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县域工业发展的门类与前景分析

浙江县域工业发展的门类与前景分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浙江“块状经济”发展方式,县域工业涉及的行业门类很广,这里从上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角度以及县域所处的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优势,着重讨论农用机械、农用化工和农产品加工。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提出新要求、化肥行业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在减弱、环保政策陆续出台,生产成本高、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会被淘汰。

浙江县域工业发展的门类与前景分析

根据浙江“块状经济”发展方式,县域工业涉及的行业门类很广,这里从上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角度以及县域所处的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优势,着重讨论农用机械、农用化工农产品加工。

(一)化肥行业

1.化肥行业发展现状

化肥是指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开采矿石加工而成的肥料。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因此,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解决粮食产量问题,让人民吃饱饭,我国积极推进化肥产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国外肥料生产企业和学习其先进生产技术,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国有、公私合营、私营化肥企业,对我国肥料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化肥从单质肥起家,到目前形成氮肥、钾肥磷肥、微量元素肥、复合肥等品种丰富、用途多样的产业格局。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水溶肥、叶面肥等成为肥料新的品类增长点,并且随着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和农业部“两减一控”的实施,单质肥带来的土壤板结、污染等问题也促使厂家开始转型发展复合肥、控释肥、生物肥、水溶肥、叶面肥等新型高效肥料。

80年代末开始至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和加快,为解决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政府贷款建设了一大批中型氮肥装置,并对中小型氮肥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随后的“九五”计划时期,也是化肥工业由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逐步建立起化肥工业体系。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化肥生产企业3000多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并存,其中上市公司有45家(部分上市企业业务以农药为主,涉及化肥板块),总市值近3000亿人民币[5]

图13-2 我国粮食总产量和化肥施用量

资料来源:http//www.chy.com/indaustry/201807/657567.html。

2.化肥行业发展趋势

(1)产品转型升级。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提出新要求、化肥行业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在减弱、环保政策陆续出台,生产成本高、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会被淘汰。随着国人对蔬菜水果需求的增长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视,新型、安全适用于蔬菜、水果生产的肥料需求逐年增加,对传统化肥企业提出转型升级的要求,缓控释肥、水溶肥、叶面肥、微生物复合肥、有机复合肥、腐殖酸肥料、复混肥料等占比未来会逐年提升,目前,从事新型肥料生产的企业已超过2000家。

(2)开展电商营销。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化肥产业也通过自建电商或者加入其他电商平台,把化肥商品名称、生产厂家、质量、价格等信息在网上显示,让农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交易,解决化肥传统销售模式造成的层层加价、价格虚高等痛点。从目前来看,除了传统的互联网电商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开始开设农资销售频道,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化肥企业都已经开发自己的电商平台,有的不仅销售自产化肥,也销售他厂家生产的化肥。还有一些农资电商通过农业服务获取客户,通过农技问答等方式增加用户黏性,拓展农资销售、农机销售、农业金融、农业保险等业务。

(3)拓展技术服务。传统凭借经验式的施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提质增效的要求,科学施肥如测土配方施肥可能会成为未来主要的施肥方式。很多企业认识到这点,通过帮助种植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综合服务项目,大力推广深耕深松、化肥深施、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施肥技术,不仅推动了自身化肥的销售,也帮助农户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节约了施肥成本。

(4)适应国家政策。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一控两减三基本”和粮食提质增效的要求下,国内化肥生产方面的优惠政策近年来不断减少,而相应在流通方面、出口方面有较大优惠。因此企业要学会利用利好政策,提高肥料出口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农药行业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用于农村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化学合成物,是农药的主体。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等)或其代谢产物(生长素、信息素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目前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占农药市场中的主要份额。

1.农药行业现状(www.xing528.com)

(1)农药生产规模大幅增长。近年来我国农药工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升级,农药开发向高效、低毒、低残留、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方向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在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农药行业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1年至2016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由78.72万吨增长至377.8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1.02%。

(2)农药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农药行业在产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行业效益平稳提升。在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升级和换代的同时,一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外国农药企业合作,成为跨国农药企业的原药供应商。2016年,我国共进口农药8.48万吨,同比减少5.76%,进口金额同比减少9.82%,达到6.75亿美元;共出口农药139.99万吨,同比增长19.14%,出口金额达到37.08亿美元,增幅达到4.63%。[6]

(3)行业区域性明显。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但行业集中度较低,国内农药行业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年销售量在2000吨以下的企业占据行业内的85%,整体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我国农药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江苏、浙江、山东三省。该区域内化工产业较为发达,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为我国农药行业的规模扩张、产业整合与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农药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复种效率,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群众的“菜篮子”多样化,丰富人民食物结构,各级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业生产者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平均每亩经济作物的农药用药水平比粮食作物高约5—6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会逐步改变,农田承包给种粮大户集中耕作,小农户精耕细作的种植模式在很多地方逐渐让位于规模化的种植,这种规模化的耕作方式更注重整体作物产出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会显著增加农药需求使用量。

