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批评即滋养,学会正确接受批评

批评即滋养,学会正确接受批评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批评中获取滋养和动力批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资源。正确对待批评,乐于接受批评,是经受锤炼和考验的题中应有之义。厌恶批评,拒绝批评,压制批评,必然阻塞言路,遮蔽视野,贻害事业。闻过则喜,反映了对批评功能和作用的正确认识,是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这样,就会使批评者心生顾虑,怕因批评而得罪他人,影响团结,惹出麻烦。积极地开展批评,勇敢地面对批评,有利于解决矛盾、促进工作,也有利于相互帮助、增进了解。

批评即滋养,学会正确接受批评

从批评中获取滋养和动力

批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资源。缺少这种资源或拒绝这种资源哺养的人,既不会有健全的人格,也不会有成功的事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仅提倡批评,而且应当学会从批评中获取滋养和动力。

古人说过,思立掀天揭地的事业,须从薄冰上履过;欲修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炼来。这就是说,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要取得进步、走向成功,必须经过一番锤炼和考验。正确对待批评,乐于接受批评,是经受锤炼和考验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许多成功的先哲俊彦,他们不仅乐于接受批评,而且严于解剖自己;不仅善于从批评中发现真理,而且善于从批评中汲取营养。批评,不是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而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不是挫折了他们的进取心,而是摈除了他们的虚荣心,使他们变得襟怀坦白、顽强坚韧、积极进取,在心理、精神和人格上得到提升,在生活、工作和事业上取得进步。

然而,曾几何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批评的声音却微弱到几乎难以听到,开展批评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因素。从主观方面分析,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不愿虚心听取批评,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厌恶批评,拒绝批评,压制批评,必然阻塞言路,遮蔽视野,贻害事业。(www.xing528.com)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讲过“闻过则喜”的话。闻过则喜,反映了对批评功能和作用的正确认识,是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是因为“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武器”。他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喻为打扫灰尘、照镜子、洗脸,说明不照镜子就看不见自己脸上有多脏,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而批评与自我批评则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客观地分析一下,一些人之所以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主要还在于被批评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担心因此暴露缺点,影响形象。这样,就会使批评者心生顾虑,怕因批评而得罪他人,影响团结,惹出麻烦。久而久之,批评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位置,减弱其应有的锋芒。其实,矛盾具有客观性,它并不会因为不暴露和不承认而不存在。掩盖和回避矛盾,不仅不能消除和减少矛盾,反而会使矛盾更加尖锐和复杂,造成严重后果。积极地开展批评,勇敢地面对批评,有利于解决矛盾、促进工作,也有利于相互帮助、增进了解。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无损于任何一方的形象,反而有利于树立双方乃至于集体的良好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