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场饭局礼仪必学,不可不知

职场饭局礼仪必学,不可不知

时间:2024-01-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不可不学的饭局礼仪千百年来中国都将知“礼”懂“仪”视为世代相传的优良民族传统。某公司要选举部门经理,领导几经观察,在众多职员中锁定了老刘和小赵两位。一天下班后,领导邀老刘和小赵二人吃饭。而不太注意酒席规则的老刘则在一旁沉默得像个局外人。那餐饭过后没几天,领导就宣布由小赵来做部门经理。第二种情况,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所组成的中型或大型宴请。

职场饭局礼仪必学,不可不知

第二章 不可不学的饭局礼仪

千百年来中国都将知“礼”懂“仪”视为世代相传的优良民族传统。礼仪涵盖生活中的千种万种,就连餐桌上也不可避免:从“排座位”可以看出你是否懂礼数;从“敬酒”可以反映你的社交能力;从“吃相”可以看出你的自身修养。遵从餐桌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个人教养、风度和魅力,是学识、修养和价值的体现。可以说,一个人懂不懂得餐桌礼仪,将会直接关系到他各方面的成败。

酒桌礼仪关系着前途发展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述他经历的一个饭局:

在饭局中有位长辈主动给某个年轻人敬酒,然而这年轻人竟只是拿起酒杯轻描淡写地晃动一下,淡淡地说“都随意吧”,并且小抿一口就放下了酒杯,自顾自地说话、吃东西。年轻人偶尔也主动站起来敬酒,但在与长辈碰杯时,并不刻意将杯口放于长辈的杯口之下。

事后年轻人的朋友对年轻人桀骜的态度感到很诧异,于是便问道“你不喜欢那位向你敬酒的长辈吗?”“不是。”“那你是对他有什么意见吗?”“也没有。”朋友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年轻人说:“我就是这样子呀,大大咧咧的,而且当时我不想喝得太多。”原来他并不是诚心或有意地去冒犯谁,更不是为了表达不满的情绪。然而当我们从世俗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这会让人理所当然地觉得他修养不够、不懂礼仪。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费时间去深入了解他人内心的想法,人们通常只是从一些简单的举动来判断他人。在大家的心中,已经暗自留下了关于他的不良印象,那么日后,他还能指望长辈的提携、朋友的和舟共济吗?就算最终别人会明白他其实本无恶意,但到了那时,想必许多的机会都已经与他失之交臂了。忙碌的现代人,多半都是通过第一印象来记住他人,并且默默地给此人贴上了永久的标签。

工作能力可以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通过学习和磨练等途径慢慢培养起来。然而,懂礼仪、知进退却是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积少成多的结果。

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娇生惯养,正因为种种娇惯,才使得他们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变得蛮横任性、不懂礼貌,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往往会因为缺乏礼貌而平白无故地得罪人,并因此大吃苦头。

有些人尽管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也一直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但却一直不被领导重用,不仅始终没有得到升职提干的机会,反而会轻而易举地被新员工取代。其实,只有端正的品行和正派的作风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锻炼的还有热情与自信的心理素质,灵活处事,广泛涉猎知识,不断提升自我,适应变幻莫测的竞争,使自己在职场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某公司要选举部门经理,领导几经观察,在众多职员中锁定了老刘和小赵两位。老刘在工作上一向任劳任怨,凭着胆大心细的作风,踏实苦干的态度,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老刘为人非常耿直,不善于处理与同事及领导之间的关系,虽是老员工,却一直没有得到升职机会;而小赵是新员工,来公司仅一年多,工作虽然尽心尽力,但毕竟工作时间太短,而且业绩也不如老刘,不同的是,小赵为人低调和善,有礼有节,跟每个同事的关系相处得都非常融洽,在同事之中是公认的“好人缘”。

