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格鲁派寺庙-利吉尔寺:拉达克最古老的喇嘛体系寺院

格鲁派寺庙-利吉尔寺:拉达克最古老的喇嘛体系寺院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这座寺庙在15世纪重建,作为一座格鲁派寺庙,照看着闻名于世的阿奇寺。利吉尔寺是拉达克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第一座喇嘛体系的寺院。利吉尔寺修建于距离列城50公里处印度河旁边的山谷上,坐落在一个村落中心,现隶属于格鲁派佛教建筑,同赫密斯寺并称为拉达克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寺庙。为了纪念主持仁波切,寺庙举行一年一度的节日,时间是在藏历第十二个月的二十七至二十九号。

格鲁派寺庙-利吉尔寺:拉达克最古老的喇嘛体系寺院

(1)利吉尔寺

利吉尔寺有长达900多年历史,是12世纪建造的寺庙,在拉千·嘉波(Lhachen Gyalpo)——拉达克第五位国王统治时期(1100—1125)建立,国王在1065年提供了建造寺庙的土地,起初在嘉波和肯达姆萨德(Kndampsade)二人的带领下,由喇嘛拉旺朝杰(Lhawang Chhosrje)主持建造,建造伊始它是和噶丹派形式联系的。后来这座寺庙在15世纪重建,作为一座格鲁派寺庙,照看着闻名于世的阿奇寺。由于经历了多个世纪的风雨侵蚀,寺庙最早期的建筑结构被一场大火严重毁坏,利吉尔寺在18世纪后开始重新修建,现存建筑只有200多年时间。寺庙另建有小规模的僧人学校以及博物馆,建筑一侧建有一座达25米高的弥勒佛露天神像。

利吉尔寺是拉达克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第一座喇嘛体系的寺院。利吉尔寺修建于距离列城50公里处印度河旁边的山谷上(图5-98),坐落在一个村落中心,现隶属于格鲁派佛教建筑,同赫密斯寺并称为拉达克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寺庙。虽然最开始是噶丹派的基地,在15世纪却由格鲁派接管,主持是阿里·仁波切(Ngari Rinpoche)。为了纪念主持仁波切,寺庙举行一年一度的节日,时间是在藏历第十二个月的二十七至二十九号。

图5-98 利吉尔寺

利吉尔寺享受着特殊的地位,寺庙主要的杜康殿(图5-99)被保存得很好,且装饰着作为日常崇拜功能而摆放的两个佛塔,殿内放着燃灯佛(Mar-me-mdsad)佛、释迦牟尼弥勒佛、威严的宗喀巴大师和他的两个弟子康裕(Kangyur)、唐裕(Tangyur)的雕像(图5-100),除此之外,室内现代化的书架装有成批量的经文。另外一个最近新建的大殿伊尼斯康(Nyenes Khang)装着十一面的观世音菩萨,两侧墙上有一些代表慈善佛祖的壁画和新绘制的十六罗汉的壁画等各种神像(图5-101)。靠近喇嘛领袖住所的上层是一个小佛堂,装饰着很多精彩的雕像。贡康大殿威严神圣,殿内有斯达巴(Se-ta-pa)的雕塑、寺庙的守护之神以及大威德金刚

利吉尔寺在拉达克海拔较低的许多小村庄里建有大约15个寺院分支,在那里僧侣们给贫苦的人们提供帮助。在利吉尔寺的主要分支中,最有名的和最重要的是阿奇寺。利吉尔寺的学校于1973年建造。建校的最初目的是在拉达克寺院的带领下,向新信徒们提供配套设施和机会,以便他们在进入列城地区的佛教学院学习之前或者在色拉寺(Sera)、哲蚌寺(Drepung)、噶尔丹(Galdan)、塔什(Tashi)、格如德(Grud)以及印度南部等地区接受更高的教育之前接受最基础的教育。利吉尔寺因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数世纪前流传下来的佛教文本和征集的文物而闻名。克什米尔和西藏艺术的典型代表就是其分支阿奇寺,而且阿奇寺今天仍因克什米尔艺术家有名的壁画和粉刷图画而闻名世界。利吉尔寺保留和维护了所有寺院的分支,而且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喜马拉雅和拉达克寺院文化精华部分的发展。

(2)巴郭寺

在拉达克的堡垒中,巴郭寺尽管看起来比较破旧,但却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图5-102)。在拉达克王国被分割的那些年中,巴郭寺是统一了拉达克王朝并以“南吉”作为姓的那个分支的首席寺庙。据史料记载,由于该寺庙战无不胜,在17世纪下半叶承受了西藏蒙古军队三年的攻击。

