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科麻醉与镇痛:阿片受体拮抗药

产科麻醉与镇痛:阿片受体拮抗药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临床上应用的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药有纳洛酮和纳曲酮。这类药物本身对阿片受体无激动效应,但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对κ受体和δ受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可移除与这些受体结合的麻醉性镇痛药,从而产生拮抗效应。纳洛酮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强度是烯丙吗啡的30倍,不仅可拮抗吗啡等纯粹的阿片受体激动药,而且可拮抗喷他佐辛等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但对丁丙诺啡的拮抗作用较弱。

产科麻醉与镇痛:阿片受体拮抗药

当前临床上应用的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药有纳洛酮和纳曲酮。这类药物本身对阿片受体无激动效应,但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对κ受体和δ受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可移除与这些受体结合的麻醉性镇痛药,从而产生拮抗效应。

纳洛酮(naloxone)又名N-烯丙去甲羟基吗啡酮(N-allyl-noroxymorphone),与羟基吗啡酮的关系恰如烯丙吗啡与吗啡的关系。化学名N-烯丙基-4,5-氧撑-3,14-二羟基-6-氧吗啡喃。

纳洛酮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强度是烯丙吗啡的30倍,不仅可拮抗吗啡等纯粹的阿片受体激动药,而且可拮抗喷他佐辛等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但对丁丙诺啡的拮抗作用较弱。静脉注射后2~3min即产生最大效应,作用持续时间约45min;肌内注射后10min产生最大效应,作用持续约2.5 ~3h。

此药的亲脂性很强,约为吗啡的30倍,易于透过血-脑脊液屏障。静脉注射后脑内浓度达血浆浓度的4.6倍,而吗啡脑内浓度仅为血浆浓度的1/10。因此纳洛酮起效迅速,拮抗作用强。

此药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6%。主要在肝内经受生物转化,与葡萄醛酸结合后随尿排出。消除半衰期30~78min。由于在脑内的浓度下降迅速,故药效维持时间短。(www.xing528.com)

此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阿片受体拮抗药,主要用于:①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呼吸抑制作用;②在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实施复合全麻的手术结束后,用以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残余作用;③新生儿因受其母体中麻醉性镇痛药影响而致呼吸抑制,可用此药拮抗;④对疑为麻醉性镇痛药成瘾者,用此药可激发戒断症状,有诊断价值。由于此药的作用持续时间短暂,于麻醉性镇痛药中毒时,用单次剂量拮抗虽能使自主呼吸恢复,一旦其作用消失,可再度陷入呼吸抑制,为了维持药效,可先静脉注射0.3~0.4mg,15min后再肌内注射0.6mg,或继之以静脉滴注5μg/(kg·h)。

应用纳洛酮拮抗大剂量麻醉性镇痛药后,由于痛觉突然恢复,可产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现象,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和心室颤动。因此须慎加注意。

近年来的研究提出,创伤应激可引起β-内啡肽释放,并认为休克时心血管功能障碍与β-内啡肽的作用有关,因而提出了应用纳洛酮治疗休克的可能性。动物实验虽有支持此一理论的报道,但临床研究的结果并不如此。

(朱跃荣 曹丙玉 王子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