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形势与前景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形势与前景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我国年轻的机器人工程队伍在汽车、摩托车、电子、家电、石化等行业实施了一批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形势与前景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形势如何?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

我国设计生产的码垛机器人

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www.xing528.com)

我国年轻的机器人工程队伍在汽车、摩托车电子、家电、石化等行业实施了一批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旁注)考考你

(旁注)我国的机器人工程队伍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国家攻关计划和863计划的支持下,一汽集团、沈阳自动化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自1995年起合作开发工业机器人和实施机器人应用工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攻关和拼搏之后,完成了10公斤、30公斤、100公斤、120公斤等工业机器人的开发。一汽二轿厂使用6台点焊机器人焊接全新“红旗”轿车前、后风窗洞,左、右侧围门洞,三角窗洞,提高了国产轿车焊装技术水平及焊接质量。一汽长轻厂两条后桥弧焊机器人生产线使用了11台机器人,后桥焊缝熔核成型好,解决了久攻不破的后桥渗漏质量难题,产品基本实现免检,而且劳动效率、生产能力都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的国产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实现了难得的跨越。从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包括产品定位选型、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的流程规划与组织管理、应用工程的技术细节与瓶颈等等。

此外,机器人还活跃在摩托车制造、电子、家电、石化等行业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