巴郭寺建在山上,由三座大殿组成,山下是巴郭寺的村庄(图5-103)。其大殿内部的阿弥陀佛像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这所寺院的主要佛像。据传斯内尔格罗夫(Snellgrove)已经把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名为向巴(Chamba)拉康的大殿献给了喇嘛泽旺·南吉(Tshewang Namgyal)。巴郭寺自从16世纪建成以来一直存在并未遭到破坏,内部的壁画保存得非常完整,因此它在年代和重要性上仅次于著名的阿奇寺,成为在拉达克阿奇寺之后壁画最美的寺庙(图5-104~图5-110)。该寺庙就像拉达克其他的一些寺庙一样,由一位来自赫密斯寺的僧侣照看,被当做噶举派(Kagyupa)的所有物。

图5-99 利吉尔寺杜康大殿

图5-100 经堂内部实景

图5-101 利吉尔寺的壁画

图5-102 与山石融为一体的巴郭寺

图5-103 巴郭村庄

在向巴拉康大殿内,拉达克寺庙内惯有的凶猛之神的绘制并没有表现出它们的统治地位。在入口处金刚萨士锤菩萨拿着金刚和钟而不是玛哈嘎拉,四尊地区国王的佛像被放在金刚萨士锤菩萨的每一边。与阿奇寺反映克什米尔佛教和印度佛教的风格不同,巴郭寺以及其附属的所有装饰皆展示着西藏各式各样的佛教风格。在摆放有弥勒佛大殿的左墙上绘制着一尊拿着木球沉思的佛像,它在阿底峡佛像的一侧,在阿底峡的另一侧是一尊几近毁坏的佛像。右墙上是金刚持佛像,其之后是莲花噶波(Padma Dkarpo)佛像和观世音菩萨像,这些佛像基本都用传统的方法重新粉饰过。这一大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过去的三个世纪中尚未受外界的影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与前期的皇家建筑相邻的是另一个规模较大的大殿——塞臧(Serzang)殿(镀金和铜)。这座殿堂以康裕命名,康裕是西藏佛教砍农姓氏,名字由代表金色、银色以及铜色的字母组成。据传该大殿是由桑格·南吉(Singye Namgyal)出资修建维护的,其目的是为了行善。室内左手边放着大量写着砍农姓氏的书架,印有印度当地的评论及学者巨作的书也相应地放在大殿右手边的书架上。

图5-104 巴郭寺大殿正面

图5-105 绘有建筑的壁画

图5-106 壁画彩绘

图5-107 巴郭寺木构件

图5-108 巴郭城堡

图5-109 巴郭的石雕和玛尼堆

图5-110 巴郭的塔群和塔内彩画

此外,该寺庙内另设有一个小有名气的神龛,其内部摆放着一尊尺寸较小的弥勒佛像,它是由嫁给桑格·南吉的王妃格桑(Kalzang)捐赠的。如今,巴郭的弥勒佛大殿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认为是由美国世界历史遗迹资金在2000—2001年列出的世界100个最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场址之一,同时这一特殊场址也是公元1445—1650年拉达克历史上最突出的遗迹之一。而隶属于巴郭的名为瑞伯坦斯·哈瑞斯·哈尔(Rabrtans Lharise Khar)的著名城堡现在已经完全只剩下废墟了,然而上文提到过的三座大殿的修建细节我们还是有章可循的。

笔者通过翻阅大量的史料以及当地僧人的口述整理出了这三座大小不同、重要性不等的大殿的赞助者,并归纳出其内部佛像的确切修建时间:

① 向巴拉康大殿:其内部弥勒佛黏土像是国王达格斯·邦德(Dkspa Bumlde,1450—1490)赞助的,墙上的彩绘是在喇嘛泽旺·南吉(Tsewang Namgyal,1580—1600)统治期间创作的。

② 塞臧大殿:殿内部的弥勒佛雕像可能是在国王杰央·南吉统治期间(1600—1615)开始修建的,但很可能是在1622年国王桑格·南吉统治时期才完成。许多重要的像《甘珠尔》和《丹珠尔》等用五种珍贵的颜色书写的宗教书籍都在这座寺庙中保存着。

③ 禅辰(Cham Chung)大殿:大殿是由巴尔蒂王子杰姚·卡顿(Gyal Khatun)主持建造的。国王杰央·南吉在初期建造了一个清真寺形状的寺庙,但是在他信仰了佛教以后,又把它换成了佛教寺庙的样式。目前这个遗址正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自然损害,已经处在了倒塌的边缘。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巴郭寺所属的福利协会是一个在美国纽约组织的由西藏经典文化翻译者协会领导下的一群致力于保护历史性遗迹的僧人们自发组成的社会性组织。赫密斯寺现在拥有主要的向巴庙宇的管理权,而塞臧大殿则是属于巴郭村庄的。

