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08年俄格战争:里海石油争夺之争

2008年俄格战争:里海石油争夺之争

时间:2024-0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俄格“五日战争”俄格“五日战争”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格战争,某种程度上说同里海石油争夺同样存在莫大的关系。由于这场战争前后只持续了5天,所以通常又被称为“五日战争”。换句话说,对俄罗斯而言,独立后的格鲁吉亚直接危及到了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控制力。2008年4月,格鲁吉亚公开宣布将加入北约。

2008年俄格战争:里海石油争夺之争

俄格“五日战争

俄格“五日战争”

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格战争,某种程度上说同里海石油争夺同样存在莫大的关系。由于这场战争前后只持续了5天,所以通常又被称为“五日战争”。

格鲁吉亚是一个最初并不存在的国家,18世纪之前,在外高加索地区分布着大批东正教小国,这里正好处于波斯奥斯曼土耳其两大帝国的势力交界处,为了争夺这里的控制权,两个帝国在这里展开了长达数百年的拉锯战,夹在中间的这些东正教小国,则只能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向这两个穆斯林帝国称臣纳贡。到18世纪后期,同样信奉东正教的沙皇俄国开始把势力扩张到了高加索地区,于是外高加索地区的这些小国纷纷倒向俄国。从公元19世纪开始,沙俄前后用了50年时间,先后击败了波斯和奥斯曼帝国。外高加索地区的小国先后并入了沙俄,共同组成了新的行省——格鲁吉亚,这就是今天格鲁吉亚版图的雏形。

十月革命后,由于沙俄政权被推翻,格鲁吉亚曾一度独立,之后被外国干涉军占领,1922年格鲁吉亚重新被红军收复,1936年正式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此时的格鲁吉亚,包括沙俄时代并入的外高加索小国以及苏联时代通过行政指令划拨过去的部分国土。由于这个历史原因,在格鲁吉亚共和国内存在很多自治地区,这其中就包括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口治州。由于历史积怨(在被外国干涉军占领期间,奥塞梯人曾遭到格鲁吉亚人的屠杀),早在苏联时期,这些自治政治体和格鲁吉亚共和国政府就一直不合。

1989年苏联解体前夕,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局势已经变得难以控制,格鲁吉亚内部开始不断爆发武装冲突。1990年,格鲁吉亚的正式宣告独立只是时间问题[12],为了最大限度地挽救联盟,苏联最高苏维埃在这一年宣布承认阿布哈兹由自治共和国升级为加盟共和国,不再受格鲁吉亚管控,南奥塞梯口治州因此也看到摆脱格鲁吉亚的希望,公开提出要求,和北奥塞梯合并回归俄罗斯。

南奥塞梯地理位置图

1991年格鲁吉亚宣告独立后不久即陷入内战,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借机宣布要脱离格鲁吉亚,由于在苏联解体前夕得到了驻地苏军的援助,当地民兵武装在面对前来镇压的格鲁吉亚政府军时竟然占了上风,格政府军被打得节节败退。然而当时叶利钦正忙于稳固自己的位置,同时也不敢过分刺激西方国家——美国此时早已瞄上了格鲁吉亚,因此俄罗斯并没有支持上述两个地区脱离格鲁吉亚的诉求。与此同时,驻扎在首都第比利斯的格军在1991年冬季发动了哗变,靠街头政治起家,奉行极端反苏、反俄政策的格第一任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曾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谢瓦尔德纳泽。谢瓦尔德纳泽在上台之后,继续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分离运动进行武力镇压。

在1993年,事态终于有了转机。之前在政变中逃出第比利斯的前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带领残部逃到了当时已经完全失控的俄罗斯车臣,在车臣重新集结力量之后,于1993年率众打了回来。这一次谢瓦尔德纳泽开始招架不住了,此时只能选择向俄罗斯求援,于是第比利斯和莫斯科直接有了合作的可能。谢瓦尔德纳泽同叶利钦很快达成了协议,俄军向格鲁吉亚移交了大批武器弹药,同时在俄罗斯的推动下,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宣布停火,这样一来,腾出手脚的谢瓦尔德纳泽终于击溃了加姆萨胡尔季阿的反扑。作为回报,格鲁吉亚在1993年加入了以俄罗斯为主导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俄军维护部队进驻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俄国军队可以继续使用苏联时代苏军在格鲁吉亚的军事基地并在当地设立高加索司令部。

