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月球起源:分裂说、俘获说和同源说

月球起源:分裂说、俘获说和同源说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月球起源是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在好些假说。其中的一类被称为“分裂说”,认为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俘获说”是关于月球起源的另一种假说。这里说的“同源”,指的是月球和地球是从同一块原始太阳星云演变而形成的,这是关于月球起源的又一种假说。有关月球起源的一种新假说的主要观点是这样的:月球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小行星,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它不仅走向地球,而且与地球相撞。

月球起源:分裂说、俘获说和同源说

关于月球究竟来自何方?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一直作为一个谜留在人们心间。因和其他卫星相比,月球有好多奇异之处,让人难以理解。

分裂说。月球起源是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在好些假说。其中的一类被称为“分裂说”,认为月球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据称,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地球还处在熔融状态,自转得特别快,每4个小时左右就自转一周。地球赤道部分的物质逐渐隆起,由小而大,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最后终于脱离地球而被抛了开去,成为独立于地球之外的物质团,此物质团后来逐步冷却并凝聚成为月球。有人甚至认为,月球从地球分裂出去时在地球上留下的“伤疤”,就是现在的太平洋

这确实是个很巧妙的构思,很引人入胜,可是它遇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困惑: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地球自转曾经达到过那么“疯狂”的程度。

从地球赤道被抛射出去的物质,由它凝聚成的月球,其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应该是基本上在地球的赤道平面内,相差不会很大;现在的实际情况则是,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相差颇大。

月球如果真的是从地球分裂出去的话,它的化学成分、密度等都应该与地球一致或差不多,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譬如说,月球上的铝、钙等化学元素比地球上多得多,而镁、铁等则要少得多;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克/立方厘米,月球的平均密度却只有3.34克/立方厘米。

俘获说。“俘获说”是关于月球起源的另一种假说。这种假说的大意是这样的:月球原来的“身份”可能是环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由于某种我们还不清楚的原因,它仍然接近地球,地球的引力“强迫”它脱离原来的轨道并把它俘获,成为自己的卫星。有人还提出这样的概念:这次俘获的宇宙事件,大致发生在离现在35亿年之前,俘获事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全过程经历了约5亿年。这样的话,月球的化学成分与地球的不同,密度有差异,它的公转轨道与地球的赤道平面不一致,这些就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不过,“俘获说”也有难以自圆其说之处。科学家们指出:一个天体俘获另外一个天体的可能性是有的,只是这种机会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即使发生这种情况,那也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天体俘获了一个小得多的天体。地球的质量是月球的81倍,想要俘获像月球那么大的一个天体,那是远远不够的。说得明白一点,地球是不可能把月球那么大的一颗小行星俘获来作为自己的卫星的,至多也只能改变一下那颗小行星的轨道罢了。

同源说。这里说的“同源”,指的是月球和地球是从同一块原始太阳星云演变而形成的,这是关于月球起源的又一种假说。那么,如何解释月球与地球在物质成分、密度等方面的差异呢?

主张“同源说”的人认为:形成月球和地球的物质虽是在同一个星云中,但两者形成的时间不同,地球在先,月球在后。原始太阳星云演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尘埃云里面的金属粒子等物质已开始凝集和部分地集中,在地球和其他行星形成时,很自然地吸积了相当数量的铁和其他金属成分,并以此作为其核心的主要物质。月球的情况则与地球不同,那时,原始太阳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已大为减少,它只能吸取残余在地球周围的少量金属物质,因而主要是由非金属物质凝聚而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月球物质密度还不到地球的2/3,那是理所当然的。(www.xing528.com)

“同源说”与“分裂说”、“俘获说”一样,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解释月球的成分、密度、结构、轨道等基本事实,但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予以解决的难题。

第四种假说是宇宙飞船说。这是由前苏联两位科学家瓦西里和谢尔巴科夫于1957年提出来的。该学说的提出远早于首次阿波罗载人登月。他们认为,月球是宇宙中彼岸某角落中的一颗小天体,被外星人改造后,操纵着它来到地球身边,利用地球的引力再加上月球的人为原动力而固定在现有的轨道上。但为什么外星人将月球进行改造后,再送到地球身旁,有什么目的?前苏联两位科学家并未详说。后来的UFO研究者认为,原来外星人将月球弄到地球身边来是控制地球不变轨,以保证太阳系的相对稳定。

月球的各种奇异特性,奇特的天文参数,空心,坚硬的外壳,月海金属,古老岩山等等,后来“阿波罗”载人登月探得的各种结果,都是否定前三种假说而有利于第四种假说。尽管第四种假说初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然而,科学和认识是无穷尽的,宇宙奥妙也是高深莫测的,不能因我们眼光的狭窄和认识上的肤浅、无知,就将科学真理视为迷信或邪说。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经历不是最有力地说明了此问题吗!月球,确实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它上面的UFO现象,奇特的表现,确实给科学家们出了一道难解的谜题。难怪著名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用这样的语言描绘月球——“月球是梦的王国,幻想的王国”。

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至少有好几十种。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然希望有更能说明问题的新假说提出来,因为像月球起源那样复杂的问题,牵涉到许多学科和很多方面,而新的假说可以作为我们研究问题的新的出发点,往往会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和新的线索,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有关月球起源的一种新假说的主要观点是这样的:

月球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小行星,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它不仅走向地球,而且与地球相撞。被撞“飞”的地球物质脱离地球,最后凝聚成为月球。在这次史无前例的猛烈撞击之前,组成地球的大部分铁和重元素,早已经沉落到地层的深处乃至核心,因此那些被撞“飞”的物质,主要是比较轻的元素。对地球来说,这次撞击带来的是地球的赤道被一下子撞“弯”了,而那些被撞出来的物质却仍然在原先的位置上。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月球不是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绕地球转的缘故。

要解决月球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看来还需要做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工作,不大可能在比较短的时期内获得比较彻底的解决。

人类发射无人探测器前往月球之前很久,也就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即人类仅凭望远镜来研究月球的时代,有作为的月球观测家们就曾亲眼见到月球出现的奇妙物体。如1843年,一个叫约翰·西洛塔尔的人曾观测到一个与一座直径达7英里的环形山有关的令人极难理解的事实。他把这座环形山称为“林奈”。这位德国天文学家在几十年间画了数百张月面地图,有一天他忽然发现林奈环形山正在逐渐消失。过了几年,它成了一个被浅浅的白色堆积物包围的小点。西洛塔尔认为月球上存在智慧生物,林奈环形山之谜是这些月球居民的活动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