庙 (朱金莉/摄)

传说龙母系藤县人,诞生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90年)的农历五月初八,距今已有2000多年。当时的西江流域还属蛮荒之地,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险恶,龙母便率领部族开荒山、治旱涝,使百越苍生得以安居、生息、繁衍,她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爱戴与拥护,后人于是在此建庙纪念。

龙母太庙枕山面水,景色秀丽,原由山门、前殿、后殿、左右厢房、角亭等组成,古庙延伸至桂江边。后因战乱,部分建筑受损毁,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逐步加以重修、扩建。现庙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有广场、牌坊、龟池、五龙喷水壁、正殿、后殿、行宫、关帝殿、赐福亭、观音亭等主要建筑,一年四季香火鼎盛,有各种庆典活动,春天有“龙母开金库”(农历正月廿一),夏天有“龙母诞”(农历五月初八),秋天有“龙母得道诞”(农历八月初一),冬天有“朝母节”(农历十一月初一)。其中以农历五月初八的龙母诞最为盛大,活动往往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至五月十五结束,高潮是初七、初八两个昼夜和初九白天,共三天两夜。人们除了上香参拜龙母、龙子外,还要进行摸龙母床、照龙母镜、用龙母梳梳头、洗龙母水、喝龙母茶、玩龙洗盘、买龙母像章等多项消灾祈福活动。

白鹤观

白鹤观是广西著名的道教供神、诵经、修道的场所,为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梧州市区西鸳鸯江畔白鹤岗南麓。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14),据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翰林承旨学士郑畋被贬谪为苍梧太守时增修观宇,其后康熙年间重修,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2001年再重修,全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从明成化年间(1465-1487)起,两广总督韩雍开始在白鹤观立书院,清道光年间梧州知府钟禄又在此办绿漪义学。虽经1200多年,建筑物有些风化剥落,但墙壁图案和石柱上的对联字迹仍依稀可辨。道观由牌坊、门楼、廊房、厢房、广场、主殿等组成,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庄严肃穆,极具南方建筑风格特色。观内设有三清宝殿、白鹤殿、三界殿。三清宝殿供奉的是道教最高之神——三清尊神,白鹤殿供奉的是白鹤真君,三界殿供奉的是三界圣爷。观内珍藏的明朝大石龟,造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重11.56吨,是广西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石龟之一。另外还有唐末华山道士陈抟撰写的“寿”字,笔势遒劲,极为珍贵。

梧州骑楼

昔日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梧州,市内的民居、商业建筑独具特色,建筑风格主要以骑楼为主,是旧时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梧州“水都”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建的。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这种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面积;楼外的砖柱上,镶嵌有圆形铁环,供洪水期间系船之用。另外,楼上临街的一面,还特设洪水时方便出街入市使用的活动板门,称作“水门”。骑楼体现了梧州特有的文化、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息,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曾入选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

梧州骑楼城 (梁广辉/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