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藏色拉寺:探寻最浪漫的藏地寺庙

西藏色拉寺:探寻最浪漫的藏地寺庙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来,佛寺和浪漫应该不沾边,可是我每次提到藏地佛寺就会想到色拉寺,每次想到色拉寺就会觉得浪漫满怀。色拉寺,在拉萨北面三公里处的色拉乌孜山脚下,上风上水,全称是“色拉大乘寺”,与甘丹寺、哲蚌寺并称“拉萨三大寺”。不过色拉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如今,辩经已成为色拉寺的一张名片。

西藏色拉寺:探寻最浪漫的藏地寺庙

浪漫是一种个人感觉

说来,佛寺和浪漫应该不沾边,可是我每次提到藏地佛寺就会想到色拉寺,每次想到色拉寺就会觉得浪漫满怀。

色拉寺,在拉萨北面三公里处的色拉乌孜山脚下,上风上水,全称是“色拉大乘寺”,与甘丹寺哲蚌寺并称“拉萨三大寺”。不过色拉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觉得色拉寺浪漫,首先源于它的寺名。“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当年色拉乌孜山脚下,到处都长满了野玫瑰。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建寺,就是因为格鲁派宗师宗喀巴大师极为喜欢这里的风光,长年在这里修行,闭关、说法。玫瑰象征着爱情,想想漫山遍野怒放着红的、粉的、黄的、白的玫瑰,何其漂亮、何其浪漫!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拉萨真的有玫瑰吗?其实拉萨最早的市花就是玫瑰。

其次,是因为我第一次到色拉寺,是一个仲夏的下午,那时候还不知道色拉寺有辩经,一时兴起便去了,到的时候已是下午五点多钟,辩经已经结束。寺内人很少,一条主路微斜向上,两边白墙红顶的房子到处印着雨雪风霜留下的痕迹,陈色斑驳的院门内隐隐现出红色僧袍一角,透过茂密枝叶斜斜射下的阳光,柔和而富有韵律,踩着光斑走去,仿佛穿行在一条时光隧道。安静无声中,时光如水般流来淌去,一种浪漫的情怀油然而生。

色拉寺的

浪漫

在如莲般生长的

红墙边

在斑驳石板路上的

光影中

在辩经僧人飞舞的

衣襟上

第三个原因,是又有一次去色拉寺,原本是陪朋友去看辩经,哪知道当日寺里麦扎仓维修,辩经临时取消了。刚走进寺内就听到一阵歌声,寻声而去,只见一群姑娘小伙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十几人一排,前后列九排,三排一组唱着歌合着拍子,舞动着手中的小杵夯地,正是维修的麦扎仓在打阿嘎。打阿嘎是藏地修建宫殿、寺庙时,劳动过程中的一种载歌载舞形式,藏戏《文成公主》中就有一场打阿嘎,几百人一起边劳作边随乐舞动,当真是规模宏大。色拉寺内的打阿嘎虽无那么大气势,但歌声清越嘹亮,舞姿飘逸柔美,观之更是赏心悦目。干活休息中,大家一起聊天打闹嬉戏,一对青年男女坐在一旁角落里,像一对情侣,两个人凝神互望,依偎着说着悄悄话。一见之间,心底柔情一片,只觉得世间浪漫莫过如此。

初夏,我又一次来到拉萨。

在拉萨的起初几天,我一直在咖啡馆看书、写稿,终于在一天下午走到阳光下,使劲地伸了伸懒腰,想了半天,决定做一次彻底地、漫无目的的游荡。于是再次去了色拉寺。

安静,是色拉寺给人最强烈的感受。

寺门口的老街上,尽管小贩在叫卖,汽车喇叭也不时地响起,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安宁自在。街边长椅上,安静地坐着一位摇着转经筒的老阿妈,厚重的氆氇裹着她干瘪的身躯,强烈的阳光透过树梢照在她身上,如柴般枯槁、黧黑的皮肤浸满了黑夜的深沉,多年的风霜将印迹毫不留情地刻在她的脸上。老阿妈眯缝着眼睑,虽然毫无表情,目光却清凉明澈,似乎有洗净沧桑的平和

老阿妈孤独的身影和转动的经筒,连同那些逆光飞舞的蝇虫,素描般定格在了我的心底。

突然,远处传来了“呜呜呜”的长号声。居然赶上辩经了!我忙快步走入寺内,只见无数红衣僧人从僧舍中涌出来,仿佛掀起了红色巨浪,此时没有任何一种红,能喷薄出如此强大,足以穿透岁月与生命的力量。

我随着红浪向前行进,看着最后一抹红色汇入措钦大殿,才轻手轻脚跟了进去。空旷的佛殿内端坐着无数僧人,却极为安静。我轻手轻脚走到大殿的一侧,倚着栅栏坐了下来。

“当”的法器一响,一声无法想象的低音,仿佛穿过时空般进入耳鼓。我寻声望过去,依稀可见一位老态龙钟的红衣僧人高坐于讲经台上,真是想象不出那么低沉雄浑的胸腔共鸣,竟是从如此干瘦的身躯中发出的。