一天下班后,领导邀老刘和小赵二人吃饭。一进包间,小赵就主动请领导坐进里边正对门的位置,而自己坐在门口。

席间,小赵跟领导从篮球高尔夫,从股票基金,从历史哲学,天南海北无所不谈。而不太注意酒席规则的老刘则在一旁沉默得像个局外人。其实老刘也曾多次自我总结,也觉得自己应该改变一下。想到这里,不会喝酒的老刘终于决定要敬领导一杯酒,然而他正要去给敬酒,却发现领导和小赵相谈甚欢,于是心想,领导现在正忙着,打扰了他的雅兴不好,还是再等等吧。结果等了很久也没见领导“闲”下来过。最后老刘只好自我安慰:“算了,反正我也不会喝酒,敬酒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工作要的是工作素质,不敬酒,领导应该也可以体谅我吧。”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小赵,则在整个席间适时地向领导及年长的老刘敬酒,并为大家倒酒、让菜。

那餐饭过后没几天,领导就宣布由小赵来做部门经理。原因其实很简单,小赵与人交流时谈吐幽默风趣,话题所涉及的面很广,讲话有板有眼。并且在与领导交谈时,小赵始终态度诚恳,语气坚定,即使有些话带着恭维之嫌,但听起来也丝毫不显做作和虚伪。在进餐时,小赵表现得体而自如,对领导和前辈的悉心照顾更显示出他修养和内涵的不凡,甚至在餐桌的位次安排、让菜、敬酒、倒酒等方面,他也体现出了特有的全局掌控能力。这些正是一个部门经理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看来,酒桌上的礼仪的确不容小觑,它关系着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

如何安排座次是关键

较为正式的宴会在开始前都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准备之一,就是要安排座席的次序。不同的情况,座次的安排也有所不同。合理的座位安排,不仅可以体现来宾的身份地位、主次尊卑,还可以传递着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尊敬。因此,安排座次是宴会之前非常重要的工作。

中餐宴请时,我们经常采用圆桌布置菜肴、酒水。排列圆桌的尊卑次序,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而这种情况又可分为两桌横排和两桌竖排。当两桌横排时,桌次是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当两桌竖排时,桌次讲究以远为上,以近为下。这里所讲的左右远近,都是以正门作为参照而言的。

第二种情况,是由三桌或三桌以上所组成的中型或大型宴请。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除了要注意“面门定位”、“以右为尊”等基本规则外,还应兼顾各桌之间的距离,以及与主桌的距离。通常,离主桌的距离代表着桌次,越近越高,越远则越低。在安排餐桌时,除去主桌可以略大以外,其他所用桌子大小和形状都要基本一致。为了确保在宴请时赴宴者及时、准确地找到自己所在的桌次,可以在请柬上注明对方所在的桌号,并在宴会厅入口悬挂宴会桌次排列示意图,安排引导员指引来宾按桌就座,或者在每张餐桌上摆放桌次牌。

宴请时,同一餐桌上的排列位次有以下四种,它们往往相辅相成:

1.主人应在主桌就座,并且要面对正门。

2.在大型宴请中,每桌都需要有一位代表人。他的位置一般与主人同方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人。

3.应由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尊卑,以近为上,以远为下。

4.客人与该桌主人之间的位置关系亦可作为尊卑判断,中国讲究右为尊,左为卑。

另外,每张餐桌的用餐人数应限在十人以内,否则不仅容易拥挤,更易因为照顾不周而显得失礼,并且人数最好是六人、八人、十人等偶数。

根据上面四个位次的排列方法,圆桌的位次的具体排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每桌只有一个主位,即只有一名主人。主宾在右侧就座,每桌只有一个谈话中心。

2.每桌有两个主位,主人夫妇在同一桌就座,以男主人为首,女主人其次,主宾和主宾的夫人分别在男女主人的右侧就座。这样,每桌就从客观上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谈话中心。

假如遇到主宾身份高于主人的情况,也可以安排其在主人位子上就座以示尊重。

座位的位序中也大有讲究:

