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发展

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发展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发展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导入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把主观能动性导入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贡献和发展。

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发展

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最新概括,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发展。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而且对研究和分析当代国际问题,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提出,进一步揭示和深化了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

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以前,人们并不懂得怎样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问题。许多唯心史观的哲学家,把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归结为人们的社会意识,归结为伟大人物的精神作用,从而对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解释陷入迷离混沌的状态。自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以后,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第一个基本原理就是明确提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且从而决定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上层建筑的观点。这样就告诉人们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而决定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指导下,明确提出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而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又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而提出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就使人们从唯心史观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掌握了打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大门的钥匙,实现了对人类历史发展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

在马克思提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以后,并没有停留在这个一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上,而是进一步揭示了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思想,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马克思的许多经典著作中,包括正式发表的著作和手稿中,都充满了有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思想的精辟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页)马克思不仅把科学技术列入生产力的范畴,而且还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7页)还说:“机器生产的原则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并且应用力学化学等等,总之就是应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这个原则到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05页)由此看出,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这里已经包含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意思。因此说,在马克思的基本思想中,已经有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的萌芽。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思想,必然说明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社会历史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愈来愈显示出第一位的作用,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机制和模式。如果说18~19世纪主要由“生产——技术——科学”这一模式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话,那么到20世纪,则主要是“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模式,亦即由科学和技术决定生产,决定新的市场,决定新的社会需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工业已经显示出一种新的发展规律或趋势,即除了充分利用人手的延长——机器以外,还必须充分利用人脑的延长——电脑,来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生产力发展所具有的新的规律性,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一个认识上的飞跃。从此我们研究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时,不仅认识到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且认识到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说,最终必然是靠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而且必将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在当今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问题,不能忽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重要贡献和丰富发展。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进一步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导入历史唯物主义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明确强调在生产力的概念中含有科学技术,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强调在生产力的概念中还包含有精神的因素。这就使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时,不仅看到了一般生产力的作用,而且看到了科学技术的作用,看到了精神生产力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导入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把主观能动性导入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贡献和发展。

我们应当承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同庸俗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在唯物主义体系中导入实践,导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往往陷入机械唯物主义错误。正是由于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唯物主义体系,才把历史上已有的唯物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学说,从而使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唯物主义学说。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观点,进一步把科学技术导入生产力的范畴,并且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这样就把科学技术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导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此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也即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就不再是什么外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或同精神因素无关的物,不再是同科学技术无关的生产力或生产方式。而是按照特殊方式组成的物,按照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组成的生产力或生产方式。这样就使人和人的大脑在掌握一定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逐步摆脱对自然界的盲目性,自觉地并能动地改造自然界的科学实验活动和生产实践活动。正如列宁所指出:“人类的实践不仅具有……对象的意义,而且还具有客观实在的意义。”(《列宁全集》第二版第18卷第370页)这就是说,实践不仅在认识论里有极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也有重要地位。因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或生产方式是最重要的范畴,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根本动力。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就进一步把科学技术导入生产力的范畴,就进一步把科学技术当作第一生产力而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而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www.xing528.com)

我们还应当看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不仅肯定了生产力中包含有精神的因素,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因素第一”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为,生产力的要素,归结起来不外是人的因素和物质的因素,也即精神因素和物质的因素。在人的因素和物质的因素、精神的因素和物质的因素的关系中,究竟哪一种因素更为重要呢?马克思早就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97页)列宁也说:“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全集》第二版第36卷第346页)可见,马克思和列宁都强调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要重视人的重要作用。这里所说的重要,不是一般的重要,而是最重要或首要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人是生产力的第一重要因素,这就充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什么人在生产力范畴中是首要的或最重要的因素呢?这其中就涉及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而要成为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就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最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特别是在20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当强调科学技术对提高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的因素第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是一致的。对此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作出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17世纪、18世纪、19世纪,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掌握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都大不相同。今天,由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变革,都非常迅速。许多产品,往往不要几年的时间就有新一代的产品来代替,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劳动者有高度的思想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8页)从邓小平同志的论述看出,所谓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第一”,其首要的和集中的表现,也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由于科学技术也是要靠人去创造和提高的,所以“科学第一”也就是人的因素第一,也就是精神因素对物质因素的能动作用。所以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正确回答了在生产力中“科学技术第一”和“人的因素第一”的关系,从而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导入生产力的范畴,导入历史唯物主义体系。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又一个重要贡献和丰富发展。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产力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提出,必然涉及对生产力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理解。在这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在传统的生产力三要素之外再增加一个新的因素或要素,而是应当看到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乘数的关系。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应当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样就使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范畴的诸要素中去,突破了对原来的生产力三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突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这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生产力各个构成要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首先,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劳动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脸和劳动技能。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者是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类生产劳动的基本特点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紧密结合。衡量一个劳动者能力的大小,不仅是体力的支出,更重要的是智力的支出。人靠自己的体力,改造自然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通过科学技术,通过人的智力的作用,就能大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历史上简单的手工劳动,主要是依靠体力和个人的生产经验,但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对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现代工业与力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的应用分不开,现代农业与现代生物学、农业化学、农业机械学分不开,因而掌握先进的复杂的生产工具的劳动者必须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科学技术具有创造和改革生产工具的功能,通过掌握科学技术不断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从而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提高,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生产工具,这是由每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工具改革和提高的一般进程是:科学技术愈发展,对自然界的规律的认识愈深刻,科学转化为技术的程度就愈高,生产工具就愈能得到改进和创新,从而生产力发展就愈快。在几十万年以前,人类发明了取火用火的技术,使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在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以后,又进一步把生产力提高到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的水平。当前世界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又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自动化和电子计算机的新时代。可以这样说,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都是自然科学物质化的结果。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只有将自然科学技术运用于物质生产过程,使生产工具不断更新,新的技术设备不断出现,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研究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他着重强调的是科技对劳动资料的影响。他指出:“最后的形态是机器,或者更确切些说,是自动的机器(即机器体系;自动的机器体系不过是最完善、最适当的机器体系,只有它才使机器成为体系),它是由自动机,由一种自行运转的动力推动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07—208页)。马克思的这一论述表明,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的现代形态——机器设备的水平上。只有运用科学技术不断改进和更新机器设备,创造和产生新的生产工具,才能表示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才表现为第一生产力。

再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正表现在能不断扩大和发现新的劳动对象,使原来的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得到广泛的发掘和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对象是人们为生产物质财富所加工的一切对象,它包括自然物和人类劳动加工过的原材料。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揭示自然物质可供利用的性质,使人们进一步扩大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和种类。例如,当前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资源卫星的发展,为人类找矿、找水、查清矿产资源的分布,为人类不断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人们对劳动对象的本质的认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不断从宏观性能深入到微观性能,从而就有可能使按照实际的需要设计,制造出指定的性能和结构的新材料,使原材料工业生产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而只有不断扩大和发掘新的劳动对象,才能使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飞跃,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又一重要意义。

总之,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是一个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当今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科学技术愈益表现为是“综合国力”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不仅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重要发展,而且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载《生产力研究》1992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