那些极难分辨的喃喃低语,时高时低,流淌在大殿每一个角落,让人一下子生出莫名的敬畏和虔诚。

突然,钹磬声大作,上千人齐颂起来。轰然而起的声浪一下冲垮了我所有的心防,一波一波将我引领向一个从未到过的世界。不知过了多久,齐颂变成齐唱,声音渐趋平稳,我完全空白的思维才逐渐有了意识。(www.xing528.com)

诵经声时而抑扬顿挫,时而清远呢喃,宛如天音缭绕在大殿内。僧人们随着诵经的节奏,左右摇晃着身体齐声唱和。闭目聆听,如在莲花净地,无思无念,一切尘世之声都已嘎然消失。

时光在厚重的诵经声中渐渐逝去。几个小喇嘛突然起身快步行出大殿,片刻后拎着大食桶回来,坐在走廊与大殿之间的台阶上,给诵经的僧人准备食物。走廊和台阶处堆满了僧人们的藏靴,进入大殿的僧人都是赤脚,提着食桶的小喇嘛也是如此,他们的赤脚紧贴着西藏的土地,就如同他们的心,赤诚一片,虔诚地裸陈向佛。

诵经、就餐结束后,僧人纷纷走出措钦大殿,急速穿戴规整,成群涌向辩经场,准备开始辩经。

出了措钦大殿向南行不远,就到了辩经场。

这是一处露天小院,院内古树虬结,枝叶茂盛,不惧日晒,院子中央是白石子铺成的场地。辩经开始时,全体僧人着红袍,戴黄色僧冠,盘膝而坐,先齐声念诵一回,然后开始分组辩论

辩经,就是在佛法学习过程中辩论经义。藏传佛教各个教派均以此为学习佛法的重要方法。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多次与外道宗师辩论获胜,才令佛法发扬光大,取得外道信众信服而投向佛教的。佛祖亦曾亲口开示,鼓励信众不要盲从,要考验佛语,如试金一样,知其正确、方而行之。

如今,辩经已成为色拉寺的一张名片。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三点准时开始,四点半左右结束,向游人开放,可以自由观看。之所以常年如此,是因为色拉寺的僧人相信思辨和锲而不舍的追问,乃是开启般若智慧的绝佳钥匙。

看着僧人们的

清朗笑颜

举手投足间

绰约飘然

像极了他们前世

随佛而去的

背影

辩经场上,一群群红衣僧人团团围坐,每圈围坐的人群中间,都有一位僧人立在当地,忽而抬腿跨步,双手互击,手上念珠飞舞,忽而俯身探头,向在坐某位僧人咄咄逼问,大有不问倒对方不罢休的态势,兴奋处还会啸叫连连,声彻树林,兼有围坐者的哄笑之声,树林内人声鼎沸,此起彼伏,场面气氛极是热烈。

看着僧人们的清朗笑颜,举手投足间绰约飘然,像极了他们前世随佛而去的背影。此时的他们,脱了禅静,立在高原明亮的阳光里演佛,我如痴如醉地看着那红衣飞舞,想从他们的笑容中寻找出大殿里佛祖熟悉的双眼。

看完辩经,我在色拉寺里闲逛。色拉寺又恢复了安静,只是那些诵经声仿佛伴着风声依然在耳。

其实对于色拉寺,我虽然去了多次,但并没有真正彻底地逛过。好像浪漫感觉带来的,是一种天然的慵懒和漫无目的,既不想知道哪些景点好看,也从未想过去看看攻略,完全是凭着感觉,信马由缰,逛到哪里就是哪里。

穿过重重佛殿,到了后山脚下,蓝天白云映衬下,几处僧舍的窗台上、台阶下,零星摆放着一盆盆的鲜花,更有几丛格桑花在墙角边肆意盛开,粉红嫩白随风摇曳,千娇百媚地晕染出一幅静物油画。

在僧舍小院中,一位老态龙钟的红衣喇嘛,正用他那瘦骨磷磷、抖抖颤颤的手,轻轻拂去花朵上的尘埃,扶正歪倒的花枝,为屋前的几丛格桑花浇上一捧清泉。

藏族人喜欢格桑花,很多藏族女孩都起名“格桑梅朵”,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据说,这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花,杆细瓣小,看着弱不禁风,可不怕风吹雨打太阳晒,坚韧顽强得令人赞叹。

我曾询问过很多藏族朋友,到底哪种花是格桑花?有的说它是黄色的野雏菊,有的说它是杜鹃花,或者娑萝,也有的说是金露梅、波斯菊、秋樱,等等,答案五花八门。最后我才明白,在藏人眼里,所有好看的野花都是“格桑梅朵”,它象征着爱和希望,也带着祝福与吉祥。

色拉寺里,格桑花并不像草原谷地那样成片地铺开,但依旧是热烈而不羞涩的绽放着。信步行去,移步换景,仿佛走在一条鲜花铺就的天路,佛在拈花微笑,看着我转着寺院,转着山水,转着心经,在朝圣的途中不停地行走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