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遥感影像处理优化判释质量

遥感影像处理优化判释质量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遥感影像判释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程序。遥感图像处理是对遥感影像判释的定量化判释,可以提高判释的质量。

遥感影像处理优化判释质量

3.4.3 遥感影像判释的工作程序

利用遥感影像资料判释解译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搜集航空相片和卫星相片的数量,同一地区应有2~3套,一套制作镶嵌略图,一套用于野外调绘,一套用于室内清绘。

在初步解译阶段,对航空相片或卫星相片进行系统的立体观测,对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进行解译,划分松散沉积物与基岩的界线,进行初步构造解译等。

第二阶段是野外踏勘和验证。核实各典型地质体在照片上的位置,并选择一些地段进行重点研究,作实测地质剖面和采集必要的标本

最后阶段是成图,将解译资料、野外验证资料和其他方法取得的资料,集中转绘到地形底图上,然后进行图面结构的分析。如有不合理现象,要进行修正、重新解译或到野外复验。要求现场检验地质观测点数宜为工程地质测绘点数的30%~50%。

遥感影像判释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1.准备工作

(1)明确调查任务。

(2)明确调查区的位置、范围以及精度要求。

(3)搜集与成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遥感影像图和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文字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检查、编录后进行分析评价,以发现存在问题,确定判释的工作任务。

(4)进行现场踏勘。

(5)提出遥感判释的工作纲要

2.室内判释

(1)室内判释阶段的内容。

①初步判释阶段。一般在现场踏勘前进行。基本任务是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室内初步判释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判释,编制初步判释草图。

②详细判释阶段。在现场踏勘后进行。基本任务是根据踏勘时建立的详细判释标志,修订初步判释标志,再进行遥感影像的判释,编制详细判释成果图。

③综合性判释阶段。在现场工作基本完成后进行。基本任务是根据完善的判释标志,结合现场调查资料或图像处理结果,对遥感影像进行综合分析,编制最终判释成果图。(www.xing528.com)

(2)建立初步判释的标志。

一般利用搜集到的地质图、地质文字资料以及以往影像判释经验,与地质体的影像对比,找出标志层或标志构造,以逐步推断建立相关地质体标志。

(3)判释内容顺序。

一般按水系、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顺序进行。判释过程应遵循由浅入深,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的原则。

3.现场工作

现场工作可分为详判前进行的踏勘性现场工作和详判后进行的判释成果检验的现场工作。详判前的现场工作着重用客观实际检验,修正和补充室内建立的各种判释标志;详判后的现场工作则侧重于检验判释结果和实地观察,量测在遥感影像上难以获取的工程地质要素与数据,以提高最终判释结果的质量。

现场工作的内容包括:现场建立判释标志,布置观察路线,地面观测与现场判释相结合;现场检验需补充的资料和现场工作自检、互检和验收。

4.资料整理和成图

(1)遥感图像处理。

遥感图像处理是对遥感影像判释的定量化判释,可以提高判释的质量。

常用图像处理方法有光学图像增强处理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两大类。

(2)正式成果采用的底图。

采用的底图有水系图、地形图和像片平面图3种。

(3)转绘成正式判释图。

把检查无误的单张像片或镶嵌图上的最终判释结果,准确地转绘到与成图比例尺相应的底图上。转绘误差不超过1m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