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群众观:政府官员对于群众的态度和看法

群众观:政府官员对于群众的态度和看法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群众观群众观是政府官员对于群众的基本态度和总的看法。近年来,理论界对“公民社会”的讨论比较热烈。所谓“公民社会”,主要是指公民以个人或通过相关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培育一批社会组织,与政府形成管理合力;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还是坚持我党倡导已久的群众观,慎提或不提所谓的“公民社会”。

群众观:政府官员对于群众的态度和看法

(四)群众观

群众观是政府官员对于群众的基本态度和总的看法。在传统社会中,统治者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总是站在居高临下的角度。他们把自己当成人民的“父母官”,而将人民群众当作“子民”。虽然这种群众观也有爱民、恤民的色彩,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官民关系,往往容易陷于“予之为取”、“视民为草芥”的愚民范畴。在当前社会中,这样的思想和观念仍有一定的市场。尽管我们也在不断地强调要重视群众地位、发挥群众作用,但在具体的社会管理实践中,往往存在认知与行为相背离的现象,降低了社会管理的成效,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事实上,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忽视人民的官员,往往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县域善治”要求政府官员切实树立以“群众主体地位”为核心的群众观,对人民群众要有谦卑之意,正确认识官员与群众的关系:即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和工作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核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www.xing528.com)

近年来,理论界对“公民社会”的讨论比较热烈。所谓“公民社会”,主要是指公民以个人或通过相关非政府组织(如慈善机构、社区组织等)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由于众所周知的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公民社会”这个“筐”里,容易被装入多种多样的东西,良莠不分,甚至可能为视中国崛起为“威胁”的某些恶意势力所利用。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培育一批社会组织,与政府形成管理合力;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还是坚持我党倡导已久的群众观,慎提或不提所谓的“公民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