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培养节俭观念,教父母的第一堂课:男孩篇

培养节俭观念,教父母的第一堂课:男孩篇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父母在物质方面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比如各种高科技的玩具,价格不菲的高档文具,充裕的零花钱。同时,由于男孩心智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某些消费要求说“不”。一般来说,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发放零用钱的周期不宜过长,以一周左右为宜。

培养节俭观念,教父母的第一堂课:男孩篇

培养节俭观念,让男孩给钱罩上“防漏套”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明代理学家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就意在鼓励子女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父母在物质方面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比如各种高科技的玩具,价格不菲的高档文具,充裕的零花钱。出于对子女的关爱,就算是家庭条件一般的家长,宁肯自己少用点,自己节省点,也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让孩子生活得更好点。在这种父母的影响下,男孩渐渐地形成一种观念:觉得自己享用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也就出现了好吃懒做、花钱如流水、浪费饭菜、不知节约等许多浪费无度的不文明行为,节俭反倒成了贫穷和小气的代名词。

中国的一位儿童教育专家说:“对于大手大脚的孩子们,他们的这些坏习惯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就会乱花钱,这都是父母的错。把孩子看成‘小皇帝’,从小宠着、惯着,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必然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不劳而获乃至挥霍的不良思想,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命运。”

同时,由于男孩心智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观金钱观,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父母的纵容让奢侈浪费成为男孩的习惯,男孩会产生这样的一种价值观:谁花的钱多谁就有威信。很多家长虽然反对孩子的奢侈浪费行为,平常也会批评孩子,但大多治标不治本,这是因为不从根本上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很难让孩子有所改变。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爱学习,孩子也爱学习;家长爱劳动,孩子也爱劳动;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乐于助人。其实,让一个孩子养成某种习惯并非难事,关键看家长怎么教育,而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个商人虽然拥有巨额财富,但自己的生活非常俭朴,而且时时刻刻都在给他的儿子灌输他儿时的俭朴的价值观,防止他挥金如土。这位商人的儿子在长大成人之前,从没去过父亲的办公室和炼油厂。

他在家里搞了一套虚拟的市场经济,称他的妻子为“总经理”,要求自己的儿子认真记账。儿子靠做家务来挣零花钱:打苍蝇2分钱,削铅笔1角钱,练琴每小时5分钱,修复花瓶则能挣1元钱,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钱,第二天还不吃奖励1角钱,每拔出菜地里10根杂草可以挣到1分钱,劈柴的报酬是每小时1角5分钱,保持院里小路干净每天是1角钱。商人为自己能把男孩培养成小小的家务劳动力感到很得意,他曾指着10岁的儿子对别人说: “这个小子已经开始挣钱了,你根本想象不到他是怎么挣的。我听说煤气用得仔细费用就可以降下来,便告诉他,每月从目前的账单上节约下来的钱都归他。于是他每天晚上四处转悠,看到没有人在用的煤气灯,就去把它关小一点儿。”他不厌其烦地教育儿子勤俭节约,每当家里收到包裹,他总是把包裹纸和绳子保存起来。

这样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他的儿子长大以后也成为一个有建树的成功男人。

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古人认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淡忘了老祖宗的教诲。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较为富裕的物质生活,而且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挣的钱花在他身上是理所应当的。结果,在孩子身上大手大脚地花钱,孩子也任意挥霍他的零花钱。父母以为节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在孩子脑海中也丝毫没有节俭的概念。

节俭真的成为过去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从持家的角度来看,“成于艰辛败于奢侈”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如果只知挥霍不知节俭,一个家迟早会成为一个空壳。从男孩的角度来看,让他大手大脚花钱,他就会以为父母挣钱很容易,也就不会尊重父母的劳动。从社会资源的角度看,地球上的资源就越来越少,如果大家都肆意挥霍,等到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孩子又去消费什么?由此看来,节俭也就是要珍惜地球的有限资源和人类自身的劳动成果。所以,即使在物质富足的今天,我们依然要教男孩懂得节约。(www.xing528.com)

怎样才能培养男孩的节俭习惯呢?我们建议:

第一,给孩子一定的金钱,由他自行支配。

父母对孩子消费的管理和指导应该是具体细致的。比如在家庭中,父母不要让孩子享有任何特权,应该让他们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消费份额。比如你先告诉孩子家中工资收入总计多少,日常开销多少,给孩子一定的金钱,全部由孩子自行支配。如果鞋买贵了,上衣就节省点儿;买了好裤子,手套就不买了。这使孩子对自己应享有的配额非常清楚,再无非分之想,另外还锻炼了孩子对生活的控制能力。

第二,不要过度满足孩子的消费。

现在有一些父母超越自己经济能力来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这种做法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某些消费要求说“不”。如对孩子过于频繁的物质要求,采用延缓兑现的方法,让孩子心理上感觉到,每一件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符合家庭财力的可以买,相反就不能买。孩子如果提出过分的物质要求,一定要坚决拒绝,并耐心说明拒绝的理由。

第三,给零用钱要适度。

给孩子过多零用钱对其成长会很不利,零用钱的发放应该有一定的制度,即多长时间发一次,每次给多少,应该和孩子交代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一般来说,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发放零用钱的周期不宜过长,以一周左右为宜。不能对孩子零用钱的去向不闻不问,要求孩子计划消费,让孩子准备一个记账本,随时记下自己的消费情况,到周末时和孩子一起讨论总结,消费合理就表扬和奖励,消费不合理就要批评和指正。

第四,父母要在消费方式上给孩子做出榜样。

学会合理与适度消费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也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做好这件事并不需要什么深奥的理论,关键在于父母时时处处要在消费上给孩子做出榜样,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为,都要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