然而俄格之间的矛盾仅仅是得到了缓和,远谈不上消失:格鲁吉亚独立之后,很快就成了美国里海石油战略的重要一环,这也就是前文中多次提到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汗)”石油管线,通过这条管线,美国有望彻底踢开俄罗斯和伊朗,独自控制里海石油。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正是这一管线最重要的中转站。换句话说,对俄罗斯而言,独立后的格鲁吉亚直接危及到了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控制力。

此外,格鲁吉亚对于俄车臣地区的稳定同样是一个隐患。车臣战争期间,大批宗教极端分子和武器弹药通过格鲁吉亚流入车臣,二次车臣战争时期,被击溃的武装人员为了逃避俄军的打击,也大批逃入格鲁吉亚境内,而格鲁吉亚政府对此始终是抱以默许的态度。

巴库一第比利斯一杰伊汗”石油管线方案

2003年,格鲁吉亚爆发“玫瑰革命”,在加入北约的问题上态度比较暧昧的谢瓦尔德纳泽被迫下台,取而代之的是靠街头政治运动上台的萨卡什维利。后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得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索罗斯基金会等境外组织的资助。在颜色革命期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给谢瓦尔德纳泽打电话施压,迫使其“和平交权”[13]。萨卡什维利上台之后,格鲁吉亚开始奉行彻底的对美一边倒政策,国家政策的决定权与其说是在第比利斯,不如说是在华盛顿纽约。格鲁吉亚开始筹备加入北约,一旦最终实现,那么美国的军事力量将可以直接部署在外高加索地区。如此一来,不但未来俄罗斯南下的陆上通道将被彻底封死,俄罗斯境内的高加索地区形势也将迅速恶化,之前在1999~2000年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获得的成果,极可能因此得而复失。

终于,在2008年,这个火药桶最终被点着了。

2004年萨卡什维利上台后,俄格关系开始趋于恶化,同时格鲁吉亚内部的和解局面也就此被打破——俄罗斯此前反对几个自治共和国分离运动的态度开始出现了转变。2008年4月,格鲁吉亚公开宣布将加入北约。很快,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分离运动也跟着愈演愈烈。2008年8月1日,格鲁吉亚政府军首先对南奥塞梯发起进攻,俄58集团军迅速在俄格边界展开军事演习,以此来对格鲁吉亚继续威慑。在几天之后,俄罗斯与格鲁吉亚达成了协议,演习的俄军开始撤回驻地。8月7日19时,萨卡什维利在格鲁吉亚国家电视台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单方面在南奥塞梯冲突区内停火,并且声称“不会使用武力解决冲突”,“最终将实现全面停火”,许诺“给予南奥塞梯最广泛的自治”,“并希望俄罗斯成为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冲突的调停人”。可在3个小时之后,格鲁吉亚军队突然开始用火箭炮等重型武器,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起猛攻。此时,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正在北京观看奥运开幕式。(www.xing528.com)

萨卡什维利的举动最终促使俄罗斯下了决心,普京在参加完北京奥运开幕式之后,于8月9日动身回国,在紧邻格鲁吉亚的北奥塞梯进行视察——此前俄军已于8日开进格鲁吉亚境内。在8月9日,南奥塞梯解围,俄军飞机开始对进攻阿布哈兹的格政府军进行轰炸。萨卡什维利一面宣布全国戒严,一面提出要和俄方进行停战谈判,而这个要求当即遭到了普京的拒绝。在后面的几天里,格军在战场上全面崩溃,除了陆地和领空,俄黑海舰队也封锁了格鲁吉亚的波季港[14]——格鲁吉亚海军全部的舰艇都停泊在这里,这些舰艇最后全部被俄军击沉、炸毁。

