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朗真曲德寺:雅隆地区的重要寺院,藏有珍贵文物

朗真曲德寺:雅隆地区的重要寺院,藏有珍贵文物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朗真曲德寺朗真曲德寺,坐落在山南地区曲松县以西的下江乡朗真村,海拔4000米。朗真曲德寺,在噶举派时期是雅隆地区的一座重要寺院,始建于13世纪后半叶至14世纪初。吉·尊丹益西死后,该寺日渐衰落。朗真曲德寺,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经堂大殿位于寺院建筑群东部,坐东朝西,建于吉·尊丹益西活佛时代,后经多次修葺。朗真寺珍藏的文物有明宣德年间铸造的铜钹一对、石雕佛像3尊以及大威德13尊唐卡等,甚为珍贵。

朗真曲德寺:雅隆地区的重要寺院,藏有珍贵文物

朗真曲德寺

朗真曲德寺,坐落在山南地区曲松县以西的下江乡朗真村,海拔4000米。寺院建在村内东南面的河流高台地上,其东、南皆临崖壁,南侧为江扎普久河。该寺系西藏拉加里法王统辖的寺院。

朗真曲德寺,在噶举派时期是雅隆地区的一座重要寺院,始建于13世纪后半叶至14世纪初。噶玛噶举派第四世活佛乳必多杰(1340—1383)曾任过该寺住持。17世纪第五世达赖时期,改宗格鲁派。由吉·尊丹益西任寺院堪布,当时有僧侣60~70人,与拉萨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属极盛时期。吉·尊丹益西死后,该寺日渐衰落。约在19世纪后期,该寺住持由来自康·密亚地方(今昌都地区)的格桑达吉担任,其后有格桑群培、阿旺罗桑却吉坚赞活佛转世传承,后归拉加里法王[19]统辖,成为拉加里王所辖九座寺院中最后一座归顺法王的寺院。

朗真曲德寺,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经堂大殿、护法神殿、僧舍及厨房等。其建筑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建筑始于噶举派时期,位于经堂大殿西北面,现已坍毁,仅存残垣断壁;晚期建筑始于第五世达赖时期,即为现存的经堂大殿、护法殿等。(www.xing528.com)

经堂大殿位于寺院建筑群东部,坐东朝西,建于吉·尊丹益西活佛时代,后经多次修葺。大殿为二层平顶式建筑,底层包括门廊、大殿、佛殿等。门廊位于大殿侧边,有柱2根,立柱为八面棱形柱体,向上收分,面阔9米,进深2米,面积为18平方米。经堂面积约237平方米(长17.4米,宽13.6米),面阔7间,进深7间(各有柱6根),殿内有柱30根,为方形柱体,向上收分,平面呈网格状排列,柱距2米×2.4米,中央2柱直达二层,高侧天窗。殿内遍绘壁画:北壁东端绘有马头明王、天神常醒等4尊密宗护法神像,西端绘有该寺护法神刚尊巴、多吉杰布及恰那多杰的化身像等;东壁中段绘有以释迦牟尼为主尊的坐像,周围绘有八大罗汉,两端则分别绘有四臂依怙神、六臂依怙神、牛头金刚等护法神像;南壁绘有无量寿佛及宗喀巴转世传承系统的高僧活佛肖像;西壁中段为环侍主尊释迦牟尼的八大罗汉,两侧分别绘有班丹拉姆护法神及转世轮回图等。经堂天窗的南、北壁上绘有两幅壁画,面积3平方米,其北壁中间绘有第五世达赖像,右侧为格鲁派历代高僧,左侧绘有一身着蒙古官服的人像,似为固始汗,其左上方绘有白度母像;南壁主尊为无量光佛,其侧为“西方净土变”,描绘出西方极乐世界重楼叠轩、池水净莲的场景,另一侧绘有格鲁派历代高僧,属近代作品。

护法神殿,位于大殿西北侧,为一层平顶式建筑。分内、外两间:外间6柱,面积30平方米,四壁以黑底绘出各种依怙神像,用红、黄色线条勾绘形象;内间2柱,面积10平方米,供置有各类宗教服装及面具等。朗真寺珍藏的文物有明宣德年间铸造的铜钹一对、石雕佛像3尊以及大威德13尊唐卡等,甚为珍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