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揭秘看脸:揭示身份之争!

揭秘看脸:揭示身份之争!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他们眼中,面孔身份的判断,或者说“你是谁”激活了一片脑区,使用了目前人工智能都没法模拟的巧妙方法。还好我们的大脑避免了这些“困难”,对于面孔身份的识别都在静音模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出对方是不是我们的熟人,也可以判断出他是谁。在这一章,我会细细谈一谈我们怎么识别熟悉的人的面孔:在识别“他是谁”的时候面孔有多么特殊;我们的大脑如何为了判断身份而活跃;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到底怎么看待一张张面孔。

揭秘看脸:揭示身份之争!

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出对方是不是我们的熟人,也可以判断出他是谁。不过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能力呢?到底我们的大脑默默做了多少贡献?

判断迎面走来的人“认不认识”这个小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谓“轻松又简单”。可是在心理学家的眼中,此过程复杂得不能再复杂。我们在走道上判断迎面走来的人群里“到底谁是同事”这一个过程在心理学家眼中就好比超新星爆炸一样蕴含着无限的内容。在他们眼中,面孔身份的判断,或者说“你是谁”激活了一片脑区,使用了目前人工智能都没法模拟的巧妙方法。

再多言语也难以描述身份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所以我们想象一下下面的例子。如果老板不能识别熟客的面孔,一家烤串店可能会以“没人来照顾生意”而结尾;如果不能识别自己孩子的面孔,去幼儿园接孩子的过程可能会在“将涉嫌抢夺儿童的嫌疑犯扭送到有关部门”中结尾;如果不能识别自己客户的面孔,去机场接对方的行程可以会以“上百万的项目长翅膀飞了”而结尾;甚至如果识别不了“威利”的面孔,妙趣横生的插画作品《威利在哪里?》(Where’s Waldo?)就会索然无味。(www.xing528.com)

倘若面孔的判断非常缓慢,我们周遭的一切都会显得奇怪且令人发笑:聊了十几分钟天的两人才认出对方是谁;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才发现其实是邻居的孩子。还好我们的大脑避免了这些“困难”,对于面孔身份的识别都在静音模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出对方是不是我们的熟人,也可以判断出他是谁(倘若我们认识他的话)。不过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能力呢?到底我们的大脑默默做了多少贡献?

要是你还记得上一章的内容,你会记得Haxby教授的面孔处理模型:面孔的识别涉及多个面孔处理系统工作。你也可能还记得面孔识别更依赖整体识别,但这并不代表每时每刻它们都被整体识别。比如Pitcher(皮彻)和同事就发现如果干扰了枕叶面孔区这样一个核心模块,但不去干扰梭状回面孔区这样一个核心模块后,面孔的局部内容识别能力下降但是整体识别不受影响。所以说我们讨论的整体或者局部还是比较笼统地观察整一套处理系统的,或者说是梭状回面孔区这一个最为关键的地方。在这一章,我会细细谈一谈我们怎么识别熟悉的人的面孔:在识别“他是谁”的时候面孔有多么特殊;我们的大脑如何为了判断身份而活跃;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到底怎么看待一张张面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