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触角式铜剑等见证文化交流

触角式铜剑等见证文化交流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静宁一带的主体文化面貌与渭河流域基本相同,但也与北方游牧文化多有交流,鹿纹铜饰片、触角式铜剑等即是文化交融的见证,说明这里先后生存着多支不同面貌的文化。曲折纹灰陶斝战国治平乡刘河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径13厘米此器肩上部两周弦纹,中部三道弦纹,下部一道弦纹;复刻双线三角波浪纹。图案生动,狩猎气息浓厚,是研究战国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

触角式铜剑等见证文化交流

XIZHOU CHUNQIU ZHANGUO SHIQI

这一时期,具有鲜明特征的寺洼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的中东部地区,距今3400~2700年左右,这一带活动的先民是和周秦文化共存的亦农亦牧的民族,该文化的许多因素被周文化所继承和发展。

静宁仁大乡周家峡口遗址出土的鬲、簋、豆等成组器物看出,它们都具有典型的西周文化特征,有力地说明西周先民已越过六盘山到达静宁境内,这里属周文化区的最西边缘地带。春秋战国时期,静宁一带的主体文化面貌与渭河流域基本相同,但也与北方游牧文化多有交流,鹿纹铜饰片、触角式铜剑等即是文化交融的见证,说明这里先后生存着多支不同面貌的文化。据文献记载和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表明,甘肃东部当时主要为羌戎各族,战国后期,秦人逐渐崛起,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灭义渠戎,静宁遂纳入秦文化的统治范围,演绎着周秦文化与戎狄等游牧民族文化不断冲突并最终融合的历史篇章。

双马鞍口陶罐

寺洼文化

仁大乡高沟村出土

高20.5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6厘米

双马鞍形口,束颈,圆肩,腹较深,下收成平底。底有刻划十字纹。

单耳陶罐

寺洼文化

八里乡高城寨村出土

高10.9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5.6厘米

敞口,宽带单耳,肩部堆贴连续三角纹。

绳纹侈口陶罐

寺洼文化

仁大乡高家沟村出土

高18.6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9.9厘米

喇叭口状,侈口,圆肩,平底。底及肩腹饰绳纹。

双耳扁足陶鬲

寺洼文化

李店镇王沟村出土

口径11厘米,高13厘米

圆口方唇,双耳,三乳状足,分裆,足宽扁。

双耳扁足陶鬲

寺洼文化

威戎镇武高村出土

口径15.2厘米,高18.4厘米

夹砂橙黄陶,领高直,双宽带耳,散袋足肥鼓,足跟呈铲状,分裆。

双耳扁足陶鬲

寺洼文化

李店镇王沟村出土

高21.8厘米,口径17.3厘米

双宽带耳,耳上有突,三袋足肥鼓,分裆较低,足跟呈铲状。饰绳纹。

高圈足陶豆

西周

仁大乡周家峡口村出土

高10.2厘米,口径11.6厘米,足径8.7厘米

敞口撇沿,深腹,束腰,高圈足外撇。饰细绳纹。

瘪裆陶鬲

西周

仁大乡周家峡口村出土

口径11.3厘米,高12.3厘米

敞口,平沿,乳状三足,弧裆,锥足尖。饰粗绳纹。

乳状袋足陶鬲

春秋

治平乡刘河村出土

口径28.8厘米,高36厘米

泥质灰陶,直口,三大乳状袋足,分裆较低,足跟呈铲状。饰绳纹。

曲折纹灰陶斝

战国

治平乡刘河村出土

高18.5厘米,口径13厘米

此器肩上部两周弦纹,中部三道弦纹,下部一道弦纹;复刻双线三角波浪纹。

透雕鹿形铜牌饰 八件

战国

李店镇李店村出土

长8.2厘米,高6.3厘米

此组器物大小相等,鹿均为奔走状,大眼,角呈波浪状,向后延伸与尾相连。

触角式铜剑

战国

李店镇吴家屲村出土

长18.7厘米

此剑身尖长,正中起脊,与柄接连处有格凸起。柄中长条孔穿透,柄首略呈触角式。

龙纹圆形铜饰片(www.xing528.com)

战国

治平乡刘河村出土

直径12.3厘米

圆形镂空片饰,中卷屈龙纹。

云纹长方形铜饰片

战国

治平乡刘河村出土

直径16厘米,宽10.3厘米

长方形镂空片饰,中有两组卷云纹饰。

铜马衔

战国

仁大乡陈坪村出土

长18.5厘米

两件器物形制相同,两节相交连,每节与镳相连处亦有环,环上各附一梯形孔。

铜镞七件

战国

仁大乡陈坪村出土

铜质,Ⅰ型一件,长6厘米。三棱状,棱突起,后端有孔。Ⅱ型六件,长3厘米,三棱锥状,短小,尖锋利,棱突起,后端有孔。

铜盖弓帽 四十件

战国

仁大乡陈坪村出土

长均5.6厘米

铜质,前端如斧形,体中扁方,后端圆柱状,圆孔竖穿,透底前端。

铜戈 两件

战国

八里乡郭罗村出土

长15.5-20厘米,宽11.2-11.3厘米

均为中胡三穿。

铜泡饰 五件

战国

八里乡郭罗村出土

长15厘米

形如葫芦状,正面接一圆筒,方形桥纽。饰“S”弯月形镂空纹饰。

铜当卢 三件

战国

八里乡郭罗村出土

长9厘米

形如葫芦,大端正中有一直径1.5厘米圆台,小端正中起滑棱。

铜泡 三十四件

战国

八里乡郭罗村出土

Ⅰ型直径6.3-8.3厘米;Ⅱ型直径5.7-6厘米

皆为圆形。Ⅰ型纽在背中;Ⅱ型纽四方穿。

绿松石饰件 三件

战国

仁大乡陈坪村出土

长0.4-1.5厘米

大小不一,体较扁,皆钻有一穿孔。

贝饰 七件

战国

仁大乡陈坪村出土

长2.1厘米

背面均磨出圆孔。

玉璜

战国

双岘乡尤家村出土

外边弧长12.8厘米,弦长10.2厘米,厚0.45厘米

两端有小孔各一,均单面钻。玉料青黄,素面。

陶响铃

战国

李店镇王沟村出土

直径9.5厘米

泥质灰陶,形如圆饼,两面中部微鼓,一面模印图案为龙追虎,虎逐鹿,双鸟捕鱼;另一面模印龙及三鸟捕鱼图。图案生动,狩猎气息浓厚,是研究战国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