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糖衣”包裹批评,更易被接受

用糖衣”包裹批评,更易被接受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裹上“糖衣”,批评更易被接受“糖衣”良药不苦口,悦耳忠言不伤人。所以,我们不妨在批评之语的外边裹上一层“糖衣”,这样就不会让对方面丢了面子,对方还会很容易接受。如果良药用糖衣包起来,吃起来就不会苦口了;如果批评别人时用“赞美”的方式,别人听起来就悦耳多了,从而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进而执行你的忠言。

用糖衣”包裹批评,更易被接受

裹上“糖衣”,批评更易被接受

“糖衣”良药不苦口,悦耳忠言不伤人。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沟通中,既需要真诚的赞美,也需要中肯的批评。

人们通常认为,批评他人往往是得罪人的事,所以就不去花心思研究批评的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要使批评奏效,切不可损害他人的自尊心,即使你的动机是好的,有充足的理由批评对方,仍要注意不要使别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不妨在批评之语的外边裹上一层“糖衣”,这样就不会让对方面丢了面子,对方还会很容易接受。

如果良药用糖衣包起来,吃起来就不会苦口了;如果批评别人时用“赞美”的方式,别人听起来就悦耳多了,从而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进而执行你的忠言。

1887年3月8日,美国最伟大的牧师、演讲家亨利·华德比奇尔逝世。华德比奇尔的影响力巨大,被世人评价为“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人”。为了纪念他,一个演讲纪念大会将举行,而莱曼·阿尔伯特应邀向那些因为华德比奇尔的去世而哀伤不语的牧师们演说。

由于急着想表现出最佳状态,阿尔伯特把自己的演讲稿改了又写,写了又改。在作了严谨的润色后,他读给了妻子听,让她给予意见。

妻子感觉他写得很不好,就像大部分写好的演讲稿一样。假如她的判断力不够,她可能就会说:“莱曼,你写得太糟糕啦,这样不行,你如果真的读了这样的稿子给听众,他们肯定都会睡着了。这念起来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你都已经演讲这么多年了,怎么还会写成这样呢?天哪,你怎么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说话呢?你难道不能表现得自然一些吗?如果你想自取其辱,就读这篇文章吧。”(www.xing528.com)

幸好她没有这样说,否则,你一定知道类似的后果。当然她也知道。

因此,她是那样说的:“莱曼,这篇演讲稿如果刊登在《北美评论》杂志上,将会是一篇极佳的文章。”

批评在日常生活中是难免的,工作中更是经常发生。因批评不当,闹别扭,结怨,甚至影响工作,都是常有的事,因此有必要注意一下批评的技巧。

卡耐基《挑战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这样一个例子:

一家营建公司的安全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工地上的工人有没有戴上安全帽。一开始,当他发现不戴安全帽的违规行为时,便利用职业上的权威要求工人改正,其结果是:受指正的工人常常显得不悦,而且等他离开,便又将帽子拿掉以示反抗。于是,他总结经验,改变方式,看到有工人不戴安全帽就问是不是帽子戴起来不舒服,或是帽子的尺寸不合适,还用愉快的声调提醒工人戴安全帽的重要性,然后要求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最好戴上。这样效果比以前好多了,也没有工人显得不高兴了。

如果采用表扬的方式改正一个人的错误,就不会毁坏一个人的尊严和自尊心,给其保留脸面。善于运用这种方式是需要一段艰苦的学习、理解、容忍的过程的。如果想获得驾驭他人的能力,就需付出一定的努力。更重要的事,你因此掌握了一种激励他人改正错误而前进的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陶行知先生无意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就迅速将其制止,并要求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一趟。放学后,陶先生处理完手边的事情后赶到办公室时,看到壬友早就等候在门口。陶先生把他领进屋,很客气地让他坐下,没有立即批评他,却出人意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遵守时间并且比我先到。”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并且也听师长的话,是个好学生。”待王友迟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你是个有正义感的孩子,你打同学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你看不过去,才出手打人。”说完陶先生又给了他第三块糖。王友再也忍不住了,边哭边说:“校长,我错了,你批评我吧,我不该打同学,我不能接受你的奖励。”陶先生笑了,又拿出第四块糖:“你已经承认了错误,再奖励一块。我们的谈话结束了,你可以走了。”

其实,很多时候批评的效果往往并不在于言语的尖刻,而在于形式的巧妙,正如一片药加上一层糖衣,不但可以减轻吃药者的痛苦,而且使人很愿意接受。批评也一样,如果我们能在必要的时候加上一层糖衣,也同样可以达到“甜口良药也治病”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