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宋时期驿马的供给与来源

唐宋时期驿马的供给与来源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驿马的供给唐宋馆驿的马匹分为驿马和传马两类,用途各异。这使得马匹的配备和供给成为唐宋馆驿供给的要务。地当交通要道的州县,驿马的准备更是治内最切要的事务。若供应有阙,即当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驿马的来源来源之一是马监所养官马。来源之二是各地州军。凡是具有以上两种印记的,都是驿马。无论突厥、回纥、吐蕃、契丹,其生活之地自古以来都是盛产良马的游牧之区,唐朝常委托沿边藩镇,择使给券,诣蕃部买马。

唐宋时期驿马的供给与来源

驿马的供给 唐宋馆驿的马匹分为驿马和传马两类,用途各异。驿马指驿中用于乘驿的马匹,传马即用于驾传车的马匹,劣于驿马,两类马都是每座馆驿应当配齐的。唐朝规定:官员、使客每至一驿,必须换乘新马以保护畜力。若至驿而不换马,当依律治罪;若人使至驿而无马可换,则当追究主驿官吏的责任。这使得马匹的配备和供给成为唐宋馆驿供给的要务。唐朝将陆驿分为六等,水驿分为三等,划分的依据就是马匹、车船数量的多少。

唐制:驿马车船皆“官给”。官给并不只是说由官方供给,也意味着官备官营。驿马配备的途径除了上级部门配给以外,更多的时候还得靠各地州县刺史县令驿长想方设法填补充足,以保证供应无阙。地当交通要道的州县,驿马的准备更是治内最切要的事务。同、华两州,地逼京辇,驿道所出,驿马疲耗,其数常阙。开成元年(836),卢钧自给事中出为华州刺史,“为市健马,率三岁一易,自是无乏事”(《新唐书》卷一八二《卢钧传》)。青史留名。

唐朝政府还不时给馆驿下达准备驿马的任务,这也加大了驿马的需求量。如开元十五年(727)二月敕,每年春秋二时公卿巡陵,“所须马以当界府驿马充”(《唐会要》卷二〇)。朝中公卿少说也有数十位,一人配马两匹,总数也相当大,地方官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若供应有阙,即当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长兴元年(931)七月,明宗命侯三出使回鹘,沿路乘驿给程而行。经过醴泉县,其地“素无驿马,长吏供亿无准”。侯三至县,索驿马馆谷,适逢县令刘知章乘马出猎未回,未予配办。侯三怒而上奏,明宗得书大怒,促命械送知章至京,将致死罪,赖安重诲疏救,方得减死,配流沁州。

唐朝郎官、御史、中官出使,皆先以文牒转发沿路郡县馆驿,令配给驿马,谓之“排马”;这类文牒,谓之“排马牒”。天宝五载(746),李林甫命御史罗希奭至道州,重按王琚制狱,“希奭排马牒至,琚惧,仰药,竟不能死。及希奭至,遂自缢而卒”(《旧唐书》卷一〇六《王琚传》)。六载正月,林甫又分遣御史至南方贬所,赐皇甫惟明、韦坚兄弟等死。希奭领命,自青州经袁州、虔州至岭南,皆预先发排马牒,令沿途郡县备马。排马牒到宜春,李适之仰药而死,子霅亦见害。元和中元稹奉使东川,沿路州县皆排马迎候,其诗“驿吏唤人排马去,忽惊身在古梁州”(《本事诗·征异第五》)说的就是这一制度。其《梁州梦》诗序:“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序文中“及阶”的“递乘”就是兴元府为他这位出巡御史配备的。

驿马的来源 来源之一是马监所养官马。唐朝在西北内陆和中原内地地阔人稀、水草美的区域设有养马的专职机构——马监,饲养各种马匹,包括军马和驿马。凡牧监之马皆烙上官印,“印右膊以小官字,右髀以年辰,尾侧以监名。……官马赐人者,以‘赐’字印;配诸军及充传送驿者,以‘出’字印,并印左右颊”(《唐六典》卷一七)。宋朝的驿马更紧张,类似政令颁布得更多,如至和二年(1055),诏修陕西蕃马驿,“每季敕沿路郡县察视之”(《宋史》卷一九八《兵十二》),以备驿马之需。

来源之二是各地州军。唐代地方政府的驿马之事归州府兵曹司兵参军掌管。司兵参军掌管官印二:一曰驿字印,二曰地名印。凡驿马,都在尾左印上“驿”字,项左印上所出地名,以此作为它身份、地域与用途的标志。凡是具有以上两种印记的,都是驿马。