8月11日,萨卡什维利宣布要单方面停火,然而普京依然没有理会,俄军开始向第比利斯逼近,而美国在此时却选择了作壁上观——一直以来,美国其实并没有在欧亚大陆中心地带与大国开战的能力和决心,除了做口头谴责外,美国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的举动,第比利斯因此到了崩溃的边缘。

最终,俄军在“即将”打到第比利斯前,在8月12日宣布停火——这种小规模局部战争很难打出彻底的输赢,此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将战与和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普京在此时宣布停火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既最大限度地震慑了格鲁吉亚各方势力以及西方国家,也使得战争最终限于局部冲突的范畴,否则一旦打进首都就成灭国之战了,这个度可以让各方都有台阶下。

之后,除了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留下少量部队驻防外,俄军从15日开始陆续撤离格鲁吉亚。出于对格鲁吉亚的报复和羞辱,俄军将之前占领的格军军营彻底搬空,并在围墙上写下了这样一段留言:“亲爱的格鲁吉亚同志们,请你们以正确的态度学习军事技能[15],我们会回来再考你们的——第71 机摩托化步兵团”。

这里面耐人寻味的是,从实力来说,格鲁吉亚举国的武装力量就数量而言,仅相当于面前俄58集团军加配属航空兵及海军数量的五分之一,人员及战术水平、装备水平同样远低于俄军。可正是格方首先挑起战火,而且还偏偏选在奥运会这个在舆论上最不适合开战的时间,更不可思议的是萨卡什维利在“表示出和平诚意”之后不到3个小时就立马变脸。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是刻意为了激怒俄方,让对方打过来。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正好是金融海啸的高潮阶段,美元的地位正岌岌可危,欧盟正在谋划同俄罗斯联合起来“抢班夺权”,按照《保尔森回忆录》里的记载,奥运期间俄、欧甚至开始计划要“一起抛售美国国债”。在这种时候,俄格战争无异于在俄欧关系上狠狠地切了一刀,即便双方决策者对此心知肚明,但迫于国内舆论压力,短期内也无法和对方继续保持合作。也就是说,萨卡什维利的举动,在关键时刻大大地减轻了美元的压力。而为什么如此多的巧合会凑在一起,我们不得而知。

2015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南奥塞梯总统提比罗夫签订协议:“当地的军事及经济将并入俄罗斯,并让南奥塞梯人民尽快取得俄罗斯国籍。”至此,南奥塞梯与俄罗斯算是“近乎合并”。

长远来看,将南奥塞梯合并,必然会对美国主导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汗”石油管线形成压力,这等于是在里海石油争夺战中,普京为俄罗斯又扳回了一局。未来无论是面对美国、西欧国家,还是中亚五国及土耳其,俄罗斯手中都多了一张牌可打。

而从短期来看,由于乌克兰危机,美国此前给俄罗斯施加了极大的外部压力,除了一般性经济制裁之外,还在极力打压油价(如果真是正常的市场波动,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暴涨暴跌的),西欧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已经跌到了谷底。但也可以说,无论此时普京做什么,俄罗斯的外部环境都不可能变得更糟,既然如此,那何必还要在乎本来也不会改善的“外部环境”呢?索性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最大限度地扩展国家利益。

【注释】

[12]格鲁吉亚是最早谋求独立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从1988年开始,格鲁吉亚就频繁出现各种街头政治活动。

[13]在第比利斯爆发颜色革命期间,谢瓦尔德纳泽再次向莫斯科求援。然而在此之前,谢瓦尔德纳泽在美、俄之间一直采取首鼠两端的态度,在里海石油管道和车臣问题上都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出于这个原因,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拒绝了谢的请求——在大国和小国的政治博弈中,大国的着眼点始终应该放在大势上,即在地缘政治中牢牢掌握主动权,最忌讳的就是把注意力局限在小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上,因为这样一来,很可能就会被对方的政客牵着鼻子走,最终落个为他人作嫁衣的下场。

[14]乌克兰当时站在了西方国家一边,在俄黑海舰队出击波季港之后,乌克兰曾威胁要禁止俄罗斯继续使用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萨瓦斯托波尔港,这一举动为后来乌克兰危机中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埋下了伏笔。

[15]“以正确的态度学习军事技能”是列宁的名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