(2)行业整合加速。目前,我国农药企业众多,市场分散,产品同质化和低端化严重,企业竞争秩序较为混乱。2010年颁布的《农药产业政策》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以原药企业为龙头,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合作关系,促使农药工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转变。2016年颁布的《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提出,推动农药原药生产进一步集中。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压力加大,我国农药行业正进入新一轮整合期。

(3)环保要求提高。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农药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引起关注。《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强化环保和产品质量检查,对于没有有效处理污染物,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经整改仍不达标的企业取消其农药生产资格。此外,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大大提高企业环境污染成本。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将逐渐失去生存空间,这将有利于环保达标、工艺先进的农药企业的发展。

(4)农药禁限用政策为环保、高效、低毒农药推广提供广阔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订)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剧毒、高(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动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通过政策规定禁用和限用部分农药,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农药应用水平,促进农药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农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高毒农药的退出为高效、低毒农药让出市场,有利于高效、低毒农药的推广。

(5)专利农药集中到期带来巨大机遇。目前使用的多个农药品种是在20 世纪80—90年代研发的,今后10年专利农药将集中到期,到2023年全球将有166个农药专利到期,届时新增加的农药产品市场达110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随着农药专利到期密集期的到来,国内业内技术优势以及渠道优势较为明显的企业,将会率先涉足专利到期产品,并参与国外农药龙头企业的市场、研发等合作中,不断享受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

(三)农机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6年,我国农机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1599家;2011年为1104家,2012年为1261 家,2013年为1354 家,2014年为1464 家,2015年为1533家。2016年总产值3227.44亿元;2011年为2014.90亿元,2012年为2331.79亿元,2013年为2695.48亿元,2014年为3010.90亿元,2015年为3446.38亿元。2016年资产总值为2266.40亿元;2011年为1057.69亿元,2012年为1278.02亿元,2013年为1539.23亿元,2014年为1811.04亿元,2015年为2051.39亿元。201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1.17亿千瓦;2014年为10.80亿千瓦。

“目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80%,但全程机械化水平并不平衡。此外,马铃薯棉花油茶等作物的机械化率只有30%左右,甘蔗的机械化率仅有3%。目前,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缺门断档和中低端产品过剩的问题并存,机具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有待提升,特别是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度不够。”“在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中,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种养方式、产后加工与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有待加强。同时,适宜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建设滞后,存在农机‘下田难’‘作业难’和‘存放难’问题。”“我国人多地少,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超50%。然而,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区域,制约了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总体进程。”[7]农业机械,不仅替代牛马耕作,将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大幅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美国早在16年前就开始在拖拉机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避免重复播种,减少耕地和燃料浪费。[8]我国已在农药、化肥喷洒无人机上装上智能控制系统,使“这些飞机可以通过计算,精准定位哪里喷洒过,哪里没有,自动智能飞机,即使回去加油或者充电,也能再从上个结束喷洒的地方继续作业”。“据介绍,无人机作业可以比人工作业减少20%农药的使用量,还大大节省了作业时间,减少了种植户的成本,喷洒精准度也提高了。”[9]我国2018年12月2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指出,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薄弱环节机械化全面突破,其中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棉花收获机械化率达到60%,花生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5%和55%,油茶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0%和65%,甘蔗收获机械化率达到30%,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

(四)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是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将农业的主、副产品制成各种食品或其他用品的一种生产活动,是农产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粮食加工、饲料加工,榨油、制糖、制茶、烤烟、纤维加工以及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加工。国际上通常将农产品加工业划分为五类,即:食品、饮料和烟草加工;纺织服装皮革工业;木材木板产品包括家具制造;纸张和纸产品加工、印刷和出版;橡胶产品加工。我国在统计上将农产品加工分为12个行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鞋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和橡胶制品业。

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加工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15年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8万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4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超过1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0年的1.7∶1,提高到2015年的约2.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到2020年,力争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万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左右,其中,粮食、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分别达到88%、23%、13%、17%、38%;规模以上食用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基地拥有率达到50%,专用原料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到2017年,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万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2年的1.9∶1提高到2.3∶1。[10]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在县城内精深加工,使农民靠近加工企业,减少运输成本,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县域内的深加工企业又参与农业产业的资源配置,能够反向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技术“革新”。[11]

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县域工业还可以考虑发展生物产业,“即以生物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官能团等的提纯、加工,形成特定功能的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生物保健品等。县域,特别是山区和丘陵是绿色生物的天堂,许多植物都含有对人类能做出贡献的物质或能量,开发得好,一种植物就能支撑一个产业,带动一定区域的农业产业化。”[12]县城工业行业门类选择,情况比较复杂。除了距离大中城市较近的县域可借势发展城市配套产业外,我国大部分县域都需要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农村市场,选择对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行业。综观我国现有的涉农工业,包括前面所讲的化肥工业、农药工业、农用机械工业、农产品加工工业,乃至与之有关的涉农商业和涉农服务业,其绝大部分这类企业都设置于县域范围。也就是说上述涉农工业对我国绝大部分县是具有区位、资源禀赋和市场优势的。由于涉农工业门类有许多,具体选择还要从县域的实际情况出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