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场反思:调查中的重要优点

现场反思:调查中的重要优点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现场反思”不仅是定性调查的必经程序,而且是它优于问卷调查的主要亮点之一,在传统的纸质问卷的调查中,由于无法当场进行统计,对此只能望洋兴叹。现场反思的第一大优越性就是可以促使我们坚持使用“求异法”的访谈,而不是模仿问卷调查的“求同法”。

现场反思:调查中的重要优点

第二节 调查与反思的同步过程

“现场反思”的实践绝不是笔者的独创,但是把它抽象出来加以强调却是笔者的重要心得。

定性访谈的资料收集过程不是先访谈完了,拿着文字记录再回来分析与讨论,而是在调查现场就要不断地讨论、反思和修改,是边收集资料、边讨论、边整理、边改善的过程。这种“现场反思”不仅是定性调查的必经程序,而且是它优于问卷调查的主要亮点之一,在传统的纸质问卷的调查中,由于无法当场进行统计,对此只能望洋兴叹。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在每完成一个访谈之后,马上就深读资料,思考其中是否有新的信息出现,哪些内容可以进一步追问,哪些属于重复。也就是说,对于访谈资料的适时整理与分析,有助于下一次的访谈,更有助于掌握访谈的整体进度,对所获得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一开始就设计好,例如:谁来主导现场反思?谁来记录整理?有没有足够的时间、空间、精力与经费?分散调查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如果单枪匹马去研究,那么这种“现场反思”可能更孤独一些,更辛苦一些。例如,笔者在最初的“红灯区”社区考察中,感觉最累的并不是白天的访谈与应酬,而是“静夜独思”,常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如果是一个团队一起出去,那么一般是每天都讨论与分享,或者间隔逐次拉长。讨论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新信息、出动点、兴奋点、难点、自我感受等。这样,大家可以一起来解决难题,一起加深对于资料的理解。对于整个调查来说,这其实就是“后浪推前浪”,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天赐良机。

在“论方法”的高度上,笔者对此意犹未尽,愿意多说一些。(www.xing528.com)

现场反思的第一大优越性就是可以促使我们坚持使用“求异法”的访谈,而不是模仿问卷调查的“求同法”。反过来说,如果不这样做,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知道是不是“求”到了“异”以及“异”究竟是什么。如是,调查也就会无疾而终。

现场反思的第二大优越之处在于,它保证我们可以在“此情此景此关系”中来理解“此人此事此话”,因此我们据此得出来的一切结论,都是情景化的、关系化的与动态化的。这样得到的资料与学术成果可以永志不忘,历历在目;而那种返回书斋之后的研读资料,即使是研究者自己亲笔所记,也很容易变质为文本分析,与此不可同日而语。

在笔者的实践中,现场反思可以说是终生至宝。我们在几次对“红灯区”的社区考察中,常常吃晚饭吃到子夜。曾经有一位偶然参与者开始时对此大惑不解,质疑为“铺张浪费”。其实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一来那个时段“小姐”们在“上班”,我们无法访谈;二来这是整个研究团队集体反思的黄金时段。每个人都觉得这时的反思简直就是醍醐灌顶,使他们受益终生;那位偶然参与者尤甚。

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千万不能把访谈仅仅理解为一次性完成的。在定性调查的世界里,重复访谈、多次访谈与追踪访谈才是王冠上的明珠。因此,只有不停地分析资料与相互讨论,我们才能开辟出通往理想王国的坦途。

这里需要顺便说一下,那种没有现场反思的单纯的访问调查,往往是获得了30 000字的资料,却只能写出3 000字的文章。那么,其余的27 000千字的资料为什么不写入文章?如果是因为没用,那么当初为什么要询问与记录?如果是访问时来不及甄别,那么为什么不进行现场反思?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只能表明该研究者使用的是“求同法”,表明他是定性调查的初学者。

反之,在进行了现场反思的访谈调查中,尤其是在社区考察中,研究者往往是只有3 000字的记录,却可以写出30 000字的文章来。其余的内容来自哪里?当然是反思、体验与感悟。

笔者在调查方法的教学实践中,常常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调查资料给笔者看一眼,真的是只看一眼就足矣。资料少于论文的才是定性调查的上佳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