中座为尊:三人一同就餐时,居中者地位高于两侧之人。

右高左低:两人并排就座时,以右为上座,以左为下座。这其实是因为中餐上菜方向多为顺时针,居右者比居左者受到更多的优待。

观景为佳:高档的餐宴中,主人大多会为宾客们准备高雅的演出和优美的风景,此时则以观赏角度最佳处为上座。

临台为宜:宴会厅内若有专用的讲台,则应该以最靠近讲台的餐桌为主桌;若无讲台,则一般以背临主要画幅的餐桌为主桌。

面门为上:用餐时,依照礼仪惯例应以面对正门者为上,背对正门者为下。

各桌同向:如果是宴会场所,各桌主宾都应与主人的方向保持一致。

为了便于来宾正确地在自己的餐桌和座位上就座,除应安排招待人员进行引导外,还应在每位来宾的座位上,事先摆放好来宾姓名座位卡。举行涉外宴请时,座位卡应以中英文书写,按照惯例,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必要时,座位卡应两面书写。

中国人通常会通过分配座位,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

西餐座次安排和中餐有很大不同。西餐一般都使用长桌。

如果男女二人同去餐厅,男士不仅应礼貌地邀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还应注意不可让女士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旁边。若只有一个靠墙的位置,则应先请女士就座,男士则坐在她的对面。如果是两对夫妻就餐,则夫人们一般靠墙而坐,先生们则坐在各自夫人的对面。如果两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进餐,女士应坐在两位男士的中间。如果两位同性进餐,那么靠墙的位置应让给年长者。

西餐还有个默认的规矩:每个人入座或离席均应由座椅左侧进出。另外,对于多人宴会,西方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即男女交叉安排,即使是夫妻也是如此。

用餐前品茶的礼节

中国人喜欢在用餐前喝上几杯香醇的茶水。大多饭店都会在等待上菜期间为客人端上一壶飘香的茶,一方面可以先润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家在等待的过程中品茗聊天。一般饭店为客人准备的都是花茶,但也有少数饭店会准备大麦茶。

世人喝茶,目的各异,品味亦有别。其实,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身心被茶水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思绪。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品茶之境,需要豁然,如同茶性需要豁然。无论于怎样的场合,和什么人饮茶,都不能过分爱憎。在茶面前,理应包容大气。

品茶又有很多的礼节。招待宾朋最基本的茶道礼仪是每个爱茶人的必修课,让我们在知晓了这些行为规则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寻找那古老文化里流失已久的情结。

倒茶也是有讲究的,所谓“高冲水,低斟茶”,讲的就是不得溅出茶水,并且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意。分茶时,茶杯多放置于客人右手的前方。在给客人倒茶时,通常以斟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

品茶时以小口啜饮为宜,切忌一口闷,亮杯底,且不宜发出过大的响声。当然,为了鉴品好茶,让茶汤充分在口腔中翻滚而发出的自然响声,不算作失礼。小口啜饮的好处是,遇到不悦意之茶时,亦不须吐茶。这样的情况难免发生,有时可能因为主人无心地冲泡过浓,坐杯时间过长,或水温没有控制好,也可能是茶叶走味变质。总之,第一口茶汤若当着主人面吐出,则是极大的失礼,甚至被认为是一种挑衅。客人喝完杯中茶,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如果发现客人的杯中有茶渣,应该先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

在商务宴请中,关于茶道的讲究就相对少了一些。

首先,茶具要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座,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若使用久置未用的茶具则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以免残留污垢杂质。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是否干净就胡乱给客人倒茶,会让人觉得很不礼貌。客人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怎会愿意喝你的茶呢?另外,如果使用一次性杯子倒茶,一定要注意给一次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茶叶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有滋味。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冲茶即可。

再次,端茶要得法。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应该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轻人不懂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选择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送给客人,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更别说礼貌。请试想,让客人的嘴沾主人的手指痕,合适吗?

