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家庭清洁小窍门,让低碳生活成为现实

家庭清洁小窍门,让低碳生活成为现实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是最大的碳排放源,要想做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生活,就一定要从节约能源做起。更为重要的是,把空调温度调整1℃,能降低室内外过大的温差,减少患感冒的概率。食品之间、食品与冰箱内壁之间应留有约1cm以上的空隙。(二)节约用水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会伴随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如果能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不仅能节约水资源,更是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清洁小窍门,让低碳生活成为现实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是最大的碳排放源,要想做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生活,就一定要从节约能源做起。每滴水的节约,每度电的节省,每张纸的合理使用,不仅仅是给自己省钱,更是为环境保护尽责任。

水、电、煤气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用品。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抱着珍惜的心态,节约使用,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节约用电

空调冰箱电视机都是家庭日常消耗电能的“大户”。其实,省电并没您想象的那么困难。

1.天天省电,节能空调是关键 同样是空调,节能的空调与不节能的空调差距就会很大。空调的温度设定也与省电相关,只要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1℃,冬天把空调温度调低1℃,就可以节约电能。更为重要的是,把空调温度调整1℃,能降低室内外过大的温差,减少患感冒的概率。

2.电器用完记得拔插头,不仅安全还省电 当我们看完电视或者影碟时,如果用遥控器关闭,实际上电视机和影碟机还处于待机状态,这是一种很浪费电的情况。因此,看完电视和影碟时,要彻底关闭电视机和影碟机。可别小瞧了拔下插头这个简单的动作,这样不仅安全,还可以帮您家节约不少的电。省电都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的。

3.屏幕调暗一点,省电前进一大步 很多人喜欢把电视机或电脑的显示屏调得很亮,觉得这样做才是对眼睛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显示屏太亮,不仅会缩短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的使用年限,还更费电。因此,建议把家中的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屏都调整成中等亮度。

4.冰箱要选节能的,物品装太满或太少都费电 节能电冰箱的最大优点就是保温性能强,消耗的电量少。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食品之间、食品与冰箱内壁之间应留有约1cm以上的空隙。用数个塑料盒盛水,在冷冻室制成冰后再放入冷藏室,这样不但能延长停机时间,还能减少开机时间。

5.洗衣机强挡工作比弱挡工作要省电 在同样长的洗涤时间里,洗衣机弱挡工作时,电动机启动次数较多,因此,使用强挡洗涤要比弱挡洗涤省电,还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一般波轮洗衣机脱水时间无需超过3分钟,延长脱水时间则意义不大。

6.用微波炉加热小块食物更便捷 使用微波炉加热或烹调的食物以不超过0.5kg为宜。把体积大的食物切成若干小块,需要加热的食物量多时应分时段加热,中间加以搅拌;尽可能使用高火,高火比中、小火加热更省电。

(二)节约用水

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会伴随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如果能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不仅能节约水资源,更是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关好水龙头,就会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www.xing528.com)

从自身做起,矫正用水的坏习惯,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的好习惯。平时直接用水龙头冲洗瓜果蔬菜不妨改成用盆接水洗菜;洗漱时应及时关闭水龙头,拿漱口杯接水刷牙,拿脸盆接水洗脸;洗澡水别浪费,接起来做清洁或用于冲马桶,都是一种节约行为。

家中改用天然洗涤用品,少用化学洗涤剂,这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还能减少污水的排放,从而保护环境

1.洗澡改为盆浴更低碳 洗澡的用水量通常占一般家庭总用水量的一半以上。淋浴是一种非常浪费水资源的方式,很多人洗澡时就任水一直流,即使不洗了水龙头仍开着。如果把淋浴改成盆浴,每人每次洗澡可以节约不少水。

2.感应水龙头更省钱 感应水龙头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人体感应的时候会自动关闭水龙头,不会出现滴、漏、冒的现象。感应水龙头比一般水龙头要节水30%以上。

3.雨水也是宝 遇到下雨的时候在阳台或院子里放一个水桶,接起的雨水虽然不可以喝,但可以拿来浇花和做清洁。

4.淘米水是清洁的法宝 淘米水是天然环保的洗涤剂,可以拿来清洁瓜果、擦地板和洗衣物。本书相关的章节将会详解淘米水的妙用。

(三)节约燃气

1.旺火比小火省燃气 使用旺火能缩短烹调的时间,减少热量散失。为了节省燃气,不宜让火超出锅底。

2.清洁锅具可以节约燃气 锅底的焦黑物质会起到隔热的效果,浪费热能,应当及时清洁;清洗后的锅具如果不擦干就直接放到燃气灶上烹饪,也会额外消耗燃气。

3.合理利用室温 夏季气温高,烧开水前先不加盖,让比空气温度低的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等自然升温至空气温度时再加盖烧水,可省燃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