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苏文化协会旧址:一段文化交流历史的见证

中苏文化协会旧址:一段文化交流历史的见证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主人士鲜英将其私产无偿借出,供中苏文化协会使用。王昆仑随后对中苏文化协会进行了改组。中苏文化协会共在重庆坚持工作了八年,举行了众多的文化交流与纪念集会活动。1983年12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将中苏文化协会旧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中苏文化协会旧址管理不善,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加之年久失修,残破较为严重。因为历史的原因,中苏文化协会旧址产权属于重庆警备司

中苏文化协会旧址:一段文化交流历史的见证

中苏文化协会旧址

中苏文化协会旧址是抗战时期迁渝的中苏文化协会办公与活动机关场地遗存。中苏文化协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街道中山一路162号,它东连较场口,西接枇杷山,北望嘉陵江,南临长江,距离原国民政府立法院旧址约300米。中苏文化协会旧址是一座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分主楼和副楼两部分,两幢相连。主楼坐西向东,一楼一底,西式回廊建筑,面阔16.6米,进深15.1米,副阶进深3.1米,通高约12米,基座高0.6米,有石梯4级,每级宽4.7米。石梯前有石狮一对,与石栏相衔接,石狮均高1.2米,石栏高0.45米。另一幢副楼坐北面南,二楼一底,西式檐廊三层楼房建筑,面阔18.8米,进深6.3米,副阶进深1.4米,通高14.3米。两栋建筑均为小青瓦屋面,外墙为砖砌抹灰,木质地板,底层为石板铺地,基础为石作。

中苏文化协会是历史上中苏文化交流的重要团体,于1935年10月25日在南京成立,推孙科为会长。中苏文化协会的成立是以20世纪30年代初中苏邦交逐渐恢复正常为基础的,其目的“首先在求得相互间之真知,并毁灭过去之自私与隔膜,以文化与经济之互助行为,消解过去之政治愁怨,确立两大民族今后之真正友谊基础”。在成立大会上,蔡元培于右任陈立夫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中国驻苏大使颜惠庆、苏联科学院院长卡尔品斯基被选为名誉会长,张西曼、徐悲鸿、傅秉常、何汉文等15人被选为理事。此后,中苏文化协会不断发展,到1938年12月时已有会员808人。

1937年12月,中苏文化协会迁驻重庆。民主人士鲜英将其私产无偿借出,供中苏文化协会使用。1938年12月25日,中苏文化协会在重庆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选举孙科为会长,陈立夫、邵力子为副会长,梁寒操、傅秉常、张西曼、张冲、徐悲鸿、徐恩曾、吴尚鹰、段诗国、郭瓦略夫、邓文仪、吴玉章、田汉、王昆仑胡愈之等35人为理事,又有陈铭德、胡风等19人为候补理事。1940年5月,邵力子出任驻苏大使,孙科指定王昆仑代行会务。王昆仑随后对中苏文化协会进行了改组。邓颖超、史良、郭沫若、阳翰笙、侯外庐翦伯赞等人都被邀请进入协会工作。这时的中苏文化协会“不仅仅限于一般性的中苏文化交流,往往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妇女儿童等各个方面,并与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局势相联系。工作和活动的方式,则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改组是在南方局的引导下完成的,他们动员了很多社会进步人士参加,“除洪舫一人属于国民党右派外,其余所有机构负责人都掌握在进步人士手里,政治态度鲜明,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中苏文化协会共在重庆坚持工作了八年,举行了众多的文化交流与纪念集会活动。另据曾任中苏文化协会编译委员会编译的孙绳武回忆,院子左边是一幢两层洋楼,房基较高,上下各有约十间。楼上的房子分给《中苏文化杂志》编辑部、会议室、秘书处、编译委员会等部门使用。楼下隔成三大间,两间作为展室,另一大间作图书馆。楼上楼下都有走廊。院子中间一带空着,但靠右边最后有两间房是儿童之家,属于协会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管理,经常有孩子来看书或参加游戏。1946年5月,中苏文化协会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解放后,该旧址被部队征用,现隶属于重庆警备区管理使用。1983年12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将中苏文化协会旧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中苏文化协会旧址公布为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中苏文化协会旧址管理不善,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加之年久失修,残破较为严重。

中苏文化协会旧址鸟瞰

中苏文化协会旧址是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

第一,它是抗战时期中苏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见证,反映了两国深厚的友谊,是今天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家开展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文化平台。中苏文化协会在成立之初就以“研究及宣扬中苏文化并促进两国国民之友谊”为宗旨,迁渝后仍然开展了广泛的中苏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有不少苏联驻华大使馆人员参与,形成了共同抵御法西斯侵略的文化战线。中苏文化协会作为公开的民间机构,既是中苏开展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及社会各界合法交往的重要场所,很好起到了增进和推动中苏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作用。这说明,中国与苏联的人民在二战时期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它也为今天我们进一步开展对俄罗斯等国家的交往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

第二,它是中共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舞台。中苏文化协会最初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是一批知识青年和进步人士,迁入重庆后不久便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影响下进行了改组。由于郭沫若、屈武、阳翰笙等重要人物和秘密党员进入领导层,中苏文化协会实际成为中共加强与苏联以及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联系,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和中共支持的重要团体。当时,周恩来董必武等南方局领导人经常在此活动,广泛开展统战工作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应邀参加在此举办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庆祝大会,他所发表的演讲曾深深地影响了不少人对中国政治前途的认识。除此之外,中苏文化协会还是九三学社的发源地,见证了九三学社的诞生。毫无疑问,九三学社的成立也是中共统一战线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www.xing528.com)

第三,它还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中苏文化协会旧址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重庆地区较为有特点的折中主义建筑;与此同时,该旧址还具有近代化的明显痕迹,是中西砖木结构回廊式一楼一底建筑。可惜的是,中苏文化旧址保存并不好,损坏严重,其建筑艺术价值无法得到完整展现。

鉴于以上情形,我们认为,在今后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尤其应注重以下几点:

中苏文化协会旧址建筑正面

第一,加紧开展抢救性维修保护工程。中苏文化协会旧址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物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文物本体已经遭到很大破坏,建筑构架已经不牢固,被列入危房;不仅如此,周边的建筑与生活环境,与协会旧址明显不协调,不符合遗址保护的要求。政府应将旧址保护与城市改造结合起来,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将周边环境进行彻底的规划与整治。

第二,协商解决保护、管理与使用所有权的问题。因为历史的原因,中苏文化协会旧址产权属于重庆警备司令部,但如今已因为破损而闲置,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协商,最好将其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都一并收回至文物保护部门,这样就有利于对旧址作进一步开发利用。

第三,申报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中苏文化协会是抗战时期的重要团体,见证了中苏友谊的发展,同时也是南方局领导下的进步人士活动的场所、文化统战的重要阵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文化传播意义。因此,中苏文化协会应该被列入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搜集相关文物和文献资料,做好陈列展览工作。中苏文化协会旧址也是张西曼在重庆的住所,是当时民主进步人士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中共统战工作的重要舞台。这些都决定了其文物与文献资料的丰富性,但一直以来,这方面的工作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因此,在做好前三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有必要搜集相关文物和文献资料,为下一步的陈列展览工作作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