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照相机与印象派绘画:现代空间观念的批判与重构

照相机与印象派绘画:现代空间观念的批判与重构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照相机与印象派绘画不论所谓真实是指“自然的”还是“理性的”,说20世纪以前西方近代文化的主流是不断地探求真实,这应该是不错的。在照相机发明之前,绘画担负着在平面上再现人物或景观的功能,因此写实和具象性成为绘画的主要特征。然而现在,既然出现了照相机这样一种卓越的写实机器,那么绘画的写实和具象性特征随之衰退便在意料之中了。

照相机与印象派绘画:现代空间观念的批判与重构

1.照相机与印象派绘画

不论所谓真实是指“自然的”还是“理性的”,说20世纪以前西方近代文化的主流是不断地探求真实,这应该是不错的。照相机的发明过程可以作为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证。现代照相机是由17世纪一些艺术家和科学家使用的暗箱不断改进而来的。关于投影原理,达·芬奇等人就已经基本掌握,19世纪的发明是用化学方法把投影记录在纸上。但是这个发明一出现,就对绘画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原因正如基西克所分析的那样:“西方文化中有一个不变的、基本的假定:再现是艺术发挥效能的基本前提。但是,假如某个人发明一台既能有效地记录世界,又比其他人做得还精确的机器,那么这一发现将削弱艺术在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14)而且,照相机的发明对艺术的冲击远不止削弱了艺术的重要性,它还销蚀了绘画本身固有的特征——技巧和风格,对什么是艺术的本质提出了挑战,甚至我们现在谈论的一些后现代性文化特质也可以追溯到照相机这种记录技术的发明。回到本节的论题,我们来谈谈照相机的发明对空间观念的影响。

照相机的发明对绘画的影响也许不是直接的,却是根本性的。在照相机发明之前,绘画担负着在平面上再现人物或景观的功能,因此写实和具象性成为绘画的主要特征。近代以来绘画追求逼真感——包括日趋追求深度空间的描绘——也是因为有此大背景存在。然而现在,既然出现了照相机这样一种卓越的写实机器,那么绘画的写实和具象性特征随之衰退便在意料之中了。事实上,19世纪70年代以后绘画中的空间感遭到破坏,以及后来物体形态的崩溃和消失,这些根本性变化的确可以认为与照相机的发明有关。

从印象派绘画表现出的动感、瞬间感、光晕效果等,我们可以推想它受到了摄影经验的影响。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印象派绘画,几乎完全在户外的自然环境中作画,它非常强调自然光对色彩变化的影响,努力用色彩再现视觉真实。虽然印象派仍然属于写实绘画的范畴——这不仅是因为它的题材是写实的,而且它在技法上仍然忠实于色与形的视觉经验,以及严格遵守构图的透视法则——但是印象派用丰富的色块表现景物对光的复杂反应,意外地产生了一个严重后果:即光和色破坏了物象的清晰轮廓和质感,并且使画面整体上缺乏深度感,变得平板化。于是出现了现代绘画的最初迹象:物象模糊了,空间深度正在消退。印象派造成了对近代绘画的正统——制造平面上的错觉空间——的破坏,其意义是深远的。更重要的还在于像基西克指出的那样:(www.xing528.com)

莫奈:《日出·印象》,1872年

莫奈(Claude Monet)之前的西方绘画一直主要描写画家所知的世界,而不是看到的世界。艺术家抱着产生一种特殊体验的目的使用图像程式——在这里观众成了上帝,世界在他们的注视之下……印象派尝试着让绘画与视觉体验的常识一致,所以,传统程式在油画中被对自然活力更自然率直的描写所取代。总而言之,结构让位于印象。(15)

也就是说,过去绘画中的深度空间不过是当时的文化观念之下形成的对世界的一种认知程式而已,现在这种程式开始被打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