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一次听取汇报的会议上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利用科学技术来创造财富,确实是一条富民强国之道。实际上这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脑力劳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虽然早已有所论述,但是它形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却迟至本世纪改革开放年代中,经过邓小平同志的反复倡导,才逐渐普及开来,使十多亿中国人得到了启蒙。在此以前,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有时甚至把科学技术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加以拒绝和排斥,这已经是历史的陈迹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在马克思《资本论》、《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中多处可见。如,“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另一种不需要资本家花钱的生产力是科学力量”。“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第375页。)

邓小平在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上的开幕式中作了长篇讲话,他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强调“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部分”,“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要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一次听取汇报的会议上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成为决定生产发展的第一要素。

劳动者是在社会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仅取决于体力的大小,更取决于智力的高低。科学化的劳动者远远超过普通人的能力,会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20世纪以来,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不断发生变化。在机械化初期,两者之比为9∶1,在中等机械条件下,两者之比为6∶4,在全自动化条件下,两者之比为1∶9。如在美国,1977年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为50.1%,超过体力劳动者。人们得出一个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明显超前性,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

在本世纪以前,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往往是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着技术的发展,是按着生产→技术→科学的顺序发展的。如在16世纪末,人力和畜力已满足不了资本主义发展工业的动力需要,在寻找新动力的刺激下,于1782年制造出往复式蒸汽机,但是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热力学原理,却直到19世纪中叶才建立起来。

在当代,生产、技术、科学的相互作用机制已经完全逆转过来。科学理论不仅是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生产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比如,运用相对论及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促进了原子能在军事航运和发电方面的应用。再如,运用光量子理论创造了激光技术,建立了激光产业;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的新理论,发展起生物技术,之后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和食品工业。(www.xing528.com)

三、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

产品中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密度。为了便于比较不同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用产品单位重量价格比来描述它。统计资料表明,二战后产品的科技含量每隔10年增长10倍。50年代,代表性产品是钢材,每公斤不到1元。60年代,代表性产品是汽车洗衣机和电冰箱,它们每公斤的价格分别为30,60和90元。70年代,代表产品是微机,每公斤是1000多元。80年代代表产品是软件,重量甚微,其科技含量却极高,其每公斤价格往往提高10倍多。

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表现为它被运用于生产的周期愈来愈短。19世纪,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0年,无线电通讯用了35年,真空管用了31年等等。20世纪,雷达从发明到应用用了14年,电视机用了12年,尼龙用了11年,从发现核裂变反应到第一个核反应堆用了4年,集成电路从无到有仅2年,激光器仅用1年。

四、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表现。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时说:“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8页。)

据统计,我国手工业人均年产值约为2000元;传统工业人均年产值约为2万元;高科技产业人均年产值可达10—20万元。

高科技的作用,从经济发展来讲是生产力,从军事角度来看是威慑力,从政治上来说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而论是推动力。因此,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在于科技与经济要一体化。否则,再先进的科技成果也只能成为“礼品、样品、展品”,对经济增长不会有什么贡献。

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江泽民在1993年5月会见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全党必须增强科技意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科学技术切实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在干部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利用科学技术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