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间简说:探究时间观念的起源

时间简说:探究时间观念的起源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时间的本质和特性的总体认识构成了人的时间观念。应该说,时间观念的起源是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预感是时间观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器官特性以时空节律为基础。这种对应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起源进化中时空观念的演化。另外,还必须考察反映在生命物质进化过程中时间观念的发展。在整个19世纪,时间和空间感觉的起源是哲学和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将来概念的萌芽。

时间简说:探究时间观念的起源

对于时间的本质和特性的总体认识构成了人的时间观念。

应该说,时间观念的起源是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它与人类的起源、进化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探讨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考察早期人类是怎样开始对自然界形成认识,并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时间观念。

有些学者提出,三维空间是人类(包括其他生物)固有的初始的认知结构。它存在于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按此观点,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生命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下了三维世界的烙印。这个过程中的幸存者就是那些能够适应三维空间的种群。

这种观点受到不同信仰的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对这种初始结构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存在主义者以及现象派哲学家们认为,由于美学宗教,以及科学的关系和结构建立在人类对世界起源认识的基础上,所以在摆脱我们自身科学思维推理的现代形式之间,我们不可能洞悉那些关系和结构[1]。经过先验论推演,现象派学者企图给出一个感性世界的预设逻辑,并由此解释所有的初始结构。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们考察源头的目的,在于科学的兴趣,并且在科学的帮助下去考察,而不是排斥科学。我们需要的不是通过超科学方法求得的初始结构的“完整”知识,而是借助于科学分析获得的“部分”知识。它的综合能够使我们按照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重建这些结构的总体理论。我们希望得到一个近代科学出现之前的科学的宇宙图像,包括处于那个宇宙世界的时间观念。

物质运动的时空连续是一条普遍定律,即使在地球生命出现之前也长期如此。因此,只有适应这一框架才可以保证生命的幸存者。对于这一点,列宁给出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定位是十分恰当的。他说:“如果说时间和空间的感觉能够使人这个生物机体符合目的地判定方位,那也只有在这些感觉反映了人以外的客观实在的条件下才能做到。因为,假如人的感觉没有使人对于环境具有客观的正确的观念,人这个生物机体就不能适应环境[2]。”

可以认为,生命起源阶段的时空连续是生命体形成预感功能必不可少的条件。预感是时间观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与外部感应条件相联系,该感应条件是产生“将来”所需要的。预感是器官特性的普遍现象。器官特性以时空节律为基础。开始于原生质的初始预感的发展,在它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关活动的某一时刻,把大脑物质从智能发展提升到器官能力。由于生命在心理上变得更加重要,因此预感促使了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进化,从而使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反映也跟着向前发展。

要考察这样的进化并不需要追溯到遥远的层次。例如,低等猴子的眼睛同狐猴相比,从头的左右两边移到头的正面,从而有利于双目对周围世界的观察。现在看来,双目视力不仅是为了获得足够的空间感觉,而且对于时间的感觉也是必要的。有的学者指出,双目性以一个非常简单的形式包含时间。双边“机械”(双目看,双耳听,双手拿等)的发展,对于形成外部目标图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因为它与周围空间基本特性(包括三维特性)相联系。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某些条件下(例如无条件对抗)双边性机械的反作用。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现象,它与生物体在空间中的方位有关。

猴子听觉器官辨别功能的发展,是发出种群生活信号,协调群体空间和方位的先决条件。动觉,特别是手的动觉,在猴子传递感觉的进化中非常重要。它和视觉一样,是空间知觉活动力的基础。

因此,功能和视觉是人类进化中掌控空间特性(地志学和测量学)的2种能力。有人据此提出了这样的假说:在大脑高级运动神经中枢的局部反射中发现不了任何东西,而只是外部空间本身的一种投影。虽然这种投影必须与外部空间一致,但它是地志学的特性,而不是地志学与测量学的协调。

劳动活动,语言和思维的出现,基本上与视觉和动觉,特别是手的动觉的协调有关。同类人猿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物学特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类的大脑,特别是包含语言和图像活动的前额、顶骨下层,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更为发达。劳动和思维在本质上是人类对周围世界不同关系,以及对时空不同适应为条件的社会现象。人类通过劳动对外部世界施加影响,并开始逐步了解这些自然对象的结构和本质,学会处理客观实际。在这一分界线上,原始人类为我们铺下了算术、几何和逻辑学的未来雄伟大厦的第一块基石。思维发展的逻辑特征以自然和劳动为基础。鉴别空间关系为人类第二信号系统官能活动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有些研究者发现,在技术进步与人类化石中的脑结构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性。这表明它们是相互依存的。这种对应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起源进化中时空观念的演化。当然,这些化石资料必须与初始社会形态结构、旧石器时代文化、古人类实践形式、初始思维和语言发展,以及出现在知觉的某些阶段的神秘的象征性符号相联系。

