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冷酷,善良之人遇罹难:鲁迅笔下的主人公与悲痛

社会冷酷,善良之人遇罹难:鲁迅笔下的主人公与悲痛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Q如此,孔乙己如此,祥林嫂等等亦如此,他们被社会践踏着以至于死亡,这是鲁迅先生底“主人公”。这是鲁迅先生底本来的慈善的心。但为这种事而愤慨而悲痛的是《药》底作者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底一颗慈悯的心,隐藏在他底悲愤的面影之下。

社会冷酷,善良之人遇罹难:鲁迅笔下的主人公与悲痛

一、冷酷的社会,使一个最悲悯而和善的人不能不怒目而执刀

有人说鲁迅先生底感情是病态的,这论断是浮面的,而且鲁莽的。他在素质上是一个最和善不过的人。当初,他以忠厚待人,而人却欺侮他。社会所给他的待遇,常常是冷酷,奚落,嘲笑,以至于迫害,他只要把他底历史与他底创作联系起来一想就不难明白。看他底创作有大多数的主人公是在奚落与嘲笑之中被残酷地待遇着的。阿Q如此,孔乙己如此,祥林嫂等等亦如此,他们被社会践踏着以至于死亡,这是鲁迅先生底“主人公”。这些人们对于鲁迅先生是那么亲切,他满怀着同情心在关心他们,刻画出他们底痛苦,与他们底心弦一道跳着,一道呼吸着。这是鲁迅先生底本来的慈善的心。可是我们底社会不容这人类底良心,他们为了追逐各自底利欲,以为纯真是傻子,温厚是白痴,而且这种人正好让他们分肥,这种事再没有比在鲁迅先生底制作中刻画得更分明的了,而刻画得最露骨的是《药》这篇小说:一个青年被绑去杀头,别人拿包子去蘸血吃,人们所谈论着的是这一类的话:

“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第一要算我们栓叔运气,第二是夏三爷赏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独自落腰包,一文不花。”这是多么残酷?简直是谈论杀一只猪,你分多少斤,我分多少斤。而这种事,在我们底现在仍然天天进行着,而且越进行越热闹了。但为这种事而愤慨而悲痛的是《药》底作者鲁迅先生。《狂人日记》底主人公简直是代表鲁迅先生说话: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www.xing528.com)

鲁迅先生简直可以发狂,他把精神寄托在被虐待底人们身上,所以他开始呐喊,而终于和被蹂躏,被迫害,被虐待的我们一道来号叫了。他底和善的心里,现在填满了炸药,他只能在淤积起来的血底下挖一个小孔来呼吸,然而他知道,只有从血路里杀出去,才能保持住人类底慈悯与和善。我们看见《社戏》中的鲁迅是多么可爱,天真,而且也照见了鲁迅先生那颗对儿童的贴切的心;他在三十以后,仍然不失去一颗赤子之心呵。就是他对于动物,对于鸭,对于兔,是那么的悲悯,他所写的《鸭的喜剧》,《兔与猫》,完全衬出了他对人世间造物的深厚的爱。然而他以这种爱来对人,得到什么报酬呢,上面已经说过了,这里还有一则逸话:孙福熙的《我所见于〈示众〉者》一文中有一个注说,鲁迅先生“在教室试验氢气的燃烧,因为忘记携带火柴了,故于出去时告学生勿动收好了的氢气瓶,以免混入空气,在燃烧时炸裂。但是取火柴回来一点火,居然爆发了;等到手里的血溅满了白的西装硬袖和点名簿时,他发见前两行只留着空位;这里的学生,想来是趁他出去时放进空气之后移下去的,都避在后面了。”(一九二五年五月,《京报副刊》)

他以实话告诉学生混入空气要爆裂,而学生倒利用他底知识去作弄他。这不过是学生底恶作剧,社会上更不消说,为了博得自己快乐,人们都觉得阿Q处死时游街而不唱一出戏是遗恨,这是何等心痛的告白与充满同情的抗议。

鲁迅先生底一颗慈悯的心,隐藏在他底悲愤的面影之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