(3)斯皮托克寺

斯皮托克寺是由国王达格斯·邦德在14世纪晚期建造的(图5-111、图5-112)。寺庙的建设场地是由国王批准的,占用的是11世纪寺院的场地,并且宗喀巴还派遣了两位使者去寺庙修建了塞-帕格-梅得(Tse-pas-med)的雕像,这座雕像被放置在高10英尺多的寺庙集会大厅内部。寺庙代表了拉达克的第一个杰出的格鲁派机构,藏语名称的意思是“有效的榜样”。它大概离列城7公里远,靠近斯皮托克村子的航线附近。库硕科·跋库拉·仁波切(Kushok Bakula Rinpoche,十六罗汉其中之一)是该寺庙的领导者,其麾下所领导的僧人有120名之多。1834年,拉达克被查摩土王占领,斯皮托克寺被他改作皇室家族府邸。寺庙每年一度的节日叫做斯皮托克“Gu-stor”,在藏历第十一个月的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

图5-111 斯皮托克寺正立面(www.xing528.com)

图5-112 斯皮托克寺背面

和藏式寺庙不同,斯皮托克寺本土化特征比较明显,其建筑层数皆系多层,木质阳台。鉴于建造寺庙的山上起伏跌宕的岩石,寺庙和僧院需要在不同的高度和不同地势建造(图5-113~图5-115)。在入口门厅的位置陈列着面目凶狠的神像,寺庙的主要殿堂杜康殿为普通的喇嘛们提供了相对低的座位,但为神圣尊贵的达赖喇嘛提供了较高的宝座,比如说在大殿上端,有为达赖喇嘛和跋库拉·仁波切设置的座位。此外,这座大殿还摆放着释迦牟尼的雕像、宗喀巴和他的两个弟子的雕像、大威德金刚(Yamantaka)、阿底峡大师以及十一面的观世音菩萨像。另有《甘珠尔》(康裕)和《丹珠尔》(唐裕)的佛教经文评论书籍放在大厅左边木质的书架上,墙上绘有保护神的绘画(图5-116)。在建筑群规模较小一些的庙宇中另保存有多座佛塔和雕像,譬如:其中一个保存着三尊有名望的坦陀罗神像,分别叫做桑瓦拉(Samvara)、维吉拉(Vajra-Bhairava)和 密集金刚(Guhyasamaja),一座佛塔和一尊阿底峡的雕像在附近;另外一个房间放着一尊宗喀巴的雕像和他的全部作品;还有一个房间摆放着女神度母化身的雕像,显示出精湛丰富的雕刻技艺。另外一个殿堂抽康(Chow Khang)大殿中央放着1960年从西藏带来的绸(Chow)的雕像,在他右边有一尊莲花生大师的雕像,左边有一座镀银的畅杵波(Chang-Chub)佛塔。抽康殿的右边是多玛(Dolma)拉康,这个拉康殿放着21个镀金铜度母,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我们发现每一个度母都拿着长茎叶的荷花,且长着7只眼睛(俗称智慧之眼)。这些雕像也是现任的转世喇嘛从西藏带过来的。多玛雕像则在所有寺庙(不管什么教派)都供奉崇拜着,僧人和俗人们每天都要背诵赞美多玛的圣诗。抽康大殿下层的启康大殿内部有很多珍贵的雕像和寺庙的保护神(Cham Spring),诸如佛祖和他的两个弟子以及大威德金刚(Yamantaka)的雕像,同时墙面上亦有保护神的壁画像。

图5-113 寺庙和僧院在不同高度

图5-114 内院

图5-115 柱头彩画

图5-116 斯皮托克寺入口门廊处的壁画

(4)蒂克塞寺

蒂克塞寺在列城东部20公里处,是拉达克年代最久的寺庙之一,也是拉达克中部地区最大的寺庙,地处海拔3 600米,是藏传佛教寺庙。蒂克塞寺是拉达克寺庙中结构最特殊的,奇特而复杂,让人印象深刻,建筑外形层叠起伏,依山而建,十分壮观,占据了印度河右岸整个一座山(图5-117、图5-118)。为了保持初期的一贯形式,该寺采用把僧房作为中心的形制模式,顶层是作为喇嘛领袖和僧人们的居所。建筑环绕内庭院建造,平面构成与拉萨大昭寺相类似,接近于早期的建筑样式(图5-119、图5-120)。蒂克塞寺的主殿杜康大殿建造地点位于山顶城堡的制高点,象征着拉达克的神权,室内书架上放满了经文,但是从它的壁画和雕像来看,杜康殿的维护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保存得很不完整(图5-121)。附近的一间圣房放着一尊大的释迦牟尼雕像和十一面的观世音菩萨雕像。贡康大殿室内昏暗,摆放着一些神像(有女神的雕像),由于有些模糊,所以笔者分辨不出其真实原貌,在室内顶部偏右处是一尊小弥勒佛像。寺庙顶层附加的通向喇嘛领袖住所的露台被保存得很好,并且装饰着84个坦陀罗大师的画像和十六罗汉像等。人们可以从露台上俯瞰印度河谷迷人的风景

