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激励艺术的实质:正确激发动机,提高领导水平

激励艺术的实质:正确激发动机,提高领导水平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组织中,领导者激励操作的实质就是通过对正确的动机的激发和强化,达到改造和改进行为的目的,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精神。弄清楚这些,有助于提高领导激励艺术水平。实践证明,领导者在实施激励操作的过程中,把精神鼓励手段与物质鼓励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不仅有力地证明了激励的巨大作用,还揭示了激励方式对行为的影响,从而为领导者实施激励操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激励艺术的实质:正确激发动机,提高领导水平

一、激励艺术的实质

(一)激励与领导激励操作

什么是“激励”?激励一词在英文单词中是motivation。“激励”一般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早在我国汉朝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就有“欲以激励应侯”之语,意思是激发使其振作。可见激励一词对我们并不陌生,追溯其渊源则更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激励的含义。

领导者的激励操作,就是领导者调动下属积极性的行为过程。其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和潜力,从而保证其所在的领导系统有效地存在和发展。在现代组织中,领导者激励操作的实质就是通过对正确的动机的激发和强化,达到改造和改进行为的目的,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精神。

人们对物质的或精神的渴求,为领导者激励操作提供了心理依据。但是,人要由需要状态,进入激励状态,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这种外部条件就是能够满足其需要的目标。领导者进行激励操作,就是利用外界事物刺激,即提出能够满足领导对象需要的目标,将需要转化为实现目标的动机,使其表现出积极行为的过程。然而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和不断增长的,在激励过程中,就可能产生这样两种现象:其一是虽受到激励,但并不感到满足;其二是虽满足程度大,但并未受到激励。这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鲜见的。弄清楚这些,有助于提高领导激励艺术水平。

(二)领导激励操作的内容

激励操作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就其内容来说,都可归纳到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这两大系统中。精神激励是采用精神鼓励的手段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物质激励是采用物质鼓励的手段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二者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激励的完整内容。

精神激励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而物质激励则必须包含一定的思想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得到的奖状、奖章等精神鼓励就是直接借助物质形式体现的。而得到的奖金、奖品等物质鼓励则意味着组织和社会对其成绩的承认,本身就含有精神价值。这两者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领导者只有善于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的作用,切实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水平。

实践证明,领导者在实施激励操作的过程中,把精神鼓励手段与物质鼓励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单纯依靠精神激励,势必陷入“精神万能论”,我们过去是有这方面的教训的。然而,有些领导者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单纯相信物质刺激的作用,竞相滥发钱物,又陷入了“金钱万能论”。这都是不符合激励操作原则的,自然难以持续地调动人民群众(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加以纠正。

(三)领导者实施激励操作的作用(www.xing528.com)

激励的作用是很大的,通过对群体成员的激励,是提高群体活动效率的根本前提。但是,由激励所激发的自动力即积极性是一个内在的变量,是内部的心理过程。它不能被直接观察,只能从行为表现来衡量和推断。因此,要弄清激励的作用,首先必须从人的行为入手。

人的行为,是受外界推动力或吸引力影响的。个体通过消化和吸收这种推动力或吸引力,就受到激发,产生出一种自动力,从而使个体由消极的“要我做”行为,转化为“我要做”行为。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自动力与行为是成正比的。自动力越大,行为越积极,反之亦然。而自动力的大小,除了推动力或吸引力的影响,个体自身的因素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同样强度的推动力或吸引力,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强弱悬殊的自动力,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根据被激励者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激励操作,以达到预期目的。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就是对一个光源调节发光强度,记录试验者辨别光强度变化的感觉以测定其警觉性,试验分为四个组:A组为控制组,不施加任何激励,只是一般地告知试验的要求与方法;B组是挑选组,应试者被告知,他们是经过挑选的,是觉察能力最强、理应错误最少的成员;C组为竞赛组,明确要以误差次数评定小组优劣与名次;D组系奖惩组,每出现一次错误要罚款,每次无误则奖励。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激励的行为与未经激励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别。这不仅有力地证明了激励的巨大作用,还揭示了激励方式对行为的影响,从而为领导者实施激励操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在对职工激励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一般仅需发挥20%~30%的能力,即可保住职业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则职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其中50%~60%的差距系激励的作用所致。这一定量分析不能不使人们感到吃惊。因为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人员,每当出现困难,影响生产绩效与任务完成时,总是首先想到设备与工艺的改进,企图通过延伸负荷与强化负荷来渡过难关。殊不知在他们周围有如此巨大的潜力未被利用。如果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运用激励手段以开发人力资源上,那么在同样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必将取得难以想象的巨大效果。请看下列公式:

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这就是说,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他的能力和激励水平即积极性的高低。能力固然是取得绩效的基本保证,但是,不管能力多强,如果激励水平低,就难以取得理想的绩效。所谓“明察秋毫而不见车薪,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出色完成组织使命,必须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现、挖掘、发挥他们的潜力。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努力研究激励操作的原则,掌握激励操作的程序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