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余姚阳明街道:介绍、历史和名胜

余姚阳明街道:介绍、历史和名胜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阳明街道位于余姚城区西北,东至新建路、中江与凤山街道为界,南至姚江与兰江街道隔江相望,西至马渚镇,北接低塘、朗霞街道。阳明街道以纪念明朝余姚籍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得名。2001年9月撤析余姚镇长安街道、联盟桥街道、丰南乡、城北乡部分境域,新设置西北街道,2003年5月撤销老方桥镇建制,并入西北街道,2006年更名为阳明街道,为余姚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阳明街道名胜古迹众多。

余姚阳明街道:介绍、历史和名胜

阳明街道位于余姚城区西北,东至新建路、中江与凤山街道为界,南至姚江与兰江街道隔江相望,西至马渚镇,北接低塘、朗霞街道。境内地形属浙东盆地和姚北平原交叉地,地势西高东低。中西部属宁绍平原,略有山丘起伏;城区丰山高208米,与叶家山、大川等连为一片;东北部有华家山和龙皇堂山。主要河流有西江、中江、食绿桥江、长泠江,总长度约22公里,太平桥至梁堰有人工开挖的排洪江长4公里。交通便捷,萧甬铁路、甬余、余夫公路横贯东西,梁周公路穿境而过。辖区面积53.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14万人,外来人口5万人,辖长安、舜水、龙泉、新城市、阳明、富巷、胜山7个社区和富巷、老方桥2个居委会及庙弄、二高、群立、丰南、梁堰、旗山、皈周、潘巷、丰山前、康山、新桥、北郊、方桥、西街、芝山、乐丰、姚驾等17个行政村。

阳明街道以纪念明朝余姚籍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得名。这里历史悠久。北宋以前直属县治,南宋时属城区永宁坊,元朝进附设城隅坊,称“西北隅”。清宣统三年(1911)县城调整区域,划入北城乡,民国19年(1930)北城乡并村为乡镇,设龙山乡、虞宦镇、东门镇、候青镇、东驿镇、辖属龙山、虞宦二镇、候青镇的一部分。1949年6月属阳明镇民主政府辖区,城外分属封山、梁虹二乡,开元,丰乐乡部分。1950年6月撤镇设区,称为阳明区,置31个村,1954年建立居委会,1958年10月建立余姚人民公社,境域城区改划西北片,称余姚镇人民公社西北管理区,农村部分隶属环城人民公社,有丰南、丰北、丰乐管理区和虹桥管理区的部分,马渚人民公社的方桥管理区。1970年6月13日建立街道,称红卫街道,1979年改为西北街道,属余姚镇辖区。

王阳明像

20世纪80年代境域方桥撤乡建镇,因为与奉化市方桥镇同名,冠名“老”字区别;城区建有武胜门、老西门、牌轩下、季卫桥、山西、山后、龙山、管家弄、太守房和丰南桥10个居委会。1992年撤区并镇境属余姚镇,老方桥镇仍保持原建制。2001年9月撤析余姚镇长安街道、联盟桥街道、丰南乡、城北乡部分境域,新设置西北街道,2003年5月撤销老方桥镇建制,并入西北街道,2006年更名为阳明街道,为余姚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阳明街道名胜古迹众多。辖区内有清丽秀美的龙泉山、王阳明故居瑞云楼和胜归山的胡公岩石刻。

龙泉山又名灵绪山、屿山,因“山腰有微泉,未尝竭,名龙泉。”

来到龙泉山的正门,迎面的横匾上写着“龙山公园”四个黄底黑字。在相距不远的石壁上雕刻着“龙泉山”三个刚劲有力的金色大字,这是由钱彰武手书的。

龙泉山

龙泉山有许多名胜古迹,诸如龙泉寺、祭忠台、知乐池、中天阁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龙泉山浓缩着一部分的姚江文化史。余姚作为“文献名邦”,有不少“风流人物”。但姚江人物的杰出代表应当推严子陵、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家乡人亲切地称他们为“四先贤”,在龙泉山上,建有“四先贤故里碑”和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纪念亭。四先贤故里碑各建有亭子,碑有名,亭有楹联,有亭额。自左至右是清代的浙东学派开山祖黄宗羲,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舜水,中国杰出的哲学家王阳明,汉代高士严子陵。

黄宗羲是个学问精深、著述丰富的先贤。他在中国第一个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鲜明观点,认为“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尽管黄宗羲在当时还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民主的字眼,但他的字里行间闪耀着民主的启蒙思想。清廷曾多次征他去修明史,但他宁愿穷困潦倒地在故乡做他的学问。

朱舜水,名子瑜,舜水是他的号。曾经随郑成功、张苍水入长江北战,失败后,在反清复明无望的情况下,漂流到日本,先后在长崎江户(今东京)讲学,带去了中国的先进文化,德川光国尊朱舜水为师,经常询问有关国家施政大计、礼乐典章制度及文化学术问题,他的思想对当时的日本及后来的明治维新有很大影响。朱舜水碑亭的楹联上写着:“东海蹈曾甘,家耄逊荒,千载斯文归后死;南天擎独若,臣心如水,一江终古属先生。”王阳明几乎是个全才,是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他的诗文都很出色,领兵打仗能获胜,但更有影响的是他的“阳明心学”。他的学说突破了当时沿袭多代的程朱理学桎梏,极大地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嵇文甫先生称王阳明“一扫二百余年蹈常袭故的积习,而另换一种清新自然的空气。”

