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阳明先生过化之青秀山景区,广西文化名胜概览

阳明先生过化之青秀山景区,广西文化名胜概览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青秀山>>>“阳明先生过化之地”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的青秀山注定与文化有深深的渊源。如今那如削的崖壁上“阳明先生过化之地”八个大字仍清晰可见。青秀山是各种宗教文化和谐共处之所。庵是仅次于寺院的僧尼起居处和宗教场所。如“峰点墨烟翠如浮”,绘青秀山之浓绿;“胜迹犹传粤岭秋”,赞青秀山之名气。青秀山是名胜古迹与现代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典范。这一塔一碑,是青秀山的象征性建筑。

阳明先生过化之青秀山景区,广西文化名胜概览

青秀山>>>“阳明先生过化之地”

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的青秀山注定与文化有深深的渊源。

明代著名理学家王守仁(阳明先生)到南宁办敷文书院时,曾到青秀山半山腰的撷青岩,见岩洞口古榕参差,根须盘错,绿荫如盖,四周草木蓊郁,以至流连忘返。其门生右江兵备佥事欧阳瑜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此处刻字以志。如今那如削的崖壁上“阳明先生过化之地”八个大字仍清晰可见。

在当代,这里举办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1999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200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2001年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闭幕式等重大政治、文化、体育活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生活》和湖南卫视《玫瑰之约》等知名电视栏目也在此拍摄过节目。

青秀山是各种宗教文化和谐共处之所。在青秀山面积2200平方米的水月庵,有大雄宝殿、大门殿、玉佛殿、观音殿四座殿以及祖师堂、功德堂两个堂,供有释迦牟尼、伽叶尊者、阿难尊者、弥勒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韦驼天将和地藏王等佛像。中间一个龙缠着乌龟的池子,叫龙龟池。水月庵门上有一副对联:水有杨枝遍洒人类,月无尘垢如见佛心。水月庵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庵是仅次于寺院的僧尼起居处和宗教场所。而占地5000平方米的瑶池,则是充溢仙风道骨的人间仙境。一泓池水,清澈见底,高达4米的王母娘娘塑像立于池中,令人仰止又可亲可近。池东岸,用花岗岩雕刻的八仙浮雕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一个个栩栩如生,瑶池四周一大片桃林,每当春天桃花盛开,灿如云霞,仿佛这儿就是九重天阙的蟠桃园。瑶池西边有一座独具一格的神舍——三宝堂,可谓诸神和平共处的大同境界。据传原来还供有壮族女神姆六甲、聪明女神保洛陀和勇敢之神布伯三尊石神像,如今又请进了多尊“儒”、“释”、“道”三家的神像,还有红墙黄瓦的佛殿两座,各路神礻氏会聚一堂,堪称一绝。也许这接纳各种宗教文化和平共处而无门户之争的三宝堂有其独特的内蕴,人们并不觉得奇怪,再也没人去追究谁为正宗,来这里顶礼膜拜的人络绎不绝,尤其节假日,香客云集,香火极盛。

青秀山正门 (卢松见/摄)

历史记载,宋代即有僧人在青秀山顶建白云寺,山腹建万寿寺,临江处建独孤寺。明代,青秀山上寺、塔、亭、庵一应俱全,游人日增。清代,青秀山名声更盛,游人墨客游青秀山而大发诗兴,留下不少佳句。如“峰点墨烟翠如浮”,绘青秀山之浓绿;“胜迹犹传粤岭秋”,赞青秀山之名气。清人释如艺《游青秀山》诗曰:

巍然江畔峙,形胜甲南州。

塔向檐前立,泉从槛外流。

花间闻犬吠,竹里有人游。

为探阳明洞,扳藤上石楼。

清人梁天宗《青秀松涛》诗云:

青山佳致压群峰,更有亭亭万树松。

日映红波浮白鹤,风吹绿浪卷苍龙。(www.xing528.com)