另外,还必须考察反映在生命物质进化过程中时间观念的发展。例如,尽管“生物钟”像空间顺序和空间图像的感知机械那样,也在某些单细胞生物体内运转,但是,时间测量、同质抽象,以及连续时间,却纯粹是人类的特征。这一特征是在认识演化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

有些学派,如康德主义和自然主义学派,他们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感觉的先天形式。在整个19世纪,时间和空间感觉的起源是哲学和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的注意力从感觉形式起源的一般性论证,逐步转移到某些特殊生理学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人们的注意力自然地转移到幼儿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上来。这类研究更加证明,儿童智能发展以一个特别简练的形式,大体再现了人类智能的进化。

新生儿的感觉器官是开放的。最初只有最基本的器官(例如皮肤、味觉)在运作。婴儿通过发现母亲的乳房而获得他(她)最初的第一个方向。这就是空间感觉的开始。

幼儿的空间感觉与时间感觉有着密切联系。幼儿从诞生时起就受到某些时间关系、周期节律的影响,就他们在不同情况下对时间的条件反射而论,幼儿与其他动物没有两样。(www.xing528.com)

将来的概念产生于生命的最初阶段。如同我们在第1节中所描述的婴儿饥饿时便啼哭,两手乱抓要吃奶。这就是将来概念的萌芽。在新生儿的生活中,尽管会遇到许多时间问题,但儿童获得时间概念是晚的,这或许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空间感觉先于时间感觉的缘故。可以观察到这样的事实:当儿童试图形成时间概念的时候,实际上会受到一定的空间关系的影响。在语言发展上也打下了同样特征的印记:表示空间关系的介词被用来表示时间关系,有些时间介词是从空间介词发展而来的。当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语言发展中,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的差别清楚地反映在英语动词上。换句话说,时间观念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受语言的影响。然而,作为掌握时间的工具,语言的作用不应该被夸大。儿童最初的语言,缺乏变音和辅音。他们似乎只说现在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和看到的周围的物体。虽然儿童在前概念思维层次上有了控制语言的能力,在3岁儿童的语言中出现像“今天”“明天”“昨天”这些时间的词,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词都是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了。

在前概念思维中,宇宙空间表现为许多模棱两可的联结。时间也具有这一层面上的特征:每一个变化都有它自己的时间,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则是含糊不清的。直觉时间更表现出类似的特征。在表象思维中,时间与物体和运动相联系。它不是均匀同质的,也不是均匀流动的。因此,如果2个物体在不同方向上,以不同速度同时离开A点开始运动,并同时分别在B1和B2点停下来,这是很容易觉察到的,但一个四五岁的儿童将不能领会这种到达的同时性。儿童不愿意把运动理解在“相同时间”结束。因为他们对不同速度还没有一个普适时间概念。在这一点上,儿童更接近于爱因斯坦而不是牛顿。对于儿童,“之前”和“以后”是作为空间顺序而不是作为时间顺序来加以区别的。“较快”意味着“更远”,而且包含“更多的时间”。甚至对于七八岁的儿童,仍然难于领悟时间与变化的关系。他们宁可相信,时间和过程是钟表指针的运动。这是因为均匀连续时间的抽象概念意味着对变化的深刻理解,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儿童一般是不可能会有的。

总结儿童对时间和空间的感觉与表述的分析,我们还要指出,现代病理心理学研究,对于涉及人类的时间和空间感觉的变化,特别是由于大脑损伤引起心理反常而出现的时间和空间感觉的变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人们发现,前额损伤会慢慢地破坏统一的时间和空间感觉组织。颞颥顶部——枕骨小区的损伤,会使空间综合系统失去平衡。器官损伤向皮质的扩散,会歪曲时间的感觉:病人会感到时间已经停止,不能在“他的”时间与外部时间之间建立联系,时间失去了方向,变成了旋绕扭曲。时间感觉区域的损伤能使病人忘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区别。时间和空间反映的变化,时间几何方位的失衡,时间和空间感觉层面的改变,所有这些都具有神经衰弱、精神分裂,以及癫痫等心理疾病的特征。

尽管对于这些资料还缺乏专门的系统分析研究,但临床表现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时间和空间感觉是如何构成的端倪。

