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代高考揭秘,你不可不知的成果

古代高考揭秘,你不可不知的成果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丁显的考绩平平,朱元璋仍大笔一挥,点了丁显的头名状元。科举历经千百年,酸溜溜的文人总不在少数,因为“名字偶然合乎君主心意而高中状元”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最后一名科举状元清光绪三十年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她斥责千古圣人的勇气颇得洪秀全的赏识,洪秀全亲自选定她为状元,并选派她到东王府担任女簿书。

古代高考揭秘,你不可不知的成果

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5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30年(公元1904年)的刘春霖,前后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了500多人。科举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3年(公元1853年)的傅善祥。

第一个状元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2)朝廷命考功员外郎申世宁主持贡举,取进士四名,第一名叫孙伏伽。这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

孙伏伽

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武德四年,孙伏伽已是颇受李渊器重的官员了。这年十二月举行的科举考试,孙伏伽在角逐的30名举子中名列第一,成为了有名可考的第一个状元。孙伏伽后来担任过御史、谏议大夫,大理寺卿、,陕州刺史等职务,死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

最年轻的状元

丁显(1368~1398),福建建阳人,明洪武十八年状元,时年十七岁。不知是否因为太过年轻,人们对这位少年状元看来有点看低,有记载就认为他的高中纯属偶然。

丁显

据说,明洪武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殿试前夕,梦见宫中有一巨大的钉子钉缀着几缕白丝。几日后,朱元璋审阅考卷,突然发现一赴试者名叫“丁显”,这姓名恰与梦中那巨大的钉子相符。尽管丁显的考绩平平,朱元璋仍大笔一挥,点了丁显的头名状元。

科举历经千百年,酸溜溜的文人总不在少数,因为“名字偶然合乎君主心意而高中状元”的故事一个接一个。顺治十六年的徐文元,乾隆五十四年的胡长龄,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的王寿彭,光绪三十年三月(1904年4月)甲辰恩科会试的刘春霖,都是这种情况。(www.xing528.com)

最后一名科举状元

清光绪三十年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直隶考生刘春霖在殿试中名列第十,考生朱汝珍名居第一。但因慈禧太后忌恨珍妃而见“珍”不乐,刘春霖之名有“春雨降临”之意,当时正值大旱,举国上下求雨心切,慈禧太后便大笔一圈,使刘春霖成了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刘春霖

当然,因为名字而失掉本该到手的的功名的,也不在少数。大明永乐二十一年秋闱的孙日恭(日恭为暴,仁君不取),同治七年的王国钧(亡国之君,非祥瑞之兆,不取),光绪三十年的朱汝珍(朱、珍二字老佛爷不喜欢,屈居第二),其中最惨的要数湖北武昌的范鸣琼了。

道光年间,湖北武昌的范鸣琼,殿试已列一甲前十名,唱名时,北音读“范”为“万”,读“琼”为“穷”,高唱范鸣琼为“万民穷”,道光蹙眉,谕将此卷移置三甲,乃点中书。当降甲时,道光曰:四海困穷,天禄允终。他就只好名落孙山了,亏得后来学乖了,改名字叫范鸣和才重新考上。

惟一的女状元

清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吸引更多有文化的妇女参加政权管理,专门开设了女性参加的科考,试题为“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天京女子傅善祥,在答卷中列举了古往今来贤女之功,深刻批驳了孔子歧视妇女的错误主张。她斥责千古圣人的勇气颇得洪秀全的赏识,洪秀全亲自选定她为状元,并选派她到东王府担任女簿书。科举诞生了最早也是惟一的女状元,只怕太平天国政权的状元让人不太信服就是了。

傅善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