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滩·源楼:中实大楼NIB(国家工业银行)

外滩·源楼:中实大楼NIB(国家工业银行)

时间:2024-0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实大楼N.I.B. Building130 East Beijing Rd.. Designed by the Atkinson & Dallas and built in 1929.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and a faade combining the neoclassic and eclectic style.地点:北京东路130号外滩源一期项目保留历史建筑现在使用单位:不详中国实业银行大楼位于虎丘路和北京东路的转角处,面向西南。解放后官股部分为人民政府接管,改组为公私合营银行。入口的青铜大门系向左右可移动的拉门,现仍为原物,装饰丰富细致,门楣上的“中国实业银行”字样及六层顶部塔楼立面上“1929”标志清晰可见。

外滩·源楼:中实大楼NIB(国家工业银行)

中实大楼N.I.B. (National Industrial Bank) Building

130 East Beijing Rd.. Designed by the Atkinson & Dallas and built in 1929.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and a façade combining the neoclassic and eclectic style.

地点:北京东路130号

外滩源一期项目保留历史建筑

现在使用单位:不详

中国实业银行大楼位于虎丘路和北京东路的转角处,面向西南。大楼建于1929年,其所在地块的前身是外滩源中已消失的一处老建筑“大英书信馆”。1843年上海英国领事馆派人兼办邮政,1861年英方擅自在英租界设立邮局,称为“英国驿务署”,又名“大英书信馆”,1868年定名为“上海英国邮局”,主要处理英国侨民的各种邮政业务,最初设在南京路四川路附近,1906年迁至北京路7号,即现在中实大楼所在之处。

中实大楼的前身大英书信馆(www.xing528.com)

中国实业银行是旧中国主要的一家官商合办的商业银行。当时国内有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官方银行,中国实业则与通商、四明商业储蓄、新华信托三家银行合称“小四行”,可见其在金融业内地位非同一般。该行主要经营商业银行的储蓄、信托、仓库和发行等业务。曾发行四版纸币,流通甚广。1935年,该行为交通银行接收,在有些纸币上加盖“此券由交通银行发行”。

中国实业银行最早由中国银行总裁李士伟、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及一些实业界人士筹备。1915年即酝酿筹建,初名民国实业银行,1919年12月改名为中国实业银行,总行设在天津,上海成立分行。总经理是胡祖同,资本总额为2000万元,原为官督商办,1927年增加官股成为官商合办银行。1932年4月总行迁来上海,1937年迁至汉口,翌年又迁重庆,1945年10月再迁回上海。1935年该行滥发银行券(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原是一种不定期的债务证券,发行者应随时保证兑现),导致挤兑,四大家族伺机投入资金加入“官股”,而使该行成为官僚资本的附庸。同年币制改革,中国实业银行为交通银行接收。解放后官股部分为人民政府接管,改组为公私合营银行。1951年5月与新华、四明、中国通商、建业等公私合营银行组成联合总管理处也在这幢大楼里办公。1952年12月参加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中实大楼是一座典型的银行建筑,由通和洋行设计,共六层,钢筋混凝土左右对称式框架结构,新古典主义与折衷主义风格。当年中外银行云集申城,由于掌握巨额金融资本,为显示其雄厚的实力,都将银行建筑装修得富丽堂皇,中实大楼亦不例外。两层的建筑基座由大块经过精细加工的米色花岗岩饰面,基座以上的楼层都以暖灰色的仿花岗岩粉刷饰面,并配以许多生动形象的装饰,整体造型沉稳端庄。三段式立面有明显的线脚划分。入口的青铜大门系向左右可移动的拉门,现仍为原物,装饰丰富细致,门楣上的“中国实业银行”字样及六层顶部塔楼立面上“1929”标志清晰可见。立面钢窗大部分为原物,保存完好。立面壁柱,窗下墙面等部分具有古典意味的装饰仍然留存。进入大门踏上十三级台阶,才能进入原中央营业大厅,其地坪、柜台、柱、门套、休息凳及暖气罩等均为大理石贴面,比例匀称细致,细部精美。如今营业大厅、原经理室、职员办公场所及金库等均保持原状。

中实大楼

大楼建成后,中国实业银行即入驻,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合并及公私合营,在此营业达20余年。大楼解放前还曾有美国金山铁厂、中华美煤油公司、永宁保险公司入驻,解放后有国家电力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和满园春酒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