最后,添茶要主动。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虽然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但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端起酒杯要“留心”

在饮酒特别是祝酒、敬酒进行干杯时,需要有人率先提议,可以是主人、主宾,也可以是在场的其他人。提议干杯时,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用右手拿起酒杯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面带微笑,目视其他特别是自己的祝酒对象,同时说着祝福的话。

有人提议干杯后,要用右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做做样子。将酒杯举到眼睛高度,说完“干杯”后,将酒一饮而尽或喝适量。然后,还要手拿酒杯与提议者对视一下,整个过程才算结束。

在中餐里,干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对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以示尊敬。当你离对方比较远时,用酒杯杯底轻碰桌面,也可以表示和对方碰杯。(www.xing528.com)

如果因为生活习惯或健康等原因不适合饮酒,也可以委托亲友、部下、晚辈代喝或者以饮料、茶水代替。作为敬酒人,应充分体谅对方,在对方请人代酒或用饮料代替时,不要非让对方喝酒不可,也不应该好奇地“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他人没主动说明的原因就等同于他的隐私。

敬酒之前需要斟酒。按照规范来说,除主人和服务人员外,其他宾客一般不要自行给别人斟酒。如果主人亲自斟酒,宾客要端起酒杯致谢,必要的时候应该起身站立。如果是大型的商务用餐,则应该是服务人员来斟酒。斟酒一般要从位高者开始,然后顺时针一次斟酒。如果不需要酒了,可以把手挡在酒杯上,说声“不用了,谢谢”就可以了。这时候,斟酒者就没有必要一再要求斟酒。中餐里,别人斟酒的时候,也可以回敬以“叩指礼”。特别是自己的身份比主人高的时候。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轻叩几下桌面表示对斟酒的感谢。酒应该倒多少才合适呢?白酒和啤酒可以斟满,而其他洋酒就不用斟满。敬酒要掌握好时间,首先应考虑的就是不影响来宾用餐。

敬酒分为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正式敬酒是指宴会一开始的时候,主人先向大家集体敬酒,并同时说标准的祝酒词。这种祝酒词内容可以稍长一点,但也就是在5分钟之内讲完。无论是主人还是来宾,如果是在自己的座位上向集体敬酒,就要求首先站起身来,面含微笑,手拿酒杯,面朝大家。当主人向集体敬酒、说祝酒词的时候,所有人应该一律停止用餐或喝酒。主人提议干杯的时候,所有人都要端起酒杯站起来,互相碰一碰。按国际通行的做法,敬酒不一定要喝干。但即使平时滴酒不沾的人,也要拿起酒杯抿上一口装装样子,以示对主人的尊重。而普通敬酒,只要是在正式敬酒之后就可以开始了。但要注意是在对方方便的时候,比如他当时没有给其他人敬酒,嘴里不在咀嚼,愿意接受你的敬酒时。而且,如果向同一个人敬酒,应该等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敬过之后再敬。

敬酒究竟应该按什么顺序呢?一般情况下应按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避免出现尴尬的情况。即使分不清众人身份高低,也要按统一的顺序敬酒,比如先从自己身边按顺时针方向开始,或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进行等;如果你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那么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也要先给尊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难堪。

在中国,敬酒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敬酒无论是敬的一方还是接受的一方,都要注意因地制宜、入乡随俗。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敬酒的时候往往讲究“端起即干”。在他们看来,这种方式才能表达诚意、敬意。所以,自己酒量欠佳应该事先诚恳说明,不要看似豪爽地端着酒去敬对方,而对方一口干了,你却只是“意思意思”,这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另外,对于敬酒人来说,如果对方确实酒量不济,也没有必要去强求。喝酒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喝好”而不是“喝倒”,不要因为醉酒而失礼。

在中餐里,还有一个讲究。即主人亲自向你敬酒干杯后,要回敬主人,和他再干一杯。回敬的时候,要右手拿着杯子,左手托底,和对方同时喝。干杯的时候,可以象征性地和对方轻碰一下酒杯,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出于敬重,可以使自己的酒杯较低于对方酒杯。而西餐则与中餐不同。西餐中用来干杯的酒一般都是香槟,而且西方人只敬酒不劝酒,亦不会真正碰杯。还不可以越过自己身边的人和相距较远者祝酒干杯,尤其忌讳交叉干杯。

