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对于欲望的观点及态度

孔子对于欲望的观点及态度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论语》中,按照宋明理学对于欲的区分,孔子对于公欲即人的基本欲望或人的普遍性欲望是认可的,有对身体性的欲望如食色的认可,也有对于生命的眷念、珍重;对非身体性的欲望如财富(货、富)也是肯定的,孔子认为趋富贵避贫贱都是人的正常的欲望。但是对于欲望的欲望,孔子的态度是鲜明的,“欲而不贪”。

孔子对于欲望的观点及态度

在《论语》中,按照宋明理学对于欲的区分,孔子对于公欲即人的基本欲望或人的普遍性欲望是认可的,有对身体性的欲望如食色的认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也有对于生命的眷念、珍重(“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对非身体性的欲望如财富(货、富)也是肯定的,孔子认为趋富贵避贫贱都是人的正常的欲望(“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不仅于此,孔子认为要教育人民,首先还要让人民富裕起来(“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所以在评价自己的弟子时,孔子对财富的态度甚至表现为赞赏(“回也奇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

但是对于欲望的欲望,孔子的态度是鲜明的,“欲而不贪”(《论语·尧曰》)。

当然这些都还不足以代表孔子对于欲的全部态度,这只是他关于“小人”之欲的态度,而在孔子那里,理想的人应该是君子,君子对于欲的态度与小人是不同的。从君子的角度来讲,人的基本欲望是有缺陷的:首先,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而言,人人都有欲望,都想实现自己的欲望,这样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下必定会产生利益的冲突,“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其次,对于自己而言,如果只知拘囿于自己的一己私利,则不能成为君子,不能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再次,对于人的心灵修养而言,欲望会扰乱人的心性,使人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公治长》)。所以孔子强调,“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因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因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那么孔子所谓道是什么呢?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www.xing528.com)

所以孔子对于欲的态度,首先是对于小人来说的,一是要有所节制,要欲而不贪;二是要升华,通过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成为君子。这样的话,身体的欲望、非身体的欲望就不再是决定人的情感的因素了,“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贫也乐,富也乐,饥也乐,饱也乐,人的情感从自然、功利状态到达一种道德和审美境界。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孔子的所谓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并不包含明显的褒贬之义,小人之欲为人的基本之欲,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孔子强调与欲相比,人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还有更大的人生价值要去实现,人首先是欲望的存在,但人不仅仅是欲望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