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塔县和鼎新县区划调整及历史沿革

金塔县和鼎新县区划调整及历史沿革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塔县和鼎新县区划调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清朝时设置的肃州直隶州和安西直隶州,设安肃道,统辖酒泉各县。民国三年,改毛目县为鼎新县,改边关道为安肃道,改观察使为道尹,潘龄皋任安肃道道尹,驻酒泉。各县成立警备队,警备队设队长1人,司令由县知事兼任,总司令由道尹兼任。改道尹为行政长,改县知事为县长。同年六月一日,酒泉专员公署正式成立,领酒泉、高台、金塔、鼎新、玉门、安西、敦煌7县。

金塔县和鼎新县区划调整及历史沿革

金塔县和鼎新县区划调整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清朝时设置的肃州直隶州和安西直隶州,设安肃道,统辖酒泉各县。民国二年(1913年),建立省、道、县三级行政体制。甘肃设七道,改安肃道为边关道,道尹改为观察使。县以下行政建制仍沿清的“房班”、“隅坊”制度,典史署改为警备队和监狱署,儒学署改为劝学所。同年,改肃州直隶州王子庄分州为金塔县;改高台分县为毛目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毛目县为鼎新县,改边关道为安肃道,改观察使为道尹,潘龄皋任安肃道道尹,驻酒泉。安肃道辖酒泉、高台、金塔、鼎新、玉门、安西、敦煌七县。各县下设皂班、屯班、快班“三班”,兵、刑、吏、礼、工、户“六房”。保正、乡约管行政,农官管农田水利,耆老管教化。各县成立警备队,警备队设队长1人,司令由县知事兼任,总司令由道尹兼任。民国十五年(1926年),将县属六房,改组合并,设立科、局,农村照旧实行坊隅制。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道为行政区,甘肃设六个行政区,改安肃道为安肃行政区,领酒泉、高台、金塔、鼎新、玉门、安西、敦煌7县。改道尹为行政长,改县知事为县长。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除乡约制,推行区、村、闾制。区下为村,村下为闾。同年,改毛目县为鼎新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撤销坊隅,设立区、乡制,乡下设闾,闾下为邻。各设区、乡、闾、邻长一人,分管所辖地区的民事、赋税、差役等事务。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中国国民党酒泉县党部执行委员会成立。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底,金塔县城乡有国民党员369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七月,改安肃区为行政督察区,裁撤乡、闾,编保、甲。十户一甲,十甲一保,保上设区。(www.xing528.com)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五月,甘肃省正式划为七个行政督察区,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任该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和驻地县县长。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酒泉。同年六月一日,酒泉专员公署正式成立,领酒泉、高台、金塔、鼎新、玉门、安西、敦煌7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取消联保,实行乡镇保甲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