蒂克塞寺是由仁钦桑布的侄子——帕尔丹·沙拉博(Paldan Sherab)在15世纪佛教“第二次传播”期间在拉达克建造的,从属于格鲁派。1981年,庭院右边建造了一个高达15米的弥勒佛塑像,在杜康殿的后面还有一个据说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佛像。寺庙以庆祝藏历新年的仪式而闻名,每年一度的节日庆典是在藏历十二月十七和十八号举行。当仪式开始时,寺庙中的僧人皆拿着白色靴子排成队伍出列,人们戴着面具跳舞的模式和斯皮托克寺相类似。

(5)日宗寺

据传,有父子二人从西藏来到拉达克并于1872年(也有人认为是1840年)修建了日宗寺,起初建寺二人皆不属于受戒僧人,随后开始信教并被后人尊为转世喇嘛。日宗寺是拉达克同时也是西喜马拉雅地区历史最短、建寺最晚的著名的格鲁派新兴寺庙。

日宗寺距离列城73公里,位置处于由干线道路顺着山脉的一侧行走大约6公里远处,孤立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是一个冥想和修行的理想之处,附属于它的寺庙大概离它有1 000米远。该寺庙坐北朝南,修建在一座山坡上,山形呈自然的海螺形态(图5-122),日宗建寺目的是为了僧侣们修行,以戒律严苛而享有名誉。

图5-117 蒂克塞寺建筑正立面远景

图5-118 蒂克塞寺侧立面建筑实景

图5-119 蒂克塞寺庭院

图5-120 蒂克塞寺木结构

图5-121 蒂克塞寺壁画

日宗寺的建筑构成依旧沿袭以往布局,分为贡康、经堂、丹珠拉康和吉春等,此外寺庙有着集体厨房(虽然它的食物只提供给它的几个不同部门的30位喇嘛)。该寺庙建筑最大的优势有以下几点:建筑有特殊、优良的木构系统;梁枋柱头保护得很好且做工精致,是我们研究拉达克地区建筑构造极好的范例(图5-123、图5-124)。寺庙的杜康殿摆放有释迦牟尼佛像、弥勒佛像、宗喀巴以及他的两名弟子的佛像和观世音菩萨像等雕塑。寺院里另外一个相对小一点的庙宇装着一座大佛塔,佛塔两边是弥勒和阿底峡雕像。寺庙内部壁画形象突出(图5-125),圣房里装饰现代,存放着一些精致的唐卡,尽管如此,寺庙仍然由于年代较新,所以美学或者古文物资源很是稀缺。

至今为止,日宗寺依旧沿袭着探寻建造寺院的父子二人转世僧人的风俗习惯,寺庙中居住的僧人受着比其他拉达克寺庙更为严格的依附于律藏规则的教规的约束,另有周边区域对于寺庙僧人的施善之举颇为感动,使得日宗寺深得民心。因此,拉达克地区黄教教派的贵族信徒纷纷派送自家的儿子前往日宗寺读书,同时他们认为在周边的格鲁派寺庙中唯有日宗寺的教义传承、知识技能的训练等最为系统化、规范化。日宗寺庙的黄色建筑代表学校,这里的学校规模在拉达克列城的所有佛教建筑中堪称最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图5-126、图5-127)。

现世日宗仁波切是第102任的甘丹赤巴仁波切,作为拉达克王子的转世,甘丹赤巴出生后,便被十三世土登嘉措法王赐予法名——洛桑土登尼玛,并被当做仁波切的转世。日宗寺大殿中每一代仁波切法座上都奉有一张前世仁波切的照片。

图5-122 日宗寺全景

图5-123 日宗寺门廊1

图5-124 日宗寺门廊2

图5-125 日宗寺壁画彩绘

图5-126 日宗寺殿堂内的佛塔

图5-127 日宗寺的学校

(6)贝土寺

贝土寺是拉达克第一座格鲁派寺庙,建于14世纪,见证了拉达克格鲁派最主导、最富改革性的寺院秩序的到来,格鲁派也被称为黄教,是由宗喀巴(1357—1419)创建的。他派去拉达克的使者受到达格斯·邦德国王的欢迎,在国王的赞助下,喇嘛拉旺·路德(Lhawang Lodoe)建立了这座寺院。格鲁派同竹巴派的不同在于其对于僧侣规则的严格监控。史料中认为,此寺院的建立完全是一个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