来源之四是皇室内厩所养御马。这些马匹本来是唐皇室的专用马,一般不轻易挪作他用。但驿马告缺的紧急时候,皇帝往往也以御马赐诸驿传,用作驿马。如元和中,李渤上疏宪宗论时政,谈及陕西境内“道途不修,驿马多死”的现状,“宪宗览疏惊异,即以飞龙马数百匹付畿内诸驿”(《旧唐书》卷一七一《李渤传》)。开成元年(836)二月,文宗又“以飞龙马二百匹赐京兆府,充给诸驿”(《册府元龟》卷六二一),尽管这只是应急措施,但仓促之间,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来源之五是四夷诸蕃。无论突厥、回纥、吐蕃契丹,其生活之地自古以来都是盛产良马的游牧之区,唐朝常委托沿边藩镇,择使给券,诣蕃部买马。这些蕃国也常主动驱马到中国,以换取他们所需的生活物品。后唐同光中,西北诸蕃到中原卖马者,“往来如市”(《五代会要》卷一二),可见马匹交易也是唐五代边境贸易的重要内容,直到宋代还是如此。宋朝少马,骑兵所需壮马尤为紧缺,而西北边陲素多良马,因此宋朝鼓励边民献马。倘若有人主动将壮嫩好马赴京进贡,则必给予优厚奖赏和报酬,并“指挥经过州县馆驿支给熟食草料,如法供待,务在丰盈”(宋庠《元宪集》卷二八《府州勾招鞍马空名敕书》)。

尽管来源多途,但由于马匹需求量极大,故供不应求的时候还是居多。不得已的时候,官方往往采取行政手段强征民马,由州县之司下发文帖,令天下有马之家以私马助邮递军旅,并以邮递军旅之役定户。百姓畏苦,多不畜马。有鉴于此,开元九年(721)正月诏:“自今已后,诸州百姓不问有荫无荫,若能每家畜马十匹已上,缘帖驿邮递及征行,并不得偏差遣帖助。若要须供拟,任临时率户出钱市买定户及差重色役,亦不须以马充财数。”(《册府元龟》卷六二一)以此来鼓励民间养马。然而随意帖征民马之事还是屡禁不止。唐后期制度废弛,权豪势要经常乱索民马,有时甚至强抢路人乘马,民不堪命。

驿马、递马之外,唐朝驿站另有递驴递驮,用于负重。开元三年(715),安西都护郭虔瓘“请自募关中兵万人诣安西讨击,皆给递驮及熟食”(《资治通鉴》卷二一一)。胡注:“递驮者,沿路递发马牛驴,驮运兵器什物也。”可见以长于负重的驴骡驮运重物,也是唐代驿递制度之一。据同条胡注:“驴载曰驮,每驮一百斤。”其脚直因地形地貌的差异而各有不同。唐人小说里也有这方面的例子。《云溪友议》卷中《苗夫人》:“韦乃遂辞东游,妻罄妆奁赠送。清河公喜其往也,赆以七驴驮物。每之一驿,则附递一驮而还。行经七驿,所送之物尽归之也。”这里的“驮”即《资治通鉴》所说的递驮。从小说看,西川馆驿以递驮载物,乃是常事。(www.xing528.com)

众多行李重物中,以灵轝最为沉重难举。若有官员死于远方,亦多以递乘运送灵柩回归故里。一些含冤负屈、死于异乡的良臣、功臣平反昭雪,就经常获得驿递灵柩还乡的圣恩。龙朔二年(662),庭州刺史来济阵亡,诏赠楚州刺史,给灵轝递还乡。开元二十二年(734),岭南采访使李朝隐卒于岭外,赠吏部尚书,官给灵轝,兼家口给递还乡。大和二年(828),棣州刺史奕濛愤于李同捷叛唐,密谋上变,事泄,举家被害,唐朝“诏赠工部尚书,仍许归葬上都,令所在路次州县,供熟食兼递夫等”(《册府元龟》卷一四〇),类似例子很多。

官员左降,罪犯流放,有时也下诏乘递驴赴任或赴流所。如咸通十年(869)二月,宰相杨收除名配流州,朝廷下令路次州县“给递驴一头,并熟食”(《唐大诏令集》卷五八《杨收长流州制》)。大和元年诏:“应配流灵、夏等州及天德军人等,自今后,宜许将家口赴流所,除本身外,亦据口数给熟食递送。”(《册府元龟》卷一四七)唐朝还以递驴运送囚徒之类人使物资。如贞元四年(785)八月,下诏搜集散在远方的“两都士庶”及诸州府县有官资出身者,“官给驿递驴,送至省”(《册府元龟》卷六三〇)。诸如此类的不时之需,还有很多,所需交通工具,也是馆驿必须配备的。