说到“敬”酒,其中隐藏一些敬畏和一些情意在其中;说到“品”酒,自然就多了几分享受的韵味在其中;而“拼”酒,无疑又带着豁出去的豪爽劲。

拼酒是门技术,不仅要有好酒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首先,与人拼酒要以“攻”代“守”,主动出击,占据主动的位置,避免被动;其次就是要连续作战,不要给对手休息缓气的时间,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喝酒要量力而行,如果饮酒过量失去理性而铸下大错,就得不偿失了。古代就有一典故——杜康美酒醉刘伶。刘伶喜欢在醉酒后在大街上裸奔,还自称“以天为衣被,以地为床笫”,以示其雅致高格,与众不同。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酒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酒力,以免自乱分寸。既不要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应该学会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如此才能稳坐泰山。

剔牙、咳嗽、打喷嚏的讲究

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作为以食为天的中国人,餐桌礼仪更是不可忽视的。在与人交往时按礼仪规则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互相尊重,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缓和甚至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在餐桌前擤鼻涕或打嗝都是非常不雅的行为。如果觉得想要打喷嚏或咳嗽,应向周围的人说对不起。要注意的是,在饭桌上剔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这会严重影响用餐者的食欲,并且是素质低下的表现。

有位杨先生前不久刚刚结婚,为答谢好友,夫妻二人在家中设宴,邀请好友前来一聚。新娘的手艺确实不错,清蒸桂花鱼、清炖排骨、可乐鸡翅……一道道菜有模有样地摆上餐桌,好友们吃得津津有味,只不过偶尔有肉刺钻进牙缝。李先生拿着桌上的牙签,当众剔除滞留在牙缝中的肉,还假装“文雅”地将剔出的肉刺吐在烟灰缸内。看着烟灰缸里吐出来的肉刺,杨先生和妻子面面相觑,一点食欲和胃口也没有了。

当食物屑塞进牙缝的时候,不要径自在餐桌上就用起牙签,即使你觉得嘴里好像塞了一块大石头也不要这样做。喝口水,试试看情况会不会好一些,如果还是觉得牙缝塞得紧,一定要剔牙的话,要用餐巾掩住嘴巴。也可以暂时告退餐桌到洗手间。礼貌于人,方便于己,何乐而不为。

有件事情说起来有点像喜剧。记得那是我上学的时候,大家都住在宿舍里面,每当吃饭的时候大家总喜欢谈天说地,慢慢地就养成了习惯。

某天如往常一样,开饭的时候大家边吃边聊,正在所有人都吃得兴致极高时,意外发生了。小刘不知怎么地突然想要打喷嚏,开始的时候他试着忍耐,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忍住,突然地爆发了!结果可想而知,在他对面的同学脸上衣服上都被喷上了米粒,而其余人看到这个场景都开怀大笑,却也没有了食欲。

现在想起这件事来,依然觉得好笑。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如果这一切发生在上午宴会上,将会是怎样一个糟糕的结局。

饭局本应该是一个严肃的场合,并不适合说一些让人开怀大笑的事情,而应该适可而止地交谈。

在饭局中,应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等不雅举止,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所以,当你想打喷嚏或者咳嗽不止的时候,一定要用餐巾掩住口鼻,将脸转向无人的空旷处,以免咳嗽或喷嚏喷出来的唾液或食物喷到别人的脸上、身上。因为这些不仅会显得很失礼,还会给人留下很差的印象,甚至会因此而错失了一份优越的工作,或是一笔不小的生意,乃至是一生的幸福。

中途离席的礼仪

通常情况下,酒会和茶会的时间都很长,大约在两小时以上,有时难免会出现突发状况而不得不中途离席。这时候,离席时的一些技巧,你不能不了解。

为了防止自己离席而引发蝴蝶效应,你应尽量做到不引人注目,当然,也不须和身边的朋友们一一告别。

只要做到以下九点,那么你的离席或是缺席就能得到主人的理解:

1.如果可能,尽量在宴会开始前安排好离席时间,向主人提前交代大约可以停留的时间,并说明需要提前离席的理由。这样,主人心中有数,便不会觉得失礼,反而觉得你进退有度。