王明故居(www.xing528.com)

严子陵是个很有个性的人物。他辞别姚江,披着羊裘,拿着一根钓竿云游四方。光武帝刘秀刚坐上江山,重视隐居山林、不仕王莽的土人,急需严子陵这样的人物辅佐。刘秀曾用高官厚禄请严子陵,但他不慕刘秀赐给他的官和富贵。刘秀只好亲自登门拜访,并破天荒让严子陵与他同卧龙榻。晚上,严子陵毫无顾忌地把脚搁到了刘秀的肚皮上,急得宫里的星象师满头大汗。当星象师奏报前晚“客星犯上”时,刘秀笑着说是严子陵搁脚缘故。严子陵最后还是不当刘秀的官,跑到富春江畔做了渔翁。严子陵的不慕仕途、不贪名利的“高风亮节”获得后人的称赞。唐代的洪子兴在他的《严陵祠》中说:“汉主召子陵,归宿洛阳殿。客星今安在,隐迹犹可见。”家乡的人们为纪念他,特地将陈山改为“客星山”。范仲淹在歌颂他时用了出类拔萃的词汇:“云水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瑞云楼也是龙泉山中的重要古迹。坐落于龙泉山北麓,占地5000余平方米,共分为四进:头门、仪门、正厅和后楼,整体格局比较完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最早建于何年,目前已无从考证。王阳明的祖父王伦那一代时,王家并不十分富裕,此楼是王伦租自当时姚城中的大户莫氏。成化八年(1472),王阳明在此楼诞生,他的祖母梦见神人衣绯佩玉,驾着瑞云,在鼓乐声中送一婴儿到他们家中,周围群众便将王家的住所称为“瑞云楼”。王阳明的童年是在瑞云楼度过的,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后来考中状元,在京城为官,于是在瑞云楼的附近造了新居,王家迁出了瑞云楼。以后瑞云楼又租给了钱家,到清代卖给了叶家。叶家人知道这楼是王阳明的故居,就做了块“古瑞云楼”的牌匾,以作纪念。改革开放后,余姚市政府出资对瑞云楼进行整修,并参照钱德洪在《瑞云楼记》中的描述,复建了瑞云楼。目前已成为余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余姚旅游十景之一”,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瑞云楼重新焕发着生机。

与王阳明有关的,在龙泉山还有中天阁。它始建于五代,取意于唐代方干《登龙山绝顶》诗“中天气爽星河近”的句子,后毁于兵燹,儿经修建。王阳明两次在这里讲学。乾隆年间改龙山书院。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五年(1879)重建。1981年公布为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明先生讲学处”。

阳明街道中的名胜还有胜归山的胡公岩。胜归山在姚城北,南坡山腰有石雕群像。

这是浙江省为数不多的摩崖岩雕群,造型巧妙,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石雕艺术水平。但群雕中有一个官员的坐像,其形状是在争理案件。这是明代将领胡宗宪。嘉靖十七年(1538),胡宗宪中了进士,时隔8年,胡宗宪到余姚任知县。他办事灵活,民众遇到困难,他急人所急、。由于胜归山出产岩石,邑人所需碑坊石料大多在这里开采,为此损坏了山貌。胡宗宪捐俸银赎买胜归山,把它作为政府的公产,这样才压制了屡禁不止的开采风。嘉靖三十四年,胡宗宪为浙江总督,担负起指挥浙东抗倭斗争重任,他起用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多次来余姚坐镇指挥,并屯兵胜山,平息了浙东的倭患。由于胡宗宪在余姚做了不少好事,人们为感谢他任余姚知县时的业绩及平倭的贡献,在归胜山刻雕胡宗宪像,以示纪念,上方凿有“胡公岩”三个字,为时任余姚知县的李佰生所题。胡公岩目前成为阳明街道的一个重要古迹。

塑博会

阳明公园

阳明街道不但富有文化底蕴,而且经济也较发达。明清以来,这里集市贸易频繁,工农业较为发达。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全街道有2300余家工贸企业,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81家。围绕上规模、攻科技、促外向的经济发展方向,形成了一个以光学仪器、塑料制品、模具制造、五金工具、家用电器为主的工业体系,街道所属的阳明科技工业功能区是全国百家乡镇科技工业园区。同时,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了产品质量。如长城牌钢卷尺获得全市首个国家质量金奖、浙江省名牌和中国出口名牌的称号,天邦特种水产饲料、舜宇望远镜被评为浙江省名牌,长城、天邦、白兰花、WY(五元)、彬彬等多个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宁波市知名商标。

与此同时,阳明街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城郊型农业和都市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全街道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0家,其中1个是国家级龙头企业,形成了畜禽、果菜、水产等三大特色产业,已建成国家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申报认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4只。主要名特优农产品有:“冷江”中华鳖、“方桥”西瓜、“舜风”三黄鸡、“舜迪”鹿茸、“银树”绿色食品、“南美白对虾”等,基本形成以畜禽生产为龙头,城郊型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为重点,瓜果水稻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格局。

阳明人以境内的名胜古迹自豪,但他们也肩负着重任,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保护好明清古迹,保护好珍贵的历史文物,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乐承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