洗心似听琴中曲,喧耳如闻夜半钟。

任是狂澜云静后,坚操不改旧时容。

青秀山是名胜古迹与现代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典范。古代的董泉与当代建造的天池古今水趣迥然,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共创青秀山“水不深而至清”的特色。董泉位于青秀山东南面山腰林荫处,据说是明代嘉靖末年,刑部主事董传策被奸臣严嵩所害,贬来南宁,常游青山,自命青山之主,他发现了山腰一眼泉水,甚钟爱之,命名“混混泉”,当时左江兵备徐浦和南宁郡守方瑜掘池引出泉水,称为“董泉”,池中种莲,名曰“清莲池”,泉上筑亭,名“董泉亭”,亭内立碑志之。清末,亭、泉均被破坏,现已按原样修复,清凌凌的泉水从泉眼涌出,顺一雕石龙头汩汩流入清莲池中,洁净可饮,清新凉爽。与董泉的小家碧玉相对比,天池则有大家闺秀的风度。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挖掘旧山塘创造的人工水上园林,1500平方米的水面中镶嵌两座绿岛,曲径连通1400平方米的建筑,亭廊阁榭、餐馆茶室依山傍水,庑殿歇山金碧辉煌,飞檐翘角玲珑别致;池水深二三米,波光粼粼,倒映清晰。身临其境,一面歇脚小憩,观花赏柳,品茗进餐,一面从池面观赏“天外云香”、“花岗晓兰”、“青秀山房”、“塔影凌虚”等景观倒映,如同翻阅一块块七彩镜画。

董泉 (卢松见/摄)

凤凰塔 (卢松见/摄)

青秀山还有两座高层建筑,即龙象塔与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分别耸立于两座山顶。龙象塔又称青山塔,是明代万历年间,考取进士并官至礼部尚书的南宁人萧云举建造的,可惜后来毁于战火。1987年重建的龙象塔,保留了明代风格,塔基直径12米,高52.35米,砖混结构,有9层,呈六边形,青砖碧瓦,八角叠檐,每层翘角下悬挂铜铃,共72只,塔内有207级旋梯,为广西最高塔,登塔远望,可俯瞰周围一二十里,南宁市区景物尽收眼底。入夜,塔内灯光四射,仿佛万道佛光普照大地。与龙象塔遥相呼应的是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原建于桂林市内,因城市扩建而拆除,于1986年迁建于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帽子岭山顶,碑高20米,呈四方形,以花岗石砌成,庄严肃穆。这一塔一碑,是青秀山的象征性建筑。

有人说青秀山是南宁青春洋溢、生机勃勃的“绿肺”,也有人说青秀山是南宁出水芙蓉、扬波荡碧的裙幅,还有人说青秀山是壮乡首府一道绿色的屏障……无论怎样比喻,都难以表达青秀山秀美的内蕴:她的秀不仅在于自然天成,更在于开拓创新,各景点或映衬,或融合,共同构建一种整体的美。她怡然安坐在南宁市郊东南5公里处,紧紧依偎着南宁城区,向南,温情脉脉地傍着邕江,向北,仪态大方地挽着东盟商务区、凤凰岭、铜鼓岭,联袂展示南宁高速发展的青春气息;她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傲气,海拔仅289米,山不高可远足,林荫道好漫步;她植被繁茂,冬夏皆宜,草木共荣,四季常青。

青秀山龙象塔 (卢松见/摄)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南宁人不但重修了一些毁于战火及风雨冲蚀而消逝的古迹,恢复其早年的风采,而且开发创建了一批新景点,把青秀山打扮得靓丽异常,魅力无穷。

这里的人工绿化与自然植被浑然一体。以榈科植物为主的棕榈园里,棕榈树伟岸潇洒,枝叶婆娑,摇曳生姿,流盼着浓浓的南国风情;以香花植物为主的香花园里,奇花异草,千姿百态,馥郁芬芳;还有占地50亩泼墨如黛的苏铁园,500亩郁郁葱葱的雨林大观,浓荫滴翠的环山大道,绿茵茵、碧油油的地衣草坪……这些人工景点与马尾松、小叶榕、花稔、巴芒草等自然植被相得益彰,使青秀山“秀”之特色更鲜明突出。

从三宝堂顺山路而下至半山腰,那儿有一扇异域文化之窗,即中泰南宁-孔敬友谊园。这是南宁与泰国孔敬市政府1993年签订的文化交流项目中互建的园林旅游景点,占地11134平方米,园内完全是泰国风貌,异邦风情。

从水月庵、瑶池、三宝堂到中泰南宁-孔敬友谊园,青秀山展示给世人的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

(佚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