2.参加宴会一定要准时,若有特殊原因需要延迟,则应提前电话告知宴会主人,以免众人因你一人而挨饿,也可避免耽误大多数人的行程安排。

3.在宴会上应按照餐桌礼节行事。待主人敬完主宾和重要客人,并且发表祝酒词以后,你应该择机向主人敬酒,否则不可随意离开。

4.若事先没有说明需要中途离席,那么即使有再着急原因,也要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以后。切忌随便地吃一口菜就走,这会让主人非常难堪。

5.如果事先已经和主人说明提前离开的原因,那么,中途离开时则不必再次说明了,只须向身边一两个人轻声道别即可。

6.切忌惊动众人,尤其不能问其他人是否需要和你一起提前离开。因为在宴会上,总会有些人想离开却苦于找不到早退的理由。如此询问很可能让原本热闹的场面因你而提前散了场。

7.如果你的不拘小节在无意之中影响了宴会,宴会的主人一定觉得难以谅解,或许还会由此与你成了冤家。因此,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决不应该犯如此低级错误。

8.在主人与你送别时,请一定尽快与其握手告别,千万不要因为主人的客气礼貌就喋喋不休,耽误他招待其他的宾客。

9.假如你参加的是重要的公务活动,那就必须看清主人、弄清宴请范围和主题再决定是否需要早退,以免得罪领导或其他重要客人。如果只是朋友间的礼节性聚会,则可以说明理由适当早退,并找机会弥补缺憾,以“负荆请罪”。

席间交谈的话题和礼仪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无法摆脱讲关系、讲人情的社会现状。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这般,每个人的社交往来、人生成败,都与饭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整部历史与政治都少不了饭局的推动。官场,商场,名利场,请托办事,联络感情,商场搏杀,权钱交易,凡有人处,就有饭局!因此,懂得饭局里交谈的潜规则在这个社会里显得尤为重要。饭局在中国承载了太多太多。

而饭局中的人们,也身兼数职。一张嘴,要吃、要喝、更要说!语言交流必定是重要于吃喝的。一个人的谈吐往往体现了他的学识涵养。想在饭局中展示自己、达成目标,就必须懂得驾驭其中的谈话。那么饭局中应怎么把握谈话的要领呢?

首先,“独乐乐不如同乐乐”,切忌悄悄私语。我们应尽量多谈论普遍接受的话题,不要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因为个人爱好、知识面有所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标新立异,避免唯我独尊、神侃无边,忽略了众人。在众人面前窃窃私语也是非常不礼貌的,不仅不会给人以神秘感,还会让人觉得你们之间有小群体、小勾结,会大大地影响饭局整体效果。

其次,“沉默是金,幽默是银”,你可以选择倾听,因为聆听是一门艺术。如果想要表达,则应该尽量诙谐幽默。酒桌上最可以显示才华的莫过于言语。有时,一句恰当而诙谐的话,会让人无形中领略你的修养和交际风度,并且对你产生好感。因此,何时该说话,何时该说怎样的话,都是饭局中应该思考的事情。

饭桌上的谈话术到底应该如何修炼呢?

饭桌上想办成什么事当然就想聊什么话题了。但是在开始的时候应该适当地扯七扯八,多说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默默地察觉对方所感兴趣的关键点。在接下来的聊天中,就可以针对他人的兴趣,说更合适的话。比如很多领导在工作中都觉得自己很有方法,却偏偏不知如何管教孩子。这时如果你能针对这个问题和他聊天,领导的兴致就会被你轻松地带起来,这样的谈话有助于增加你在领导心中的好感。

一个以谈生意为目的的饭局,500句话中,最好只有2句话跟目的有关,而且这句话什么时候说,如何说得恰如其分,都是能否成功的关键点。这些,需要经验,需要在实际过程中慢慢揣摩,总结规律。

