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旧址:红色历史的见证

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旧址:红色历史的见证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12月2日,红5军政委黄超和妇女先锋团连指导员寇吉英,在国民党县政府大衙门主持召集各街市政府成员开会,商讨成立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事宜。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协助红军惩治土豪劣绅。马步芳军队保安团卷土重来,县苏维埃政府“八大委员” 、红军伤病员和一些革命群众惨遭迫害。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旧址,解放后曾为山丹县人民政府府址,现建为县东街小学。

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旧址:红色历史的见证

苏维埃山丹县政府旧址

山丹县苏维埃东西关街市政府旧址

苏维埃山丹县政府旧址,原系国民党山丹县政府(大衙门)的办公地。

1936年11月21日,红西路军进驻山丹。为了创建革命根据地,在城区进行了布防后,便通过走街串巷访问、召开群众会演说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红军宗旨和“有力出力、有人出人、联合一起抵抗日寇”的道理。经过两三天的工作,于11月24日召开群众大会,通过群众推荐红军确定的方式先后在东街、西街、南街、北街、东西关建立了5个苏维埃街市政府。

山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12月2日,红5军政委黄超和妇女先锋团连指导员寇吉英,在国民党县政府大衙门主持召集各街市政府成员开会,商讨成立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事宜。会上大家一致拥护成立“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 。经群众协商推荐,红军领导机关确定,县苏维埃政府由何文魁、许裱匠(真名不详)、吴天福、郭长保、童登云、陈兴堂、彭述田、靳汝贤等8名委员组成(当时群众称为“八大委员” )。何文魁任主席、许裱匠任副主席,下设6个部,吴天福为民政部长、郭长保为财政部长、童登云为供给部长、陈兴堂为土地部长、靳汝贤为文化教育部长、市政部长(名讳不详)。县苏维埃政府设在大衙门国民党县政府内。

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协助红军惩治土豪劣绅。旧衙门的衙役李山,勾结土匪,敲诈勒索群众,实属地方一霸,民愤极大,红军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将其押往县政府审讯后处决,并没收了他的全部不义之财。县苏维埃政府还协助红军挖了东、西关土豪王麻子(浑名)的浮财和马俊、毛永吉的粮窖,挖出的浮财除一部分补充红军所需外,其余救济了贫苦群众。(www.xing528.com)

积极组织群众支援红军。县苏维埃政府和各街市政府成员走家串户,宣传红军宗旨,动员各街群众出粮出物,给红军以有力的支援。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东街市政府主席吴培录带头拿出小麦6石、毛毡13条、皮袄3件、煤80多石。北街市政府委员邢发育捐献毛毡10多条、皮袄3件,从而激发了各界群众支援红军的热忱。国民党县农会会长钟守俊支援粮食10多石、毛毡20多条、皮袄4件;西街农民毛炳珍支援粮食20石。城区的一些商号也纷纷为红军献粮献物。县政府还组织群众带领红军到各乡买粮买草。红军对群众支援的东西,有的付了烟土、银元,有的写了条据。红军到山丹期间,正值寒冬季节,部队衣着都很单薄,县苏维埃政府及各街市政府成员积极组织群众为红军赶制冬装。皮匠王作仁、张全仁等10多人,在北街孙兴福家中不分昼夜干活30多天,为红军赶制了皮背心240多件,短皮袄140多件,皮手套240多副。东街妇女马秀珍给住在她家的女红军做毡鞋、袜底。还有很多老奶奶、年轻妇女为红军做毡鞋、补袜子、补衣服。

山丹县苏维埃北街市政府旧址

组织群众为红军作向导、送给养、抬伤员、散发传单。红军在大佛寺、红沟与马敌作战时,龙文详、龙成详、王希周、何多福等群众把红军带到预定的地点。龙廷奎、赵生录、龙录善还协助红军到敌人阵地散发传单,为瓦解敌军斗志起了积极作用。

带头参加红军。红军撤离山丹前夕,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许裱匠带头参军,激发了群众参军热情,报名参加红军西征的群众达130多人。

1936年12月28日夜,红军离开山丹西征后,县苏维埃政府的工作随之停止。马步芳军队保安团卷土重来,县苏维埃政府“八大委员” 、红军伤病员和一些革命群众惨遭迫害。县苏维埃政府委员吴天福被捕后,押往凉州(今武威)监狱关黑牢一年之久,花尽家产才回到家中。委员郭长保的独子被马敌抓兵押往青海,郭长保变卖家产去青海寻找儿子,病死在途中。委员彭述田被捕后,受尽酷刑后死于乱枪。委员陈兴堂被捕坐牢后病故。留在山丹的100多名红军伤病员被搜捕后,押往甘州(今张掖)全部遇难。当时全县被搜捕关押的群众达200多人,有的被送往凉州坐牢,有的被迫补充了敌兵,有的惨遭杀害。不少群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旧址,解放后曾为山丹县人民政府府址,现建为县东街小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