宋之马政皆因唐制,朝廷设群牧司及左右骐骥院,在河东、河南及福建等地置牧监养马,驿马有阙,令诸司配足。另在西北、河北等地置买马司,买马以补驿马之阙,又在民间置马户养马。然宋朝辖境皆传统农耕区域,产马量少质差。自古以来良马所出的西北、东北等养马之地或沦入敌手,或变为民田,皆不可复得,惟故较之唐五代,宋代马匹缺乏的情况更加严重。京师重地官员出门,都得赁驴而行,人称“(在)途之人相逢,无非驴也”,熙宁中才“皆乘马”(《麈史》卷三)。直到南宋前期还是如此。高、孝宗朝,因为马少,文武官员出行,常常取驴骡以代。陆游从军南郑,经常因公出使办理军务,照例应乘驿马,但常无马可骑,只得以骡代马,并作诗以纪,如云:“常思南郑日,县驿跨骡归。”(《剑南诗稿》卷七三《秋冬之交杂赋·又》)晚年居京城,“随计入都今四纪,驴寒仆瘦只依然”(《剑南诗稿》卷六八《题驿壁》),也是无马可骑,他的事例在宋代有一定的代表性。

宋代外患严重,上乘的马匹都被用于边备等重要场合,剩余的才能考虑到馆驿的需求,但这样的马往往体力耐力差,不堪驰骋,易死损,驿马的供应遂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宋初诸州馆驿就阙马甚多,递马不足,往往取民马补之。太祖、太宗两朝,河北的德州一直都是征用民马以备驿传,开宝五年(972)方诏罢之。但河北等地还是常“赋民马以给驿”。咸平二年(999)索湘为河北转运使,奏罢其事,改以兵卒代之。

据《文献通考》卷一六〇,宋朝的官马分为御马和其他用途马两大类。御马有三等,其次给用又分十五等[34]:1.简中马;2.不得支使马;3.添价马;4.国信马;5.臣僚马;6.诸军班马;7.御龙直马;8.捧日龙卫马;9.拱圣马;10.骁骑马;11.云骑马[35];12.天武龙猛马;13.杂配军马;14.杂使马;15.马铺马。十五类中,多数可用作驿道骑乘,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馆驿对马匹的需求。如第四等国信马主要供国信使在宋辽通聘的河南、河北驿路上使用,第五等臣僚马给臣僚出门乘坐。但专用的递马只有第十五等——马铺马,等级最下,质量最差。其他各地被用作驿马的,多数也不是什么好马。如泉、福州兴化军有洲屿马,“皆低弱不胜具装,第以给本道厢军及江浙驿置之用”(《文献通考》卷一六〇)。“河南北十二监,起熙宁二年(1069)至五年,岁出马一千六百四十匹,可给骑兵者二百六十四,余仅足配邮传。”(《宋史》卷一九八《兵十二》)可见事势的窘迫。

有时也以废弃马监的剩余马匹以给邮传,如熙宁中,诏废天下马监,“止留沙苑一监。选其马可充军马用者,悉送沙苑监,其次给传置,其次斥卖之,牧田听民租佃”(《涑水记闻》卷一五)。熙宁七年(1074)二月,废郓州东平监,“以其牧地听民出租,以其马给禁兵邮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〇)。后来又有五监相继废弃,其马充驿传者不少。

牲畜草料的供给,也属馆驿供给的重要项目。以宋朝为例,除驿马之外,还有所谓递马、纲马,“沿道数十州驿程券食厩圉薪刍之费,其数不赀”(《容斋随笔·续笔》卷五)。所有草料都由诸路馆驿支备。若有军队出征,所需马匹粮草就更多了。唐朝每逢出兵征战,皆令沿途馆驿给公乘,兼供熟食。贞观十九年(645)远征辽东,大军数万,往返军需、前后战役斩获,皆由馆驿运输。十万兵士,并给程粮,放还本土。上元元年(760)九月,肃宗令郭子仪统诸道兵马十余万众讨伐安史叛军,取邠州、大同路以向范阳,除自备六十日程粮十驮外,其余遣发马畜草料,令所在之处供给。乾符元年(874)冬,西川节度使高骈奉敕抽发长武、鄜州、河东等道兵士赴剑南行营助攻南诏,各路大军纷纷南进,导致馆驿穷困,流移者众。唐后期,类似这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颇多,加重了馆驿的经济负担,艰于供拟,以致道路邮馆之所,马倒官逃,驿吏惊奔,因无法经办而倒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