有些人没有掌握在饭局上谈生意的要点,往往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请你吃饭,其实就是为了这个事儿。”对方就会应和说:“不就是做个生意的事儿嘛!我知道了。”请客的人还是不踏实,很可能继续追问:“那以后我就找咱们部门的王经理吧,是不是王经理在办这事?”客人很可能会不耐烦,但碍于面子也只好回答。既然对方已经说了要落实,如果再没完没了地追问“我们什么时候再见面谈一下”,这就太失礼了,很可能让对方难以与你交谈下去,甚至会影响合作。

若想在饭局中成为受人瞩目的宴会达人,就一定要把握好交谈的主题,学会用宽广的知识面、幽默诙谐的语言吸引众人的目光,另外还要加上有理有据的点评和真诚的态度。做到这些,相信你一定可以在饭局中游刃有余。

如何买单才能提高身份

中国人对“买单”一词,是非常熟悉的。三天两天就会碰到两个字叫“饭局”,跟朋友一起聚餐,如何做到混在人堆里吃饭,既有面子,又可以非常有面子地不买单,又或者如何买单才能提高身份呢。这其中着实有很多技术性的问题。

李小帅是个急性子,血气方刚,脾气一上来,更是碰火即着。最近他遇到了一个十分清秀的女孩,女孩的性格也如其外表一样很温婉动人,很像古时候的大家闺秀。于是他动了心。

终于有一天,李小帅忍不住了想要去对这女孩表白,但听说这女孩喜欢稳重、有涵养的异性,想到自己的性格,他很害怕遭到女孩的拒绝,因此整天愁眉苦脸。下午,李小帅去姐姐家串门,遇见了经常因公务在外应酬的姐夫。看到满面愁容的弟弟,姐姐和姐夫自然要关心一番。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怎么一回事。

社交经验丰富的姐夫为小舅子出了高招,让小舅子约这女孩一起吃饭。餐桌上的礼仪也一一地教给了小舅子,看着小舅子一次次地演习后,姐夫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李小帅鼓足了勇气约女孩一起共进晚餐,令他意外的是女孩竟欣然地答应了。餐桌上的李小帅按照姐夫的指导,做得有模有样,女孩对他的表现也很满意。

本来李小帅与女孩约好了晚餐结束后要一起去看电影,哪想俩人聊得太投机了,竟然忘了看时间。眼看电影就快开场了,李小帅心急之下,火爆脾气又不加遮掩了,赶紧叫服务员来结账,不巧赶上用餐高峰时间,服务员都忙得不得了。见服务员没有马上来结账,李小帅立即按捺不住了,手里握着钱,扯着嗓子大声嚷嚷道:“服务员,买单,我买单听见没?!”这一喊,招来了不知道多少白眼。

女孩见李小帅做出这么失礼的事,自然觉得面子非常挂不住,于是便找借口拒绝了原本约好的那场电影,一个人回家了。

我们应该做到所谓的善始善终。李小帅的失败就在于,进餐开始时他都做得非常好,可是就在这顿饭即将结束时的失礼,给女孩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结果前功尽弃。

那么在用餐结束后,究竟应该怎样结账,才能给你的同伴和餐厅里的其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呢?通常说来,用餐完毕准备离去时,要利用服务人员经过你身边的机会,轻声唤住他,并且很有礼貌地告诉他:“请帮我们结账。”如果因为用餐者过多服务人员没有及时地走近,不妨耐心地等待几分钟,这样会显示出绅士风度,并且给人感觉沉稳大气。

有许多人,饭局可以持续一两个小时,买单却等不了一二分钟,看到四周没有服务人员便提高噪门大叫买单,或者高举钞票挥来挥去。这样一来,就会显得很没有修养。因为个别人的大吼大叫,其他人的用餐氛围肯定备受影响。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那就是餐后结账的工作,绝对是男士的专利。即使这次应该由女士请客,或实行AA制,女士亦应将钱交给男士,并由男士招请服务人员结账。此习惯乃是饭局买单的隐性规则,切忌逾越。

此外,除非餐厅有特别的规定,否则买单时应该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跑到柜台前掏钱结账既不雅观,也不合乎大多餐厅的礼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