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思考之三:纪实性电视剧和电视的纪实性

思考之三:纪实性电视剧和电视的纪实性

时间:2023-05-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当中,纪实性电视剧自然是当仁不让,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将这一优势运用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理论上将其提升为纪实性电视剧的基本特征,亦不足取。[29]应为众:《纪实性电视剧断想》,《中国电视》,1995年第10期。

思考之三:纪实性电视剧和电视的纪实性

3.思考之三:纪实性电视剧和电视的纪实性

“回节”一节中的第4、5两个问题启发了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如何看待电视剧的纪实性和电视媒介的纪实性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如何看待艺术的纪实和技术的纪实之间的关系。

首先必须承认,艺术发展史往往与科技发展史交织在一起,共同缔造出人类文明的果实。电视剧就是传统叙事艺术、演剧艺术与电子传播相结合的产物。“电视摄像机(特别是数字化摄像机)具有记录现实生活中物像的功能,能在电视屏幕上逼真地展现物像的形、空间位置和运动物的运动形态及色彩,这些使观众能在屏幕上感悟它的真实性。同期声的声音构成所表现出声画并茂的‘生活场景’,强化了观众对画面真实感的审美情感。”[32]这一切,都使得电视剧创作者更加自然、自觉地倾向利用这种电视的纪实性。这当中,纪实性电视剧自然是当仁不让,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将这一优势运用得淋漓尽致。

在此情况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作品把电视剧镜头与资料镜头、真人自演与演员扮演混杂在一起,试图给人强烈的真实感。如《九·一八大案纪实》里除了罪犯以外,几乎所有人都是自己演自己;《长城号今夜起飞》里直接用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张宏民来播有关卫星发射的新闻;《牛玉琴的树》里也让牛玉琴本人参与演出等等。

这些手法无疑是可以用的。但弄不好只能适得其反。一方面,这种手法客观上存在着扰乱观众视听的可能。这就如同前些年流行的所谓“新闻故事”栏目那样,一方面打着新闻的牌子,一方面又是大量的演员(尽管不是职业演员)来搬演。说是新闻,又缺乏真实性;说是表演,却又演得拙劣。另一方面,理论上将其提升为纪实性电视剧的基本特征,亦不足取。如此画地为牢,只能使纪实性电视剧的风格、结构、手法趋向单一、狭窄。

另外,如前文所说,因为电视剧与其他新闻纪实类节目编在一起,便使观众有了纪实性期待的提法也有待商榷。想当年在解放区,战士们看到舞台上演的《白毛女》时会恨不得一枪毙了“黄世仁”,而现代人在电视剧屏幕上再看到恶人当道也难得信以为真并产生某种冲动。为何“假定性”最强的舞台艺术反而会比“非假定性”最强的电视剧更能产生真实的效果呢?这里固然有伦理道德上的时代差异,但也说明现代电视观众受总体上电视纪实的影响,他们对假定性也同样存在着普遍认同。不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能真正全面认识电视剧的属性。这一点也提醒我们注意,纪实性电视剧毕竟还是“剧”,艺术性的创造仍是其主要的创作思维。就题材而言,选择那些具有重大新闻价值(或者说传播价值)的生活素材固然有利于引起观众注意,但对新闻真实性的认同和对艺术真实性的认同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这点必须要分清楚。

【注释】

[1]姚力:《分解性、纪实性与影像化——论新时期电视情节的演变与发展》,《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3期。

[2]黄俊杰:《纪实美学影视剧中的生成和发展》,《贵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3]路海波:《电视剧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05页。

[4]应为众:《纪实性电视剧断想》,《中国电视》,1995年第10期。

[5]陈胜利自述。

[6]陈志昂:《纪实性电视剧电视剧初探》,《中国电视》,1996年第10期。

[7]钟艺兵:《纪实性电视剧的回顾与展望》,《文艺报》,1995年12月1日。

[8]陈胜利自述。

[9]陈建武:《生活真实与戏剧构思的统一——谈纪实性电视剧的特征及创作》,《剧影月报》,1994年第10期。

[10]杨田村:《纪实性电视剧初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96页。

[11]杨田村:《纪实性电视剧初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281页。

[12]陈志昂:《纪实性电视剧初探》,《中国电视》1996年第10期。

[13]陈建武:《生活真实与戏剧构思的统一——谈纪实性电视剧的特征及创作》,《剧影月报》,1994年第10期。(www.xing528.com)

[14]钟艺兵:《纪实性电视剧的回顾与展望》,《文艺报》,1995年12月1日。

[15]张凤铸:《电视声画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642页。

[16]王伟国在“山东电视剧近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17]任远:《电视剧的社会性与当代性》,《当代电视》,1988年第10期。

[18]肖云儒:《多元背景中的特性研究·电视剧二题》,《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19]姚莉:《论新时期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吉林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

[20]路海波:《电视剧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05页。

[21]杨田村:《纪实性电视剧初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285页。

[22]王世德:《纪实性电视剧的特征与规律》,《光明日报》,1993年1月27日。

[23]苗棣:《电视剧的自然化技巧》,《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24]杨新敏:《走出纪实误区》,《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

[25]杨新敏:《电视剧的戏剧性》,《中国电视》,2000年第6期。

[26]陈胜利自述。

[27]杨田村:《纪实性电视剧与纪实主义》,《纪实性电视剧初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28]朱汉生:《纪实性电视剧的美学追求》,《文论报》,1993年7月。

[29]应为众:《纪实性电视剧断想》,《中国电视》,1995年第10期。

[30]苏亚平:《纪实性电视剧初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243页。

[31]蔡骧:《艺术的本质是创造——我国纪实性电视剧的发展轮廓》,《纪实性电视剧初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38页。

[32]王伟国:《关于拍好主旋律电视剧的随想》,《中国电视》,2001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