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宋时期:中国赋的全盛期

唐宋时期:中国赋的全盛期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赋的全盛期——唐宋与前代相比,赋在唐宋时期虽然已不是主要的文学创作形式,但由于历来对赋的重视,以及唐宋时进士考试有试赋的规定,加上帝王的亲躬其事和整个文学创作大环境的活跃,辞赋创作还是在汉魏六朝长期发展和积累的基础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最后,唐宋赋的全盛,还表现为大作家的各体兼擅,相互为用,前无古人。以上这些都说明,赋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已进入了它历史上的全盛期。

唐宋时期:中国赋的全盛期

第四章 赋的全盛期——唐宋

与前代相比,赋在唐宋时期虽然已不是主要的文学创作形式,但由于历来对赋的重视,以及唐宋时进士考试有试赋的规定,加上帝王的亲躬其事和整个文学创作大环境的活跃,辞赋创作还是在汉魏六朝长期发展和积累的基础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这主要表现为作者群的不断扩大和作品数量的急剧增加。在唐代以前,赋作家最初大多仅限于朝中的王公大臣和文学侍从,后来才扩展到一般的诗文作家;唐以后赋却成了所有文人谋求进身的必修课,他们往往在童年时就开始学习作赋,成名后又念念不忘以赋来显示才学,因此所作连篇累牍,日积月累起来的数量自非前人能比。

其次是赋的各种体式,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得以完备。赋发展到六朝,已具古文体、骚体、诗体和骈体四种,而唐宋试赋制度的推行和古文运动的兴起,又直接催生出律体和新文体两种重要形式,从而使赋体的演变至此大功告成,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大的体式变化。(www.xing528.com)

再次是各体并盛,争奇斗艳,成绩斐然。具体而言,古文体可以李白《明堂》、《大猎》和杜甫“三大礼赋”为代表,祝尧认为前者“从司马、扬、班来,气豪辞艳,疑若过之”(《古赋辨体》卷七);仇兆鳌则指出后者可“廓清汉人之堆垛,开辟宋世之空灵”(《杜诗详注》卷十九)。骚体唐有柳宗元,《旧唐书》本传称他“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宋有晁补之朱熹等人独有会心,情韵深婉。诗体则以初唐王勃的五、七言和晚唐李商隐的四言之作最富特色。骈体在唐初、五代和宋初较为流行,其中四杰最有成就。王世贞称其“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艺苑卮言》)。律体在唐宋既为新创,又蔚为大观。唐代以李程、王起最负时名,宋代田锡、文彦博之作被誉为“正则”。新文体创立于唐,以杜牧阿房宫赋》为标志;至宋则有欧阳修苏轼继作《秋声赋》和前后《赤壁赋》,把这一体式的优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在敦煌石窟藏经卷中发现的无名氏俗体赋,也是流行于当时民间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情况,正如王芑孙所说,唐代辞赋不仅呈现出“踵武姬汉,蔚然翔跃,百体争开,曷其盛矣”的繁荣局面,而且具有“总魏、晋、宋、齐、梁、周、陈、隋八朝之众轨,启宋、元、明三代之支流”(《读赋卮言》)的重要作用。

最后,唐宋赋的全盛,还表现为大作家的各体兼擅,相互为用,前无古人。唐代可以柳宗元为代表,他不仅精于骚学,用骚体来抒写被贬的怨愤之情,同时也善用四言诗体来咏物讽刺,用有韵的文体来嬉笑怒骂,即仅存律体《披沙拣金》一赋,也以“独见老成”为人所称。宋代苏轼也是这样,所作骚、骈、律、文诸体兼备,且多创新。其中文体最为突出,意境“邈不可攀”(《评注古文辞类纂》引方苞语);骚体以文气驱使,自然流走;骈体“工丽绝伦”、“独辟异境”(孙梅《四六丛话》);律体则“纵横排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调元《赋话》卷三)。

以上这些都说明,赋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已进入了它历史上的全盛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