例如,大脑局部损伤的临床表现,显示出它将引起时空感觉的不对称。这是由大脑两半球时间关系引起的。这种关系对于感觉和抽象是不可少的。左/右缺失在这一关系中非常重要。它们表明,双边视觉,或视觉分析的配对功能,绝不是左右眼单眼视觉的简单叠加。当一只眼睛闭合时,视觉空间局限于睁开的单眼视觉,空间范围受到限制,聚集深度也不够,但空间在结构上没有改变,左/右眼单眼视觉内空间的对称性并不受影响。但是,当某个脑半球受损时,情况就不同了。一边受损会影响另一边的功能。例如,左半球受损,伴随而来的便是左/右缺失。这种缺失通过消除右边空间而扰乱感觉世界的空间对称性。有这种视觉毛病的人只知某半个局部而不管另外一半的空间。

左/右缺失的临床表现还说明,视觉组织的空间感觉是复杂的。缺失半球的正常组合能力的消失会混淆左和右的特殊组织。在病理学中,这种不对称性是常见的,并表现出人体右边局部损伤占支配地位的特性。这促使一些研究者提出在视觉空间感觉中,右半脑具有特殊功能的结论。有些学者还据此提出如下假说:人的语言思维受大脑左半球控制,非语言的、视觉空间思维受右半球控制。

在这里,我们必须说,病理学家们根据临床实践提出的下述结论,应该可以被接受:脑半球功能不对称配对活动是时间和空间反映的最高形式。

前脑分为2个半球,是生命物质演化中合理的发展。它仅仅是地球上脊椎动物的典型。脑半球在尺寸上和接索系统的功能上,随演化而显著增加。例如人类的胼胝体,在所有动物中为最大。另外,人类大脑在功能上的不对称与其他动物也有区别。大脑功能结构在人类个体发育中具有复杂的动力学因素,新生儿的大脑,在时间功能上是对称的。功能不对称在2岁之前并不显著,以后才连续增加,在成年时达到最大,步入老年后又开始减少。

我们的兴趣当然不在于大脑的结构,我们关心的是时间和空间在感觉和抽象认识中的作用。由于感觉图像的形成必然要求在主观意识和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其他刺激因素而感觉的客观物体之间保持联系,因此感觉认识过程经由右半球中特殊机制组织成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另外,人类还具有另一种认识能力,它可以使人类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解放出来,这就是经过抽象获得的认识。抽象认识在大脑中出现特殊机制之前,即感觉认识之前是建立不起来的。抽象认识的机制明显地存在于大脑的左半球。

大脑左半球并不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而与时间和空间观念的抽象相联系。像对于时间,我们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大脑两半球一般接近于适应不同的时间,右半球维持感觉认识经验,这种由过去积累和官能活动得到的经验与现在和过去相联系;而与抽象认识相联系的左半球产生将来概念,因此与现在和将来相联系。

抽象的时间和空间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的划分,以及时间的感性定位与抽象认识之间的差别,已经在大脑病理学中以各种形式被较好地观察到。在成年人大脑的正常配对功能中,两半球同时运作提供了一致的真实世界影像概念模型,这些综合的经验理论的感性/抽象的思维产物,引起了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关心这一问题的许多因素中,当然包括不断丰富现代科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需要,以及打破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需要。后者明显地脱离科学理论和观测事实。因此,心理学家正在酝酿来自主观方面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的想象概念模型。这种模型或许是各种感觉、符号和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真实性的多维反射。

然而,我们认为,这里处理的宁可说是在一个分层空间的多层反射:以真实性反射的整体图像提供的层面的重叠。这种结构是由与社会和智力内在组织有关的真实性与特殊性的主观想象确定的。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确定这种层面的数量、特殊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在心理异常中,这些特征往往经历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2个阶段,主观构成体系与外部世界关系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关系。因此,单纯说正常时间与空间观念或感受精神疾病扰乱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分析病人自己所发现的时间与空间结构,进而测定病人如何经受不同心理反常进入具有他自己度规的感性时间与空间。如果我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则感性时间与空间的结构便可以被想象为对各种病理心理学分类具有准则的作用。

这里所讨论的并非仅仅局限于目前的病理心理学问题。对于它们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人类心理学层面上的感觉和抽象认识、时间和空间观念的起源这类问题,提供有价值的逻辑学和方法论参考。例如,当我们研究人类个体发育和种系发育构成情况时,我们至少可以尝试比较人类起源和人种起源的某些阶段,心理学和病理学发展所描绘的时间和空间结构。这对研究古代神话、神话中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原始思维、宗教起源和古宇宙论等都是很有帮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