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陶瓷乐器:唐宋时期的文化交流见证

陶瓷乐器:唐宋时期的文化交流见证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唐至宋,陶瓷乐器中较为常见的还有拍鼓。这种鼓原是西域乐器,唐代传入后,改用陶瓷烧制,它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陶埙除了敲击乐器外,古代还有吹奏的陶瓷乐器。殷代时,陶埙已发展到五音孔,能吹出七声音阶和一部半音。近几年来,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仿制成功了陶埙,它的音色古朴浑厚,优雅悠扬,这在古乐器中是罕见的。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支白釉瓷箫,那是明代福建省德化窑的产品。可见瓷箫在古代也是十分名贵的乐器。

陶瓷乐器:唐宋时期的文化交流见证

陶瓷乐器

陶瓷作为乐器由来已久。《诗经》曰:“坎其击缶,宛丘之道。”远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庆祝丰收时,就敲击土陶罐伴舞。在周秦时期,秦人似乎特别爱好击缶,连王公贵族也不例外。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279年,秦王使者约赵王相会。会上,秦王戏弄赵王,要他弹瑟。赵国谋臣蔺相如则非要秦王击缶不可。

唐时,击瓯甚为盛行。《乐府杂录》中记载:唐大中年间,大兴县丞郭道源善于击瓯,他经常当众表演,还在家园内建了幢“击瓯楼”。当时,击瓯用的盅子多数是越窑和邢窑的产品。取12个茶盅,盅内盛放不同深浅的清水,这样就能敲出12个音。瓯的音色优美,有金属之声,又因注入清水,使声音更为圆润悠扬,余韵摇曳,且多泛声。唐代方干听了击瓯之后,赞咏:“昼漏丁当相续滴,寒蝉计会一时鸣。”诗人用寒天的蝉听到那悠扬的声音也会引起共鸣,来形容击瓯声音的美妙。

从唐至宋,陶瓷乐器中较为常见的还有拍鼓。拍鼓的造型与现代腰鼓相似。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唐代河南鲁山窑的花釉拍鼓。这种鼓原是西域乐器,唐代传入后,改用陶瓷烧制,它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www.xing528.com)

▲陶埙

除了敲击乐器外,古代还有吹奏的陶瓷乐器。陶埙就是古代早期的一种吹奏乐器。《乐典》记载:“烧土为之,大者如鹅子,小者如鸡子,锐上平底,形如钟。”《诗经·小雅》也有“伯氏吹篪,仲氏吹篪”的记载。殷代时,陶埙已发展到五音孔,能吹出七声音阶和一部半音。近几年来,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仿制成功了陶埙,它的音色古朴浑厚,优雅悠扬,这在古乐器中是罕见的。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支白釉瓷箫,那是明代福建省德化窑的产品。釉质滋润白嫩,造型精巧端秀。制造瓷箫不但要造型准确,而且要求音质纯正,音色优美。据文献记载:“百支中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其声凄朗,远出竹上。”可见瓷箫在古代也是十分名贵的乐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